第312頁
也有人覺得,讓儲君多學點東西不是壞事,不過那些都是小道,沒必要太過重視。只需從各個學院抽調老師,每旬日給儲君上次課,就差不多了。
反正儲君又不像那些入學之後就想考出個好成績,將來能有個好去處的學生,不必精通某科。
桓羿對此不置可否,叫來桓暢,讓他自己選。
在群臣灼灼的視線之下,桓暢十分沉穩地道,「兒臣願往學院就學。」
小孩子哪個不喜歡玩伴?偏偏桓暢身份特殊,從小身邊除了兩個年紀相近的小太監之外,別無同齡人。而小太監是侍奉他的人,就算稍微親近些,卻哪敢尊卑不分?
自從入宮之後,每次經過各個學院,桓暢心中都難掩羨慕。
他聽人說過,那些在學院就讀的學生,都是二三十人一個班,彼此切磋、共同進益,熱鬧得很。
除了這層嚮往之外,還有層是桓暢不好意思說出來的心思:他並不笨,甚至從入宮就學之後,就一直得老師們的稱讚。但實話說,他的老師們也全都是從天才中優中選優,每一個都比他更厲害。十幾個人盯著他,但凡有點疏漏和錯處,就立刻會被發現,這種從頭緊張到尾的學習生涯,桓暢的壓力是很大的。
想必,如果個班級之中有幾十個學生,就是先生眼睛再利,也兼顧不過來,可以稍微歇口氣吧?
再說,桓暢很清楚,自己能輕鬆的也只有出閣讀書的這幾年,等到將來真的入朝觀政,就再沒有能喘息的時候了。若能趁此機會去見識番,也省了往後再心裡惦記。
於是皇太子就去學院讀書了。
除了女子學院之外,目前宮中還有六大學院。自然,每個學院都是幾年制,他不可能讀完,所以只是過去跟著新入學的學生學一點基礎。如此六年,等都學完了,他也剛好年滿十六,可以嘗試接觸政事了。
——其實十六歲才接觸政事有些遲了,但考慮到桓暢是侄兒,皇帝的這個決定,朝臣們都心照不宣地默認了。
而在幾番磋商之後,朝臣們也就桓暢的身份達成了共識:讓皇太子白龍魚服、隱藏身份入學。否則不管走到哪裡都備受矚目,就背離讓他過去就學的初衷了。
幸而學院就在宮中,倒是不需要在外面給他準備住處。
第二日一早,桓暢早早就起身,換了套合適的衣服,整理好各種物品,然後就興致勃勃地去了文學院。——這裡教的東西,跟他之前所學最為接近,也方便跟上課程,熟悉學院裡的各種風氣。而各個學院之間的學科偶有交叉,在這裡打好基礎,也方便他以後轉到其他學院去就讀。
時光荏苒,春秋相繼。
桓暢如今已經轉入了語言學院就讀。數年的經歷,讓他對學院的氛圍如魚得水。如果不是還住在宮裡,而且定時要去帝後那裡以及溫泉行宮那邊問安,偶爾還會被原本的老師抽查功課,他都幾乎要忘記自己另有身份了。
但隨著「畢業」的時間逐漸臨近,桓暢也開始緊張起來。
他也聽人說過,陛下之所以讓自己在幾大學院裡混跡,就是因為不想讓自己過早接觸朝政。這可以理解為愛護,但也同樣可以看做是一種防備。
所以,讀書的日子固然很自在,但是接下來會面對什麼樣的情形,誰都說不好。
有件事,桓暢沒有對任何人說過。
他覺得,這位皇帝叔叔並不喜歡自己。小時候,這讓他不免心生畏懼,害怕什麼時候無法預料的命運就降臨自己身上。後來年紀漸長,從嫡母那裡知道了皇叔和生父之間的矛盾,他也終於明白了這是為什麼。
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仇人之子。雖然那仇已經親手報了,可難免還是讓人擔憂他會「斬草除根」。
然而他所想像的切都沒有發生。
他順利地進入朝堂觀政,順利地從皇帝那裡接到了各種差事,順利地熟悉了各個部門的運轉和配合,甚至順利地積蓄起了股小小的勢力……而這些,不過花費了他兩年的時間,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波折。
然後,長寧十六年的春天,個當時看起來平平無奇,後來回想也覺得沒甚稀奇的日子裡。
皇帝突然宣布自己身體有恙,需要休養,暫命太子監國。
收到這份聖旨時桓暢還有些惴惴,不知道這是鬧哪一出。——前天,他才剛剛在朝上見過皇帝叔叔,對方面色紅潤,看起來十分健康,沒有半點生病的跡象。
然而聖旨已下,由不得他多想。好在這幾年,他也歷練出來了,有諸多大臣輔佐,再說上面畢竟還有個皇帝看著,所以監國之事倒是十分順利。
就是……皇帝叔叔這病怎麼總不見好?
桓暢開始以為自己這監國也就是臨時干幾個月的事。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幾年過去了,十幾年過去了……皇叔的病從宮中養到江南再養到海外,總不見好,後來甚至連人也不見了,朝中諸事全都丟給他這個監國太子,竟是半點都不擔心。
名為監國,實際上已經獨攬朝政大權的桓暢:「……」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作者有話要說: 啊,還有一個番外。沒湊到570000的整數。
第122章 番外三·桓羿前世
桓羿之所以生出去見那位瓊夫人的念頭,是因為那一點同病相憐的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