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10頁

    「原來是尹……」

    尹羲笑道:「唉,『公子』之稱就見外了,大家這麼熟了,叫我聲兄弟也無妨。」

    王捕頭也是聰明人,忙道:「那在下也不見外了,尹兄弟怎麼會在這裡?」

    尹羲說:「我來見我師父和師伯,他們這幾日住在這家店裡。你這是辦什麼大案?」

    王捕頭才說:「還不是這採花案給鬧的,去年剛停消一會兒,今年又鬧起來。府尹大人限期要我們破案,不然兄弟們都不好過。我這就排查外來可疑人口。」

    尹羲嘆道:「我說王兄,這採花大盜又不會在臉上印字,你這樣查能查出什麼來?應該找受害者問一問,或者現場勘察,看看能不能發現什麼線索。」

    王捕頭說:「我們何嘗不想問一問受害者,可是發生這事後的姑娘一半上吊投井,還有兩個瘋了,剩下三個是官宦人家,家人覺得丟臉不讓我們見。」

    尹羲這時忽然有幾分明白尹寒山這個正常的唐朝宰相為何會招柳夢龍為婿了。女子二嫁和被採花大盜擄走過的名聲不是有區別,是天差地別。

    原主再美也絕無世家子弟求娶她為正妻,連續弦都不可能,若是嫁給柳夢龍,他當時在現場知道原主還是清白的。他還能以救命恩人的身份來佐證她是清白的,別人見他當老公的都不嫌棄就會相信原主是清白的,那麼她以後仍能在上流社會行走。況且柳夢龍是一表人才的鄉貢,女兒低嫁後,尹寒山還可以一邊護女一邊照顧一下女婿。這真的是原主最好的前程了。原來尹寒山的智商一直在線的,是她自己以為唐朝開放就一葉障目了。  

    尹羲聽說已有這麼多無辜女子受害,不由得心有戚戚焉,原主遭受過那種無助。

    尹羲道:「那你們做過案情分析了沒有?他的作案時間、地點和對象有沒有什麼特點?」

    王捕頭說:「那賊子十天半月就做案一回,有些是入室偷走姑娘,有些又是半道劫色,但我也一點別的線索都沒有,我不知怎麼辦。」

    尹羲暗想:你的無能正好成全柳夢龍攀高枝攬美色呀。

    尹羲想了想,笑道:「王兄,你想不想抓住採花大盜?」

    ……

    抓採花大道的事還得辦完皇宮鬧鬼的事再說。三鬼再訪李世民的當天,李羲仍被請進宮去保駕。

    李世民讓她隨駕一起見三鬼,尹羲笑道:「皇上,你們談判的內容,我實在不方便聽,我怕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李世民心中再惱,這時對尹羲這種女人哪裡還能生風流之心?

    李世民涼涼道:「你要是怕朕殺了你就不會這麼說了。你種種言行,定然覺得有所依仗,現在又何必惺惺作態?」

    尹羲呵呵乾笑兩聲,說:「皇上也寬點心,他們都已死了,跟你談判不過是討點香火、爭點名份。」  

    可李世民就是那種要實際的也要名份的人,他若是不要名份,就不會開矯飾歷史的先河了。

    李世民冷冷道:「你笑什麼?是不是這件事讓你很開心?」

    尹羲確實沒有必要不開心,畢竟她是看戲的人。

    正說著,就見三鬼飄然而入再化出實體,李世民起身相迎,請他們入座。

    尹羲正拿出兩團絲絨塞住耳朵,煬帝忽說:「談判之法既然是尹姑娘提出的,就由尹姑娘主持吧。」

    尹羲搖頭:「不用啦!你們談好就行了。」

    建成說:「尹姑娘是為世民出面跟我們打了一場才有今夜談判,怎麼能置身事外?」

    元吉道:「不錯,談好條件,要是有人欺負死人不會說話,尹姑娘總不能不管。尹姑娘若是不管,那我們也不會這麼算了。」

    尹羲一多汗,說:「那……我就是個打醬油的,你們任何一方對另一方有所不滿可都不關我的事。」

    於是尹羲主持談判,過程簡單粗暴,先由鬼方漫天要價。

    第一位出場選手煬帝大罵:「我真像你們說的那麼無道,怎麼我做過的事你們李氏都繼承下來了?我改進科舉取士,你們也學我;我讓挖了運河,你們不是也在用?我四處征戰統一天下,你們不也一樣!還有說我荒/淫的奪兄弟妃妾的,李元吉的妻子楊氏現在不也在李世民後宮裡呆著?我在位十四年生了三子二女,李淵在位九年生了多少兒女?你在位十二年生了多少兒女。」  

    李世民臉色蒼白,不是道德感上的心虛,而是帝王的陰狠一面。其實李世民前期勵精圖治,後期也大興土木、奢靡享受,只不過那時國家民力又緩過來了。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尹羲看看楊廣,這位也堪稱是文治武功的皇帝,可悲可嘆。

    修運河,復長城,立科舉,強集權,去豪強,除後患,征西域,征遼東、匯通南北,中國歷史上幾個皇帝能做到?其實在文采、創意、改革上,滿清康乾與他差遠了。

    有人說他是昏君,尹羲覺得反而是他太精明太想有作為了,絕不是只顧享樂的皇帝。試問他在位只有這麼幾年,天天睡在美人肚皮上喝酒的話,還要干那麼多事,那可得是時間管理大師才行。

    三征高句麗失敗了,可是三征高句麗有沒有必要呢?從王朝與百姓的安全發展角度看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不留後世之憂」。

    當時的高句麗決非附庸小國,而是半耕半牧高度集權的軍事強國,歷史證明當東北出現一個這樣的強國時,中原王朝必受其害。五胡亂華、金滅北宋、明亡清興全是例證。封建王朝中只有隋、唐積兩朝之力將威脅除去,延遲了胡人到金時才占領中原江山,才讓華夏外儒內法的農耕文明在中原大地多發展沉澱六七百年。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1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