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頁
舒月介紹了戰略合作的方式以後,重點講了講她做出版社的初衷,並站在一個老師對學生期待的角度談了談自己的想法:
「畢業以後,留清大當老師、或者去外交部、或者加入外文出版社,其實我有更簡單、更舒服的路可以走。但是我卻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路,因為這條路我覺得更有意義。」
「我們學英語,不僅是學習,學習之後更要去發揮它的效用。英語不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文化載體。所以我們希望引進更多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資料和文化名著,吸收精華,幫助國內在科技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發展。也希望將華夏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文化弘揚出去,讓文化實力成為華國在國際舞台上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跟清大英文系已經建立合作,也希望能跟貴系合作。」
「另外,我們會尊重翻譯作者的知識成果,將拿出銷售額扣除印刷成本後毛利潤的百分之十作為回報。」
鄧琦主任原本是贊同成立翻譯小組的,但是她想到了可以選擇跟外文出版社合作,一時間有點猶豫。她從田國芬那兒聽說過舒月這個人和她的事跡,原本就對她很有好感。
聽完舒月的發言對她的好感更強烈了,覺得她是一個有理想、有格局、愛國的有為青年,同時態度又非常誠懇,她受到了感染,當下決定與開放出版社合作。
接著,舒月又跟其他幾個有英語系的高校,以及一些專門從事翻譯的譯作家建立了合作關係,保證了從國外拿到版權後可以快速進行翻譯。
出版社的員工們看到談成一個又一個合作,也都受到鼓舞。公司的發展比他們想像的要快要好。
公司成立三個月,由清大蓬修然翻譯的文學名著《伯爵與基督山》印刷出版,定價八毛六,進入了新華書店銷售。
這本書其實是前幾年蓬修然看到舒月翻譯後,自己找到了英文原版進行了翻譯,因為內容很多,所以蓬修然現在才翻譯完成,還沒有跟外文出版社合作。他拿出來給了舒月,支持她出版社開張。
因為有起印費,所以如果印刷冊數過少的話,就會虧本,相反,印的越多越划算,成本越低。舒月都做好了最壞的虧本打算,沒想到卻大大超出預期。
第一批印刷的三千冊,不出一個禮拜就賣光了。此後加急印刷的兩萬冊在接下來的三周內也賣脫銷了,不得已又加急印刷。
舒月算了一下,一個月賣出兩萬三千冊,上下兩冊,每冊定價八毛六,印刷成本只有三毛六,一本書的毛利潤有五毛錢,總銷量的毛利潤有兩萬三,那麼給到原作者蓬修然的就是兩千三百塊錢!
舒月之前出版的《星星與七英鎊》,外文出版社一次性給了她五百元報酬,到八一年底為止據說已經賣了一萬冊,但是不會因為加印再給她支付報酬。
那時候,因為她是第一個搞翻譯的,所以五百塊錢報酬全部歸她。後來翻譯小組成立後,由翻譯小組產出的成果,三成交給院系,剩下的會根據每個人的貢獻進行分配。
這一次雖然是蓬修然耗費了幾年時間翻譯的,但是也算是翻譯小組的成果,他可以拿到七成。
當舒月帶著會計小楊拿著錢去清大,跟蓬修然老師進行月度結算的時候,蓬修然驚呆了!
「這……不對吧,真的有這麼多?」他不敢置信,「舒月,你可別太高尚了,你們出版社剛起步正需要錢,你把這麼多錢給我,你還能給員工發得了工資嗎?而且,我嚴重懷疑你算錯了。」
舒月看他從未有過的不淡定,笑道:「蓬老師,你翻譯的那本書非常暢銷!一個月賣掉了兩萬三千冊,現在銷售勢頭還是很猛烈。這兩千三隻是這個月賣掉的提成,之後賣掉的還有,以後如果我來不了,我就讓小楊來跟你結算。」
蓬修然有點不好意思了,「這也太多了吧!我受之有愧!」
舒月勸他:「你拿著,你是翻譯小組的組長。一部分給院系,剩下的據我所知,應該就是你的了。」
蓬修然看著手裡被塞過來的錢,心裡算了算,自己能拿一千六百多塊錢,還是難以置信。他當教師,一個月工資才五十二塊錢……
舒月繼續勸他:「我們應該尊重知識勞動!這是你耗費了幾年的心力翻譯出來的,而且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你別覺得有愧。說不定能賣到十萬冊,二十萬冊,以後錢更多!」
結果還真被舒月說中了,這本書在一年之內賣掉了三十萬冊,蓬修然光是翻譯這本書賺到了兩萬一千塊錢。
蓬修然每個月接到錢都戰戰兢兢有些顫抖,總覺得自己像幹了什麼非法的事情,錢來得太容易了!
舒月勸他:「買房吧,蓬老師!」
第89章 星探 願意拍廣告或者電影嗎?
聽到「買房」兩個字, 蓬修然略作思考,「嗯?買房?」這是他之前沒想過的事兒。
這個年代,商品房交易還沒開放, 現代知名的萬科、保利等開發商還沒出現。一般單位職工都是住單位宿舍或者單位家屬院,一家三代幾口人擠在五六十平的一套房裡。
雖然房子不大,也有改善需求,但是因為身邊沒人買房, 所以壓根沒關注過這方面的事兒, 更沒想過「買房」。
舒月繼續勸他:「錢放在手裡會貶值,所以把錢換成房子,房子會升值。別想太多,你就當買了件東西,房子也是商品, 就和白菜一樣的商品, 有機會就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