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程白楊和舒蘭還有三年半才畢業,而程白鷺還有一年半高中畢業。舒月原本想在這住到幾個孩子都畢業後再考慮搬家,看來不能如願。
另外李嫂的孫子快出生了,她也要辭工,不能再幫忙帶小舍和小予了。
所以家裡就剩下程山、舒月、程白鷺、小舍小予和舒老太太,程白楊和舒蘭倆人可能會日常住校,偶爾回家。
程山在海軍家屬大院有一套住房,有四個房間帶一個小院子。舒月算了算,程白楊和小予可以住一家,舒蘭和程白鷺可以住一間,舒老太太帶著小予一間,倒是也夠住了。
另外,家裡那兩套四合院也都可以居住,有十幾間房,完全不發愁夠不夠住。
但海軍家屬大院的優勢在於離清大比較近,主要是程白鷺需要走讀,每天搭乘公交車,如果太遠了上學不方便。而且小舍小予可以去海軍機關幼兒園上學,也名正言順。
所以舒月和程山商量,清大家屬院的房子不再續租了,等春節後全家搬過去住。
這樣的話,也省了一筆租金,同時和方大嫂一起買的四合院就閒置了下來,可預見的是幾年都不會住,所以還可以租出去,賺一筆租金。
舒月算了一下帳。
住了四年的清大家屬院的三居室七八、七九年的時候還是八塊錢一個月,到了八零年漲到十塊錢一個月,而八二年的行情是十三塊錢一個月,租金快要翻倍,一年要花掉一百五十多塊錢。
那套四合院租出去,完全夠四戶人家住,算下來一年租金還能收入至少六七百塊錢。
少花一百五十塊錢,還能賺六七百,所以一年下來對家庭收入來說可以增加小一千塊了。
算明白了這筆帳,舒月更堅定了要去海軍家屬大院住。不住白不住,反正不能往外租。
這個春節,方大嫂家也過得熱鬧,陳新覺正式退休,在除夕這天終於回到了京市,一家團圓。
半年前陳洪澤和程白楊一起參加高考,他考上了首都醫科大學,平時在學校住宿,所以他們一家也準備年後搬到四合院去住。
春節是兩家人一起過的,也是最盛大的一次過節了。家裡張燈結彩,每天都胡吃海喝。一邊慶祝小家團聚,一邊又傷感兩家要分開了,不過好在都在京市,離得不遠,舒月準備有空就去看看陳司令和方大嫂,免得他們兩口子無聊。
在元宵節的當天,程山找了兩輛車來,早上把自家的東西拉到了海軍家屬大院,上午又幫方大嫂他們把東西拉到了四合院,好在他們都是說生活用品,沒什麼家具,所以搬起家來還好一些。
最麻煩的是搬完東西之後的收拾整理,舒老太太趁著小舍小予上幼兒園的時候在家收拾,舒月白天忙著出版社的事兒,晚上也一起收拾,足足收拾了一個禮拜才把家裡理順。
「真好,又過上了有院子的生活。」
舒月在穿書之前,住了兩年有小院的房子。穿書後去了楓明島,又住了七年多這樣的房子,現在想來,還真有些懷念。
懷念那個五環菜地,懷念謝老師給的花花們,懷念那個涼亭和葡萄藤,以及那棵一到秋天就碩果纍纍的海棠樹。
懷念夏日坐在房頂吹海風,懷念冬日一家人圍著火爐烤紅薯……
不過好在人沒變,中間幾度波折差點分居,最後都整整齊齊的在一起。
第88章 暢銷 接到錢瑟瑟發抖
海軍家屬大院住的都是海軍司令部的軍官和家屬。
東邊隔壁住的是已經退休的一個領導姓江, 現在帶著兒子一家住在這,他老伴王玉荷看上去五十多歲,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盤在腦後, 整個人看上去幹練又乾淨。
王玉荷帶著八個肉包子給他們送了過來,「歡迎你們搬過來,這是我剛蒸的包子,給你們拿來嘗嘗。」
舒老太太笑著接過來, 「太客氣了, 謝謝。」
舒月招呼她進去坐,「王阿姨,進來坐。」
說話間,一個身穿的確良的中年女人走了進來,「這是我們家做的獅子頭, 嘗嘗。」
這是西邊隔壁住的那家人的女主人, 他丈夫是海軍司令部的張鈞,具體職務忘了, 舒月記得程山說過跟他級別差不多。
舒月接了過來, 「謝謝馮大姐。」
鄰居已經見過面了, 這是他們出於禮節第一次來送東西,舒月也就不客氣的收下了。第二天,舒月包了餃子又給她們一一還禮。
從楓明島海軍家屬院到清大教職工家屬院,再到海軍司令部的家屬大院,舒月感慨, 一直住在這種高素質社區里, 極品少,大家都和睦友愛,鄰里關係上還是很舒心的。
謝秋珊和艾冬雪家裡已經安了電話, 她們勸舒月也裝個電話。不過舒月還是跟他們寫信來往。
主要是,舒月不想裝電話、電視機這些新興起的玩意。它們的技術還不成熟,電視上也沒多少節目,還死貴死貴的。
一部電話得幾千,一台電視機也得上千,性價比極差。她可是用過比這玩意高級智能得多的東西,所以對初級版的電話電視並不是很感冒。
所以她寧願留著錢干別的,暫時不打算買。
另外,書信也有書信的優勢,落到信紙上的文字更加細膩,還能想寫多長寫多長,也更有儀式感。所以她還是堅持寫信。
她在信里說自己畢業了,準備開公司,一家人搬家住進了海軍司令部的家屬大院,還說了說幾個孩子的情況。她們之前來信一直問她啥時候回去看看,她現在事業剛起步,只好再次推遲了回去看看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