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43頁

    第128章 狙擊杜拜

    98年的華夏旅遊業,有誘導遊客順帶購物的概念,但絕對沒有「購物游」的概念。

    早幾年,出國要買東西,那肯定是共識。不過這種共識是建立在1994年以前、有外匯管制大背景下的。

    那時候的人想出國,想自己私人換美元,根本換不到。因為94年以前,人民幣對外的匯率是雙軌制的,官匯很堅挺,黑市匯率很低,官匯換到就是賺到,幾乎是一種外事特權。

    所以只要拿到了美元,出國的人都是用足機票隨身行李的分量,儘可能多帶泡麵,把國家允許你按官匯換的每一美分,都拿來在外國採購高檔進口品。又省了關稅,又省了匯率雙軌制盤剝。

    94年1月1日至95年1月1日,經過一年過渡期後,華夏的私人出國換匯,總算是放開了。儘管還有限額,但只要你能從外國使領館弄到簽證,不管你是因公因私出國,國家都得給你公平的換外匯資格。

    極少數有錢人的購買慾被釋放了一波後,外國旅行社很快發現華夏人終究只有那麼極少數幾個超有錢能買買買,其他基本上也就是公費觀光玩玩。

    歷史上98年開始出現的早期「李馬泰」熱,大家去了也就是為了吃喝玩樂,不是為了買,這些國家也不夠發達,最多李家坡這一站買一點,待遇跟在香江差不多。  

    國人在旅遊購物上狂花錢,基本上是21世紀初,加入WTO、各種海關帶貨要求也進一步放鬆後,從赴日本旅遊團開始釋放。

    從此香江和日本就成了華人對外噴錢的兩大宣洩口,李家坡勉強稍微沾點光,至於南棒還得再苦逼幾年,基本上06/07年之後才開始被購物游惠及。

    那年代,也不存在職業代購,直到2010年之前,帶貨的主要都是一批特區和珠市的漁民,每天利用政府給定的幾次通關機會優惠,每人帶N個手機/筆記本/MP3等電子產品,以合法自用的名義帶進來,政府一般也是默認的。

    當局給這些漁民通關次數優惠的條件,是他們要配合休漁禁漁、每年讓漁船閒著不出海擺爛。(我15年前去香江和澳縣的時候,過關就遇到很多這種漁民,後來過了幾年再去,就少見了,然後專業代購網絡開始發達起來了)

    一言以蔽之,此時此刻,擺在顧鯤面前的,還是一片非常藍海的空白市場。不計代價搶占住先機,搶占住國民的心智定位,還是很有機會的。

    才98年呢,憑什麼香江和日本就是購物天堂?

    蘭方一樣有機會搶奪「物價很貴,但是在那兒買奢侈品很划算,買到就是賺到,買得越多賺得越多」的認知。  

    ……

    何嵐與華海油的楊總終究是理解不了顧鯤的格局。

    但他們的職業素養,讓他們能夠做到在理解不了客戶的時候,依然忠人之事,配合好顧鯤。

    所以短短几天之後,華海油方面就給顧鯤私下裡通報了預擬的造假方案。顧鯤看了,覺得可行,才讓那些地質專家去「從結論反推條件」,補充一些技術數據細節。

    總而言之,足夠確保蘭方未來幾年的名義原油人均儲量,遠超巴林卡塔科威特。

    搞定這幢大事期間,顧鯤身在滬江也不可能閒著,就抽出點時間,一邊休養、回母校看看玩玩學妹。(他不是那種人,這裡提的學妹特指今年剛升大四的林鶯,以及慰問慰問那些同樣今年要升大四的黑克蘭毛妞兒留學生。)

    一邊找其他設計院、研究所,把他內心原本一直在勾畫的、關於土豪國的炫富工程的設想,找有實力的單位先幫他設計起來。

    如今提建造還有點早,因為他手頭現錢並不多,股市里那百億美金級別的資金,都只是計劃在明年年中完成撤出、網際網路股更是要拖到明年年底。

    所以,真要是搞一些全球矚目的世界第一地標,顧鯤暫時也燒不起,周轉不過來。  

    幸好這種特別重大的工程,設計加勘測用上一兩年都是很正常的。顧鯤可以先真金白銀給設計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後世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造價15億美元,總高828米。顧鯤如今提前了好幾年施工,技術不成熟,要達到同樣的指標,可能成本還會更貴一點。

    要顧鯤立刻拿出那麼多錢,全款,可能得等股票再賣上一個月,或者延緩徹底還清貸款。但設計費一般不超過工程造價的八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根據設計所的牌面大小,要價浮動範圍比較大)

    所以,讓顧鯤先出一個億美金的設計費,還是很輕鬆的。

    除了把哈利法塔搶了之外,帆船酒店,奔馬礁棕櫚島,有很多項目顧鯤都可以搶。

    歷史上,這種超級工程肯定得找大洋國的頂級設計院來搞,但顧鯤既然心裡有了思路,找同濟建築設計研究院搞定也是可行的。

    他在交大海院設計所的時候,跟同濟那幫人就非常熟,同濟系也算是國內建築設計到土木第二強的大學了,除了清華誰也不怵。

    後世滬江三大高樓里最高的和另外一座,最終的施工落地方案,也都是同濟系搞定的,那也都是600多米至少500多米的高樓,造型和風阻等難點也非常艱辛,同濟人一樣可以啃下來,所以顧鯤可以相信他們的實力。

    90年代末的大洋國和日本,確實比華夏發達得多,但每個細分領域的領先程度是不一樣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4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