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顧鯤說的都是實話,去年四五月份、春季廣交會前後,因為偶然認識了馬風這個朋友,得他參謀,顧鯤後續做進口華夏貨到蘭方倒賣的生意,著實賺了不少。
初期每個月都有好幾十萬純利,今年頭三個月,利潤倒是漸漸薄了,主要是因為人民幣匯率接軌已經滿一年了,曾經因為「人民幣計價貨物成本被低估」帶來的套利空間,也就徹底彌合了。
以後只能賺賺辛苦錢。
顧鯤把這番話說出來,也是希望馬風開口問他借錢的時候,不要有心理負擔。
因為顧鯤隱約記得,歷史上馬風第一次創業的資金,就是隨便找親戚借來的,也籌夠了。
如果不讓馬風放下心理包袱,對方恐怕都不好意思借他的錢,那顧鯤還怎麼放鉤子?
看顧鯤說話那麼強勢,還扯到「不信任老子的眼光」上,馬風當然要順勢下台階了:
「阿鯤,你這話說得!我什麼時候懷疑過你的眼光了,最多只是一時沒往那兒想。天地良心,我在外貿經部這一年多,見到發展最成功的外商就是你了——我不是說家業大小,是說生意成長的加速度……」
「別扯這些有的沒的,你就說你資金有沒有困難!不然就是不拿我當兄弟了!」顧鯤佯裝不爽。
馬風兩手一攤:「元宵節找你的時候,當時確實還有三……二十萬的啟動資金缺口,不過那不是那時候還沒想明白商業模式細節麼。後來我自己籌籌,現在也差不多夠了。」
顧鯤:「20萬?你問誰借的,這種事兒可要想清楚啊。」
馬風苦笑嘆息:「家裡親戚都借了一遍唄,連我老婆娘家那邊的親戚都借了。」
顧鯤笑道:「做生意有風險的,哪有拿嫁妝和老婆本的。這樣吧,我借你30萬。」
馬風立刻婉拒:「這怎麼行呢,我又沒東西給你抵押。你又不懂大洋國那邊最近剛流行起來的風險投資……親兄弟還明算帳呢。
阿鯤,這事兒使不得。你是我工作上結交的朋友,要是我剛辭去公職,就從你這兒拿錢,倒顯得我以權謀私、等將來再讓人回報了,那不是壞我名聲麼。」
顧鯤:「什麼叫等你離職了再回報?你當我是送錢給你玩呢?我這是相信你會成功,所以放心借給你。」
馬風:「生意有風險的……網際網路這個機會是好,但不一定輪到我成功。」
這一場面讓外人看了,一定會大呼看不懂:借錢的人拼命表示相信,而收錢的人反而在不停提醒對方「借給我有風險」。
顧鯤不想再糾纏,快刀斬亂麻地一錘定音:「別廢話了,我相信你至少八成機會贏。贏了之後記得連本帶利還給我。要是沒怎麼賺,還不出來,到時候再算我入股好了——我給你投的是『轉股債』。」
轉股債,顧名思義,就是賺了的情況下,依然只是債。而賠了的情況下,資不抵債了,才會轉成股。
這是一種對借錢的人極為優惠的條件了,也是出借方對借入方極其信任的情況下,才做的決策。
而顧鯤之所以這麼急於以這種方式入局,也是因為以他粗淺的歷史知識,知道馬風的第一次創業好像不是很成功,至少是被人收編了——
前世,馬風95年3月份離職後,搞了個華夏黃頁,一年多之後就被華夏電信收購走了。之後馬風又另起爐灶,才搞起了阿狸巴巴,不過那都是97年之後的事兒了。
所以,顧鯤也沒想圖謀馬風第一次創業項目的股份。
他更希望的是進一步強化跟馬風的交情,讓馬風下次缺資金的時候還能第一個想到他。
當然,因為顧鯤的資本介入,也不排除這一世因為蝴蝶效應、導致馬風第一個項目就直接成功了,沒有被官方資本盯上。
但那樣的話,顧鯤也沒什麼損失。至少他依然贏得了更深入的交情,而且他相信馬風生意做大之後還是需要融資的,不是30萬就能搞定的。
最多是損失一個種子輪,後續天使輪A輪只要顧鯤想結交,依然有更加優先的機會。
顧鯤看的很明白:對他來說,增殖倍率並不關鍵,關鍵的是資金容量。
讓30萬增殖一千倍變成3個億,聽起來是很美麗,很適合作為財富神話的故事噱頭。
但從實惠的角度來說,顧鯤寧可選擇讓3000萬增殖一百倍變成300億。
早期投資成功後的倍率確實高,但早期輪需要的資金規模太小了。
他總不能在對方明明只需要30萬的時候,硬塞給對方300萬吧。
「這,這怎麼好意思呢。阿鯤,這也太……」馬風果然被這個條件砸得有些侷促。
顧鯤打斷對方的謙虛:「我其實不是很懂投資,對矽谷那點套路,我只知道一點:風險投資投的是人,而不是具體的生意。30萬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就當是投石問路磨礪一下眼光了。讓你拿著你就拿著吧。」
才30萬,顧鯤也懶得開支票了。
他就隨手往自己錢包里一淘,掏出四疊錢,都是綠油油的100面額一張的富蘭克林。
誰讓他是外國人呢,而且90年代入境檢查對於現金不怎麼查,所以顧鯤在國內也能隨時拿出幾十萬級別的美元現金。
「這裡是四萬美金,就算三十二萬吧。好好干。」
匯率是經常波動的,小數點後面那一兩毛錢也不好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