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別小看這條只有十幾噸的電動潛水艇,這是顧鯤在黑克蘭時,最後額外花錢添置的高級裝備,花了好幾十萬美元呢。
這小潛水艇帶一條2公里的電纜,所以最遠情況下可以行駛到直線距離母艦2公立遠的地方。不過最大深潛只有1000米,這是抗壓外殼決定的,不是電纜長度決定的。
電纜有手臂那麼粗,再加上外面的絕緣層和鎧裝,幾乎相當於人的小腿了。正常情況下,潛艇電機的動力就全靠電纜輸入。
不過艇上也是有應急電池組的,能夠撐15分鐘。為的就是萬一出現意外、電纜斷裂或者出現供電故障,小艇還能在15分鐘裡,靠應急電力快速上浮到水面。安全性可謂是萬無一失了。
潛艇前方有兩根機械臂,關節並不多,不能做什麼精細操作,卻足夠對木質沉船的外殼破拆。
艇尾還有一個可以開關艙門的平台,只有幾立方米的容積,平時就是進水的。這個設計,原本的意圖是用來收納運輸一些海底科考的發現物,不過到了顧鯤這兒嘛,就直接當運金銀的搬運工了。
顧鯤這輩子是第一次開這種玩意兒,不過他有前世的經驗,上手還是很順利的——
上輩子重生前,這些有人駕駛的線控潛艇都已經被淘汰了,大洋國用的都已經是無人遙控的,就一個操作員坐在大船上,在屏幕上看著潛艇攝像頭拍回來的畫面,跟打遊戲機一樣操控。
就那種高檔貨,他也撈過好幾條,還上繳給有關部門換取過獎勵。
所以,能不輕車熟路麼。
而在大船上坐鎮的高健雄,剛看顧鯤上潛艇的時候,還有點擔心,不過看顧鯤回傳的圖像很穩,也鬆了口氣。
「老闆真是厲害,天賦異稟啊,第一次開電動潛艇都能那麼穩,老司機了。」
顧鯤開著潛艇,很快潛到兩三百米深的位置,然後在龍五等人的燈光指示下,用機械臂鑽開了蓋倫船的貨艙外壁,然後讓潛水員直接把一個個箱子搬到他潛艇的後艙里,他再快速上浮。
這就是有潛艇和沒潛艇時,在打撈效率上最大的差距——沒有潛艇的時候,對作業速度最大的制約,就是潛水員上浮的速度。
如前所述,潛水員在深海中,上浮太快是會血管內析出氣泡,導致氧中毒而亡的。所以龍五他們第一次撈到東西浮上來的過程,花個足足六個小時。
而有了潛艇,就沒這個問題了,顧鯤可以15分鐘下潛一次、再花15分鐘上浮,前後半個小時就能撈一趟,而且一次能運好幾噸,比潛水員每人每次只能帶幾十上百公斤要舒服很多。
龍五他們這次多帶了四小時的氧氣瓶,專心負責指引,而顧鯤在這段時間裡足足往返了20趟,撈了數百口箱子,把兩個預計最重要的貨艙都搬空了。
最後一趟,顧鯤給了龍五他們燈光信號,讓負責指引和搬運的潛水員全部收工。
幾小時後,龍五他們才緩緩回到大船上,而顧鯤早已把收穫全部清點完了。
「幹得很不錯,後面幾天我們就按照這個節奏,把艙里的箱子都先搬出來,最後往船里塞充氣浮筒,對空船殼進行整體打撈。今天所有人獎勵一千美元!」
船上早已準備了豐盛的宴席,為已經潛了10幾個小時水的賣力潛水員補充體力,還安排了其他人客串理療師按魔解壓。
「老闆,這些箱子裡真有50萬銀比索麼?看上去箱子很多啊。」龍五對於自己的勞動成果很好奇,忍不住追問。
顧鯤審慎地安撫:「我估算了一下,全部撈完應該是有的。目前的貨已經撈了30噸了,不過八成都是玉米、土豆這些,我都封起來了,將來放進博物館吧。
你們想想也明白的,一千多噸的蓋倫船,才運10噸銀子,肯定還有很多不值錢的貨壓艙嘛。不過也彆氣餒,土豆玉米也是值得撈的,那都有歷史和考古研究的價值。」
第104章 打完收工
有船載線控潛艇的加持,顧鯤這次作業的效率,當然比之前那幾條船要快上數倍。
這還僅僅是算全船打撈的整體效率評估。
如果把各個環節拆解開來,單看對船內那些貨物的打撈速度,有運輸潛艇和沒運輸潛艇,至少能差十幾倍。
短短四五天時間的緊張作業,顧鯤就搞上來了足足300多噸的貨箱,把那條沉船的船艙幾乎掏空了一大半。
剩下那些箱子,也都在水下初步勘驗過了,判定都是不值錢的。
這些可以直接扒拉到海床上扔掉,或者最後跟船體一起用浮筒和卷揚機打撈上來。即使起吊過程中散落了也不可惜。
除此之外,這幾天裡,顧鯤也指揮大家進行了第一次浮筒破拆起吊作業,把內容物基本掏空的船艉樓,先吊了上來,放到「夜鶯號」上。
蓋倫型帆船都有高大的艉樓,而艉樓因為屬於上層建築,結構木料往往比船體的船殼要薄不少。在蓋倫船沉沒的時候,往往會斷裂離體。
這條船也不例外,船艉樓在海底的時候,已經與後船體斷開了好多口子,本來就只剩幾十塊木板相連。所以顧鯤只是用潛艇的機械臂稍微破拆一下,就把船艉樓從船體上分割下來、單獨先撈上來了。
這在帆船打撈作業上也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因為拆掉艉樓之後,蓋倫船就不容易出現頭輕腳重的問題,後續整船提升的時候不容易重心不穩側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