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65頁

    遠的不說,就說東南亞,香江和李家坡,也都是對外買水的。

    按照合同,香江一年要向粵東省購買八億立方米的東江水。去年剛生效的合同,每噸江水大約是港幣兩塊錢。

    而李家坡則是向海峽對岸的馬來柔佛巴魯買水,不過跨海的輸水管道是李家坡方面出資修建的,馬方不用承擔任何基建費,所以柔佛巴魯收取的水費也便宜得多,大約是每噸一毛令吉(按照東南亞金融危機後最新的匯率,相當於一毛八人民幣,05年人民幣升值後相當於一毛六)。

    或許有外行人會覺得馬來人賣資源很慷慨、而粵東售價相對坑一些——但這絕對是誤會。因為大馬問李家坡收的價錢,是1961年簽訂的兩國供水條約上寫明了的,李家坡人比較精明,當時寫死了不讓改,有效期99年,一直到2061年。

    所以,大馬一直問李家坡收的是60年代初的物價水費,當然就比35年後的粵東-香江協議便宜得多了。

    顧鯤如果現在再問大馬簽個供水條約,只要能做到跟李家坡一樣的低價,就已經是極大的外交勝利了,說難聽點兒屬於趁著金融危機趁火打劫。

    甚至能簽訂到每噸人民幣兩毛到三毛,蘭方也算是賺了。

   

    但朱猷棟之所以覺得顧鯤想的太遠、有點敗家,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蘭方目前還不缺水——蘭方和李家坡都地處熱帶,每年降雨量能有兩千多毫米。

    李家坡之所以缺水,只是因為國土面積小、人口密度太大。如果把李家坡人口密度降低到蘭方這種原農業國的程度,那就根本不用買水了。

    對此,顧鯤當然要給朱猷棟詳細算一筆帳:

    「殿下,您覺得蘭方目前不缺水,這一點我完全贊同。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既然我們要發展世界級文旅勝地,未來的遊客規模會非常大。

    我派人了解過本土的水文情況。蘭方本土的水資源,大約可以滿足30萬農業人口的用水。而目前我們常住人口只有10萬左右,加上同一時間駐留的旅客,最多5萬人,水量還有一倍富餘。

    但是,將來隨著港務吞吐量的增加、流動補給、旅客暴增,我們遲早是要建立引進水源工程的。只要這兒常住超過30萬,就絕對不夠用了。另外,搞一些能上大新聞的宏大工程,同樣可以渲染蘭方未來的人均富庶程度,這些宣傳的無形價值,您也應該算在帳里。」

    顧鯤除了引水工程之外,還想造跨海橋。而跨海橋這種項目,明顯是可以作為宣傳地標的。就像後世搞港珠澳,未必就是真有那麼大的通行需求,同樣也是一種基建點奇觀的考量,就跟玩《文明6》沖文化勝利一個道理。  

    顧鯤既然要打土豪牌,砸奇觀當然是不能省的。

    原本屬於杜拜的世界第一高樓,到宏偉的跨海大橋,再到讓世人震驚的引水工程,全部都要。

    至於造價,只要顧鯤找到華夏方面的施工方,借用一些新的基建方案,成本未必有朱猷棟想像的那麼高。

    第84章 你都欠多少貸款了?

    造一座幾十公里的跨海大橋,大概要多少錢?

    面對這個問題時,很多人容易下意識帶入後世港珠澳案例去對比,覺得港珠澳造了1200個億人民幣,也不過60公里左右,那每公里怎麼也得20個億吧。

    但這個算法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港珠澳是橋隧並用,中間有相當長一段是縮到海底以海底隧道形式存在的,為的是不影響珠江流域的通航——粵州、香江、特區,都是著名的深水良港,要進出N萬噸的海輪,橋無論蓋多高,都有可能影響航運,所以不如索性弄一段潛水的海底隧道。

    而蘭方如果修建連接加里曼丹島主島的大橋,完全是不影響航運的,要去古晉港的船,大不了稍微往北繞一下,繞過蘭方主島就行了。至於要去汶萊港的船,更是絲毫不會增加航程。

    所以蘭方大橋的設想,就成本而言,倒是更接近後世的方舟灣跨海大橋——顧鯤計算過,蘭方大橋有將近30海里的跨海距離,折合45公里,比36公里的方舟灣跨海大橋還長一點。  

    同時,後世的港珠澳雖然全長六十公里,但因為橋隧混用,主橋也就30多公里,因此長度也是不如顧鯤的蘭方大橋的。

    同理,這幾年因為卡梅隆和施瓦辛格的電影《真實謊言》而聲名大噪的大洋國邁阿密基韋斯特大橋,雖然號稱「全長90英里,到古巴比到邁阿密還近」,但其實基韋斯特大橋是一系列的橋樑、把基韋斯特群島的每一個小島一連串連起來的。

    其中單座最長的名叫「七英里大橋」,顧名思義也就七英里,折合不到12公里——就是《真實謊言》里那些露西亞破壞分子開著卡車裝核彈、想要去邁阿密引爆、結果被施瓦辛格的隊友用鷂式戰鬥機發射飛彈炸斷的那座橋。

    所以,打個《文明》玩家都聽得懂的比方——顧鯤造蘭方大橋,絕對是可以刷到「世界最長單體跨海大橋」的奇觀數據,並且把這個世界紀錄保持上至少二三十年,實現「文化勝利點數+XXX」。

    而不用考慮通航和橋隧的方舟灣跨海大橋,造價不過107億人民幣,只有橋隧混用的港珠澳的11分之1。

    在算算提前十年開工所減少的通脹,以及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當地征地、材料成本的下跌、基建需求端的萎靡帶來的工程造價下跌。哪怕里程比方舟灣大橋還長三成,顧鯤也有把握把項目造價控制在10億美元之內。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6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