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雲舟用白布帶將拼好的瓷器一圈一圈的捆綁好,確保每一點縫隙都能充分粘連。
因為粘接劑的顏色和材質與白瓷的材質很相似,所以從遠處看根本看不出碎裂,只有拿起來仔細查看才能看到極細的裂縫,像是用筆劃了一道白色的細線。
馮大師在一旁陶醉地聞著香燭氣息,有人供奉真是太好了,過得簡直是神仙日子。
享受了一會兒之後,他看著拼好的瓷器,才發現這件菱花形洗居然是唐代邢窯白瓷,目露驚訝:「這是你從攤位上撿的碎瓷片?」
雲舟:「嗯。當時一下子全包了,後來才發現裡面的碎片能夠拼成一件完整的瓷器。」
馮大師忍不住道:「你這運氣,真是絕了!」
往年他用碎瓷片練習瓷器修復的時候,怎麼沒碰到過這麼好的東西呢?
馮大師摸著菱花形洗的堅硬細膩的胎質,有意考考他這個弟子,「你知道這是哪個朝代的白瓷嗎?」
雲舟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我猜是唐代邢窯產的白瓷,不知道對不對。」
邢窯是唐代著名瓷窯之一,越窯盛產青瓷、邢窯盛產白瓷,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譽。
南青為越窯,北白即為邢窯,足見這兩大窯口的地位。
繼邢窯之後,另一生產白瓷的名窯為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官、鈞、定」中的定窯,有「邢窯類雪,定窯似冰」之稱,形容邢窯釉色如雪般潔白,定窯白瓷如冰般純潔清透。
唐代的邢窯白瓷被讚譽為「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
其胎細膩堅緻,壁薄而聲脆,釉色如銀似雪,卻又更多一分靈動瑩潤,令人嘆為觀止。①
唐代邢窯白瓷有粗細之分,胎釉亦不相同。
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面光滑瑩潤,有的甚至薄如蛋殼,透明性能極佳。
而邢窯粗白瓷胎質粗松,胎色灰白,釉質細膩度不夠,釉面平整欠佳且乳濁感明顯,釉色常為灰白、乳白色或黃白色。②
邢窯細白瓷的製作工藝非常精細、嚴謹,將薄胎細瓷的起源提前了近十個世紀,屬於唐代的宮廷用瓷。
馮大師用讚賞的目光看了雲舟一眼:「你眼力不錯,這確實是一件唐代邢窯白瓷器,而且是細白瓷,為宮廷用瓷。
這件「洗」是古代盛水洗筆的文房用品,又稱為『筆洗』,傳世量較為稀少,它不像碗和盤每次需要數對,而「洗」在書房中只要一個就夠了。
這件筆洗是典型的菱花形,明宣德時期也有這樣的款式,很是經典。它的胎質細膩潔白,釉色純淨,釉面瑩潔,有如冰似玉之感,這就是邢窯白瓷的最突出的特徵。
除此之外,我們從款識上也能看出唐代的官窯器具的特點。」
馮大師將粘好的菱花形洗小心的翻了過來,示意雲舟湊近了看,發現底部為平底無釉色,而在底部正中寫著一個「盈」字,字跡清晰、筆畫遒勁。
馮大師:「一般唐代的宮廷白瓷有兩個款。一個是「翰林」豎刻款,為翰林院定燒瓷,多見於罐;另一種是「盈」字款,為皇家私庫大盈庫定燒瓷,多見於杯碗等小型器具。③
這件菱花形洗便是皇家大盈庫燒制,所以底部有一個『盈』字。
在唐代,瓷器燒造前便會刻字,而現在仿品基本都是燒完後刻的,這也是辨別真品和仿品的一個標誌。」
經過馮大師的一番講解,雲舟受益匪淺。
明代之前的瓷器大多不會專門寫款,又因為時代久遠難以辨別,只能根據史書記載以及這種代表宮廷的刻字來判斷年份,對於古玩收藏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這件菱花形洗因底部有款算是比較容易辨認的瓷器,其他沒有款也沒有歷史記載的,辨認起來就很難了。
比如現在聞名於世的元青花,直到近些年才受到眾人追捧。在此之前,學術界的人一直認為青花是明朝才有的,究其原因是從未有過歷史記載。
直到一位Y國人在某件元青花的瓶頸處看到了這樣一段文字:「信州路玉山縣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吉日,舍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至正十一年」是元代的年號,後來經過多方求證,人們這才明白,原來元代就有了青花瓷。
正因為明代之前的瓷器斷代較難,所以要求辨認時只到大體的朝代,不會具體到哪個皇帝。
比如之前雲舟所得的那對鳥食罐,只會說「南宋龍泉窯青釉鳥食罐」,不會說到底是宋高宗、宋孝宗、還是宋光宗時期的。
而如果是明清時代,則要求具體到某個皇帝,底部的款也能提供很多線索,比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雍正年制」,從底款就一目了然,窯口更不必說,自然是出自景德鎮。
雲舟將這件唐代邢窯的菱花形洗小心的放好,等膠體完全乾透之後他便可以在馮大師的指導下進行剩餘的步驟,直到將它完全修復。
將一件破碎的瓷器修復到完美無瑕,那將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
不過現在他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將修復好的『清乾隆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還給徐澤。
雲舟從多寶閣下層的柜子中拿出雕花紫檀木匣子,裡面放置的正是價值數千萬的玉壺春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