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頁
陸時寒從榮府離開後,就匆匆回去翰林院上班,只讓秦海回去匯報。
秦海到了顏芝儀跟前,先提了下少爺不得已只能趕去翰林院,怕少夫人久等,特意讓他快快回來匯報的心意。
顏芝儀便關心的問,「那寒哥在榮府吃飯了嗎?沒的話是不是要做些吃食送過去。」
秦海想像了下其他大人都在認真處理公文的時候,他們少爺在一旁用著遲來的午膳,那畫面太美他不敢看,連忙勸顏芝儀打消這個念頭,「少爺去榮府的時候,正好趕上榮大公子正在用餐,大公子便熱情邀請少爺上桌用飯,他們邊吃邊聊。」
「再說翰林院也有供大人們休息喝茶的屋子,裡頭都備著點心,少爺實在餓了也可以吃些點心墊墊肚子。」
少夫人時不時讓楊媽做的零嘴小吃,讓他帶去翰林院,也都是放在那個屋子裡供大人們品嘗,還得到了不少好評,現在少爺想吃些東西墊肚子,那間茶室里的東西可以說任他挑選的。
顏芝儀聞言「哦」了一聲,不知道是放心還是有些小遺憾,又問了句,「那你吃了嗎?」
秦海臉上的笑容更真切了些,「我也吃過了。」
回完也不等她再問,便口齒清晰的主動介紹了在榮府的情況:「榮大公子也十分善解人意,聽少爺描述城北育嬰堂的情形後,也不等少爺請求,大公子二話不說讓人去請了一位開著醫館的族叔來府里,細細與那族叔交代了此事,那位醫館的東家當即說回去安排兩個大夫隨他同去育嬰堂出診。聽得事情安排妥當,少爺才告辭離開,榮大公子親自送我們出府,路上還說之後有了消息,也會讓人來通知一聲,咱們不用太過擔心此事。」
顏芝儀聽完也放心的點頭,「看來榮大公子有其父之風。」
她只對榮太醫有了解,相信他知道育嬰堂的事故也不會袖手旁觀,只是沒想到他的兒子也這麼熱心腸,他們上門請榮家出手幫忙,但聽秦海的轉述,榮大公子似乎要把這事攬下來了。
秦海笑道,「回翰林院的路上,少爺也說過跟少夫人一樣的話呢。」
說完頓了頓,又有些無奈的說,「只是少爺出門時帶的銀子沒能派上用場,榮大公子說少爺是做好事,他也是做好事,力所能及,根本不肯收銀子。」
顏芝儀對這個倒是不糾結,當即笑道:「沒關係,今日榮太醫可能會來一趟,順便取上個月的利潤,到時候我在裡頭添上一百兩,作為這次的感謝,也不用提前打招呼,榮太醫回去一看帳本,就能猜到是為什麼了。」
這樣也省去推來推去的尷尬,顏芝儀最怕那個環節了,她收禮物一向乾乾脆脆、從不拖泥帶水。
這一百兩也不是顏芝儀隨口說的數字,她有大概核算過,給孩子們治病煎藥絕對用不了這麼多。育嬰堂會因為孩子們感染風寒就捉襟見肘,是因為孩子太多了,單是城北育嬰堂就有兩百多號孩子,當然他們小到幾個月,大到八、九歲的都有,錢掌柜說的一多半就是指五六歲以下,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抵抗力最弱,病倒一個最後就能感染一大半。
五六歲以下病倒的孩子,應該得有七八十個吧。
這麼多小孩需要看病求藥,可不就是一筆巨款了。
不過一百兩也不是個小數目,顏芝儀能保證只多不少,順便還能補上秦海上午去明記藥鋪拿的那些藥材的利潤。
秦海回來時說過,明記的掌柜似乎得到了榮太醫的吩咐並且認得他,結帳只要了他成本價。
當然了,顏芝儀也沒提前跟榮太醫打招呼,不確定今天一定會過來。
但這幾天總是要來的,拿錢只是一方面,另一方便他還是她的專屬大夫呢,也差不多快到複診的日子了。所以這一百兩銀子她一定能送出去。
秦海見少夫人已有成算,也就放心了,把少爺托他帶回來的銀子交到了少夫人手上,他便去忙自己的事了。
榮氏族人親自去育嬰堂出診,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榮大公子也沒有食言,第二天便讓人送來了好消息。
不過顏芝儀和陸時寒也沒有把事情託付給別人,自己就撒手不管了,秦海還是會時不時替他們去育嬰堂瞧瞧。
最早就是他去送了治病救命的良藥,比榮氏族人的雪中送炭還早了半天,若不是那幾副湯藥灌下去吊了命,病情最兇險的幾個孩子還能不能熬到大夫前來,就不好說了。
育嬰堂的負責人十分感激秦海,更別提秦海每回過去,都會順道帶些吃的用的,雖不貴重,對生活拮据的育嬰堂眾人而言,能改善一點生活條件都是好的,因此育嬰堂的人都對秦海態度熱情,有時間也會多聊上幾句。
另一方面,他們也看得出秦海其實是受命而來,想是家中主子不便屈尊降貴,幫跑腿的人就要替主子多看多問多了解,回去才能更好的向主子復命。這個時候他們育嬰堂多配合些沒壞處。
有豐富的拉贊助經驗的負責人說著說著,也免不了提到往年這種情形。
育嬰堂的孩子們每年冬日都是一道坎,熬得過就長大一歲,熬不過就沒了。
反正每次病倒,都會有幾個孩子挺不過去,有時候一次能帶走十多個孩子,他們這些大人也只能看著干著急。
因為也不僅僅是育嬰堂的孤兒們這麼可憐,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一樣,像是特別偏僻的鄉村山野,無論老人小孩,病了請不到大夫也抓不起藥,就只能熬著,熬的過去就是福,熬不過也也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