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裴燼知曉此事不會牽連到太子,在童管溺江時,這件事就泄露了風聲,不過揚州之事鬧的太大,走漏風聲也是正常,不過這事鬧的越大越好,讓百姓都有心有疑竇,太子詹事童管,每提起這個名字,就會說到太子,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民心是儲君的根基。
泰和帝放下奏本,並未搭理裴澄這話,「榮宣伯。」
江浸月往前幾步,「微臣在。」
「此事朕便派你徹查,查清童管及其幕後之人,必定要還揚州百姓一個公道,鹽價關乎民生,誰也不許沾染半分。」泰和帝最後這句話是對百官說的。
「微臣領命!」江浸月心中一嘆,忽然覺著裴修炎別回來為好,一回來就給他找事干。
裴澄攥緊了手心,雖他已處理乾淨,但榮宣伯和裴燼是一夥的,難保不會出紕漏,還有父皇的態度,有些難以捉摸,可他卻不能表現出任何異常。
「還有何事要奏?」
百官此刻心思各異,從前秦王和太子兄弟手足還算和睦,可秦王這次回來,似乎和太子之間的關係有了微妙的裂痕。
太子雖是儲君,可秦王手握兵權,得聖上寵愛,況且二人皆非嫡子,只不過太子是皇后養子,說起來都是庶子,這兩人誰能笑到最後還未可知,難不成秦王殿下也要參與奪嫡?那朝堂可就熱鬧了。
「啟稟聖上,微臣有本要奏,原大理寺卿乞骸骨,大理寺卿一職已空缺一月有餘,還請聖上早下決斷。」吏部尚書站了出來。
泰和帝沉了沉眸,大理寺乃是三司之一,與刑部,御史台同等重要,他已考慮許久還未決斷其人選。
「諸位愛卿可有舉薦人選?」
眾人鴉雀無聲,大理寺卿可是朝廷要員,非等閒人不可擔任,舉薦事小,若是出了岔子事大,是以不敢隨意出聲。
這時,太子裴澄再度站了出來,「父皇,兒臣舉薦一人。」
「哦,太子舉薦誰?」
「兒臣舉薦秦王,三弟此次破獲揚州私鹽案,足智多謀,能辨忠奸善惡,才得以剷除揚州之禍,為民謀福祉,乃是大理寺卿不二人選。」
第37章 . 第十更「兒子,你不會是不行吧?」……
太子這話一出,場面登時沸騰,都不明白太子這是何意,方才秦王上奏參的可是東宮詹事,無論最後私鹽案與太子是否有關聯,但東宮的名聲勢必會有些影響,現下太子卻舉薦秦王擔任大理寺卿這樣至關重要的官職,難不成是以德報怨?
雖說也有皇子擔任官員的先例,可到底秦王是在戰場上廝殺多年之人,他能擔任得了大理寺卿這個官職嗎?這可不是張張嘴皮子就能辦好的差事,瞧瞧大理寺卿為何早早乞骸骨,再瞧瞧大理寺卿積累了多少陳年舊案,破案哪是容易之事。
三司之中,除去刑部侍郎榮宣伯,還真沒個傑出的人才,若不然榮宣伯也不會如此被聖上厚待,在少年官員一輩中,可是佼佼者,連私鹽案都全權交託給榮宣伯。
泰和帝也有些怔愣,全沒想到太子會舉薦裴燼擔任大理寺卿,雖說泰和帝暫時也不想裴燼再回西疆,若不然蘇貴妃又要和他鬧了,可大理寺卿卻不是個清閒的職,忙起來不比上戰場輕鬆,且都是關乎民生的大事,但凡有哪件案子辦的不好,裴燼便難免會受到百官質疑,百姓詆毀。
裴燼這五年在西疆好不容易建立了在百姓心中「戰神」的名聲,被百姓擁護愛戴,可不能就這樣毀了,因此泰和帝打算另選人才。
裴燼卻微不可察的勾了勾嘴角,原來江浸月說的是這件事,真是長了一張烏鴉嘴,不過太子此舉,正合他意,遂躬身行禮道:「父皇,兒臣願暫時擔此大任,直至父皇選出合適的人選。」
百官譁然,秦王莫不是瘋了?他可是手握西疆三十萬兵權,若是擔任大理寺卿一職,那手上的兵權便得交還,如此大的權力,用來交換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大理寺卿一職,無人想得通秦王是何意。
泰和帝也攥了攥手指,此事裴燼並未與他說過,且裴燼先前不是不想摻和朝政嗎?若是擔任大理寺卿一職,便難免要摻和到朝政里,還有西疆可是他經營了五年的地盤,泰和帝原本還想將西疆劃分為他的封地,這樣即便日後他駕崩,太子也不能拿裴燼如何。
如今這一出,是泰和帝沒想到的,但既然裴燼說了,他也不會阻攔,他這個兒子心思深沉,行事老練,不會讓他失望。
「既然秦王有如此愛國為民之心,朕就准許,明日起,秦王暫代大理寺卿一職,與榮宣伯一道徹查揚州私鹽案。」
「兒臣領命!」
這個早朝可謂是風雲驟變,不少人隱約察覺,隨著秦王回京,擔任大理寺卿一職,這是要在京城紮根,莫不是朝堂局勢有變?
連蘇貴妃也搞不懂自己的兒子在想什麼,聽聞此消息之後便派人去攔他,非得問個清楚,裴燼才從紫宸宮出來,就瞧見了長樂宮的總管太監周海來請。
裴燼挑了挑眉,看來母妃是著急了,也好,此事也該和母妃亮個底。
他到長樂宮時,蘇貴妃正等著,拉著他進屋,屏退眾人,「燼兒,你這打的是什麼主意?我讓你回京是想你娶王妃,再不濟王妃你不娶,給我生個孫兒,你忙了四五年,好不容易歇會,又去摻和大理寺卿之事做甚?」
蘇貴妃瞧著裴燼都心疼,十七歲便獨自前往西疆,風裡來雨里去,即便百戰百勝,卻也受過不少傷,吃過不少苦,自己生的兒子自己心疼,誰不希望兒子平平安安的享福,好不容易歇會,還要去攬那些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