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9頁

    「報——幫主!不好了,夷狄人攻打邊關了,邊關打起來了!」

    「什麼?!這幫天殺的夷狄人,居然趁著這種時候開戰了!當初的停戰協議算個屁啊,虧朝廷那幫子求和的人送了那麼多財物過去,屁用沒有!」跟隨簡樂陽時常在海上征戰的武人,氣惱之下說話可沒多大講究的,粗話一籮筐。

    「早知道就不該放那幫人回去,就該砍了他們腦袋!」這是說的范立仲那一行,也許是他們接到消息暗中離開金海縣了,當然這回是在倉河幫的掌控之中的,簡樂陽沒讓人阻攔,所以他們才能全身而退,否則甭想活著離開。

    簡樂陽和賀雲章互看了一眼,果然是開戰了啊,他們就沒對外族那幫人存有希望,以為他們能遵守約定,其實國與國之間,所謂的協議只有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發揮作用,否則只是一紙空文而已,簡樂陽記得,就是末世前的現代,國與國之間同樣是這樣的情況,不要臉起來叫人難以置信,最後還是看的誰的拳頭最大武力最強。

    所以之前借著石世鋒與顧尹泉的婚事,簡樂陽就讓謝文意帶著一部分留在京城的人撤了出來,面上說是為參加婚禮的,其實人留到現在也沒離開,也不可能再回去了,以前還能遏制住京城那幾方人馬,可如今戰火一起誰知道那幫人會不會做出窮凶極惡的舉動,拿謝文意他們下刀。  

    「傳令下去,各地的倉河幫據點,收攏自己的勢力,儘量救助北邊逃出來的難民。」

    「是,幫主!」

    「傳令下去,倉海戰隊全員待命!」

    「是,幫主!」

    「傳令下去……」

    一道道命令以幫主的名義傳達下去,以金海縣為中心,遍布各地的倉河幫迅速運轉起來,賀雲章也十分忙碌,這時候的各種戰略物資顯得非常重要,雖然倉河幫不會跑去邊關參加戰鬥,但對於羅將軍這樣的真正愛護百姓的武將,倉河幫還是很樂意支援一些物資。

    金海縣街頭,謝文意看著除了沒穿戴鮮亮衣飾但其他並沒有什麼變化的百姓,對與他同行的華笳說:「金海縣還好,就不知其他地方的百姓如何了,特別是邊關那裡的百姓,看來那些外族也是特意等著這一時間的。」

    不止京城有人盼著陛下早點駕崩,就是關外這些夷狄人,也盼著他早點死,就可以撕毀協議攻打大興,這回夷狄人是蓄勢已久準備充足,不會像上回占據了三個城池就不繼續推進了,就不知道京城那幾方勢力有沒有看清楚夷狄人的野心,能不能暫時停下內鬥,同心協力先解決外患。

    雖是這樣想著,實際上謝文意對那些人並沒抱太大期望,如果他們是有這種覺悟的,就不會將朝廷搞得如今這般烏煙瘴氣了。  

    「我擔心何兄。」華笳嘆了口氣,之前他讓華家商行從邊關撤出來時,曾給何曾鳴捎去一封信,儘管他也知道何曾鳴不可能聽他的勸,在這種時候離開邊城的,可他依然試了試,結果也沒出乎他的意料,那人留在了邊城羅將軍帳下,這次夷狄人來勢洶洶,他對何曾鳴的安危十分擔憂。

    說來他與何曾鳴屬於遠房的表兄弟關係,一表三千里,拐了好幾道彎,不過何家沒剩多少人了,所以他母親將何曾鳴接過來照顧,他與何曾鳴也非常投緣,自從何曾鳴前往邊城任職,他與何曾鳴就難得見上一面了。

    其實何曾鳴與他舅舅羅將軍能活到現在,多虧了倉河幫還有華家商行的暗中支援,可這一次形勢更加嚴峻。

    謝文意抓住華笳的手,這時候任何安慰的話語都顯得空白得很,只要對局勢了解的人都清楚,如果朝廷不發力,那些守城的將士活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過,謝文意還是告訴了華笳一個情況:「幫主對何小將一直很欣賞的,也許關鍵時候會出手保下何小將的,而且羅將軍也未必會眼睜睜地看著何小將……」謝文意將「赴死」二字咽了回去,羅將軍肯定不會離開邊城,但對唯一的外甥未必就能看著他死了。

    「希望如此。」華笳升起一點點希望。  

    京城,皇帝駕崩消息剛從宮裡傳出來,麗妃就手持遺詔帶著小皇子召見群臣,公布陛下臨終前留下的遺詔,昌寧侯也在第一時間接手禁軍把守皇宮,儼然有逼迫群臣認可這封遺詔對小皇子稱臣的架勢,不料就在群臣還在朝堂上的時候,禁軍中的副統領突然一刀捅了統領,帶領大半的禁軍造了反,原來副統領早是成王的人了,昌寧侯帶領的人馬與成王就在皇宮中對峙了起來。

    宮外的兩位皇子也迅速帶領人馬殺進了皇宮中,不僅要剷除成王這個亂臣賊子,還有查明皇帝的死因,質疑遺詔的真偽。

    幾方人馬將皇宮攪得一團亂,群臣在朝堂上因為份屬不同的隊伍,所以也差點打起了群架,口舌之爭是免不了的,就在這時,邊關傳來八百里急報,外族突然大舉進攻邊城,邊關的將士倉促之下迎敵,並向京城送來了求援急報,敵軍的數量是他們數倍,城池難守。

    這一封急報讓混亂一團的朝堂安靜了片刻,可很快又掀起譁然,不少大臣憤怒譴責夷狄人的不義之舉,陛下剛剛駕崩,他們就撕毀協議大舉攻城,豈有此理,不愧是蠻夷之族。

    可當務之急根本不是憤怒譴責,如果譴責有用的話,夷狄人又怎會選擇這個時刻大舉進攻,有人堅持,這時候更應該選擇一位賢明君主,領導大興上下齊心協力奮勇殺敵,這樣的想法是好的,可關鍵幾方人馬一個都不肯退讓,將皇位拱手讓人,於是朝堂之上再次爭吵互毆起來,一位老臣看得氣憤怒罵,將皇子王爺都罵得狗血淋頭,最後撞柱而亡,當場血濺金鑾寶殿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