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53頁

    六分儀是一種光學儀器,它的發明在航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此之前,哪怕是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們都只能藉助錯漏百出的星圖和一些前人經驗總結而出的大致估算方法來大海中定位,而十八世紀六分儀出現後,航海家們藉助它,終於得以確定自身船隻所在的精準緯度,從而不那麼容易在大海中迷失方向。

    具體的六分儀機械長什麼樣子,謝時已經不記得了,他只回想起在實踐課上,藉助簡單的六分儀模型如何算得緯度的記憶,因此這會,謝時只能同這兩位真正的古人儘可能描述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出乎謝時意料之外的是,這兩位大師傅聽後,竟然直言這東西不難做。

    「官人,您所說的這個角那個角,還有什麼太陽高度這些東西我們不懂,也不會算,但聽懂您要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我們就知道要怎麼做了。」說白了,在岑家已有望遠鏡工坊技藝和熟練工匠的前提下,這六分儀就不難做,難的是如何計算使用來定位。

    第77章

    若說這六分儀謝時尚能說出幾分其中的原理和計算公式,但是接下來的這樣物件,他就完全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了。這物件其實也非什麼現代高科技產品,還是從前謝時在現代經常接觸到的日常生活用品,但關鍵是,鐘錶和手錶常見,但估計沒幾個現代人知道應該怎麼造吧?  

    兩位玻璃工坊的工匠領了命,帶著謝時給的草圖退了下去。謝時轉身看向剩下的三位工匠,這三位匠人與方才走的兩位玻璃工坊的匠人明顯不同,幾位都穿著素色長袍,不似普通匠人,舉止間更加不卑不亢。

    三人中為首的是一位留有長須的老者,年六十有餘,身體瞧著尚且硬朗,眉間自有一股清氣在,雖說舉止間對謝時依舊恭敬有加,但卻不至於畏縮,此時見謝時看來,此人還主動拱手道:「公子有何吩咐?」

    「還未請教先生姓名?」

    「不敢得您一句先生,小人姓蘇,後頭這兩位是我的徒弟,學藝不精,但願為您效勞。」

    謝時挑眉,這三人的關係倒是應了他心中的猜測。互相道過姓氏,他便開門見山直接問道:「蘇老,不知您可曾聽聞過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聽著玄乎,來歷也確實不凡,據說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天文鐘,歐洲中世紀的天文鐘就是脫胎於此,乃北宋時期由蘇頌和韓公廉等人創製,是以水力驅動的一台自動化儀器,既可以用來進行天文觀測、演示,最重要的是還可以進行報時,又被稱為華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

    謝時偶爾會嘆息於此,華國古代先人在在機械創造上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可惜大多數偉大的發明都只是曇花一現,沒有得到大規模的實際應用,也不受重視,結果歐洲人卻將這些技術偷偷學去,加以改進,國力壯大了反過來侵略華國。  

    謝時之所以會搗騰這東西,還是因為前頭的六分儀雖然解決了航海中緯度定位的精準問題,但是卻發現經度的確立才是真正的難題,沒有確切的經度,船隻走了多遠只能靠船速來估算了,那船在大海中走了多遠,到了何處,其實也是一門靠經驗的玄學。

    要想確立準確的經度,古代沒法用衛星定位,最簡單實用的辦法就是靠時間,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高中地理題,通過和已知地點的太陽上中天時間的對比,就可以知道船隻距離已知地點的經度差距了,比如測得上中天時間提前了一個小時,那麼便可以知道船隻處於已知地點以東十五度的地方,如此配合六分儀確定所在緯度,最後和海圖一對比定位,遠洋航行的安全度大大提高。

    沙漏無法確立準確的時間,所以謝時思索了半天,又去請教了尚在韓家過年的兩位宋先生,得知前朝的魏國公曾經製作了一座水運儀象台,可以實現謝時所說的每日自動報時功能。

    謝時一開始不知道這位魏國公是何許人也,但是兩位先生提起的水運儀象台他倒是有幾分印象,這不就是華國古代的第一台天文鐘嘛!雖然聽說這東西是個龐然大物,還要靠水力推動,跟謝時所設想的小型鐘錶相去甚遠,但沒事,東西存在就行,要不然他還真不知道該怎麼「發明」這時鐘,畢竟這些機械儀器的知識對於農科生來說屬實超綱了。  

    蘇老一聽,「公子所說的可是前朝蘇頌和韓公廉所制的渾儀?」

    謝時點頭,忽而又想到,這位老先生姓蘇,這蘇頌據宋先生說也是閩地泉州人,不會二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吧?

    得知謝時的猜測,蘇老誠惶誠恐地解釋道:「誤會誤會,祖上曾是魏國公忠僕,有幸得以賜姓,實非魏國公後人也。」竟然還有這層關係在,如此一來,謝時倒是對復刻出時鐘這事又增添了幾分信心!

    謝時將自己所畫的幾種時鐘圖展開同他說明,這其中,有落地大擺鐘,有懷表。其實也沒什麼好解釋的,畢竟謝時對此一竅不通,只能從需求上對他們師徒三人提出兩點要求,一是時鐘能自動精準報時,誤差不可超過兩刻鐘,也就是半個小時;二是小巧便攜,像水運儀象台那樣高達十幾米的龐然大物就無法實際運用到航海中去了。

    聽到謝時的要求,兩位徒弟臉色都變了,顯然兩人都認為此乃天方夜譚,怎麼可能把十幾米高的龐然大物縮小到方寸之間,還要變水力驅動為機械驅動!若眼前的人不是家主都奉為上賓的貴人,恐怕這兩位年輕的匠人都要脫口大罵了。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5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