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要說買得最多的,可要數科舉學子。
一聽說報紙上有曾經出題官講解的破題策略,沒有人逃得過這個誘惑。
報紙幾乎是人手一份。
每人一拿到報紙,第一眼就直接去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然後細細研讀,一遍兩遍三遍,好像每一遍都能讀出新的東西。
在書院中,在省學中,在各種私塾中,全是談論關閉報紙問題的聲音。
「原來是這樣破題,我之前聽人說過這道題的時候,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這樣一看,當年我那次落榜,肯定是因為對題目理解出問題了。」
「這上面的破題思路真的好圓滿,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若是做官也能這樣面面俱到,肯定也能事無巨細,是個明察秋毫的好官。」
原本因為城靜楓登基,加上要處理蝗蟲饑荒和旱災,所以取消了一年的科舉,大家心裡都有些忐忑。
不過看到這一篇文章之後,心中的忐忑消失了不少。
同時對能做這樣一個盛世的官,期待感更足了。
都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相比昏君而言,自然是這樣的盛世明主,更值得他們效忠追隨。
報紙上的好幾大板塊,吸引了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購買。
第一次報紙的售賣,在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就全部買空了。
在完全沒有提前宣傳的情況下,全憑藉人物的權威性,還有內容的獨特性才做到這樣好的成績。
在相對較為貧瘠的時代,人們閒暇時的娛樂其實不多,所以不少流言傳得飛快。
報紙這樣一個新鮮事物,就像是驚雷一般,一下子闖進了大多數人貧瘠的生活。
頓時引起了軒然大波。
幾乎是全天下都在討論報紙上的內容。
爭吵最為激烈的就屬工業板塊中的年度盤點,到底哪個設計最優秀?
報紙上的文章不像是在辯證哪個更優秀,反而倒是更像在展示每個設計的優點。
到了百姓這裡,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喜歡和欣賞的東西自然也是不同的。
你喜歡水車,我喜歡水泥,他喜歡蒸汽機,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
幾乎在每個角落,都能看見爭執的身影,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
偏偏雙方說辭也都很有道理,讓人無法反駁,甚至一開始想要勸架的人,也會莫名的加入爭執。
各行各業,上至老人,下至小孩,無論男女老幼,即使不識字的,也在聽過報紙上的內容之後,加入了討論中。
研究其實技術的學子們,在討論中收穫了他人對這些東西的理解。使用者們在激烈的討論中,發現了不少更加巧妙的用法。
比如被拿出來說服眾人的分流管,可以將送到近處的水,直接分流各家各戶,幾乎是一瞬間就讓人感覺心悅誠服,飛快的在各個水車附近的家庭流通,小股分流,引水入戶。
各種討論的聲音,刺激出了許多新的想法和靈感。
報紙的第一次發行,就像是直接掀起了一股龍捲風,肆意霸道的吹遍了整片大地,吹到了每一個人的心裡。
第121章 二合一 環境治理,準備出……
報刊的第一次發行, 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百姓們看著報刊上的數據,得知不僅自家豐收了,全天下都一起豐收了, 每家每戶都有充足的糧食, 國庫也被填滿了, 不由得對國家更信任了。
陰霾掃去, 看向新的遠方。
在各地,國家統一發行的報刊, 甚至被開發出了各種不同的用處。
比如同一個村子的人共同買一份報紙,閱讀完了之後,就可以拿它當做認字的教材。
上過掃盲班的人當老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上掃盲班的人, 也能通過報紙認識幾個字。
報紙上面的內容是關係到自己的,什麼畝產多少斤,平均每家每戶有多少存糧等等。
村民們別的事情記不住, 但是對這種事情幾乎是一聽就記住了。
時不時過來看一眼, 然後再根據腦海中的內容,將上面一個個字都對上, 每每讀完一遍, 臉上都會不自覺地露出笑容。
他們現在居然有這麼多糧食了!
對於科舉考生來說,這份報紙就更有用了,原本只關注固定板塊的考生們,當終於研究透徹之後, 才有心思和精力放到別的板塊。
這一看,這不就是典型素材嗎?
農業,工業,商業等各個方面的事情都有, 有陛下的才智和偉業,也有一些能臣的政績,還有天下百姓中發生的典型事跡。
寫文章講究旁徵博引,這些前不久才真實發生在大家身上的事情,往往是最有感觸的,說不定還正好是判卷考官自己的政績,或者是他也欣賞的事情。
「聽說這上面每一個板塊的內容,都是專門請大儒來定稿的。」
「這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旁的書籍寫書的人怕是都沒有他們厲害,咱們都學了那麼多了,報紙雖然紙張用的脆薄,但是價格簡直是太便宜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少了,每周才出一次,要是能天天出就好了。」
按照原本的識字率,報紙是不可能賣得這麼好的。
但是掃盲班開了一期期之後,在百姓中,起碼還是有了一兩成的識字率。
因為是官方發行,還有城靜楓這塊活字招牌,加上幾乎每一個板塊後面都是有名有姓的人,所以百姓們都對報紙很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