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這幾年,大學新生選專業都偏向基礎學科,比如文科是中文、歷史、哲學吃香,理科數學最熱門,法學反而不算熱門專業。
宗齊光要是選文科的話,很大可能是中文或是新聞,姜明珠是高考報名才初步定下專業,法律其實職業選擇很多,畢業後可以在大學當老師(不是只能留在本校),也可以進政府部門,將來經濟大浪潮起來也能去私企,可進可退的專業。
哲學則是純理論,不論中外都很難找工作,所以一般是學別的學科,順便學個哲學,拿個雙學位這樣,比如法律、醫科通常都會順便考個哲學學位。
想讀個雙學位現在還是新鮮事,但也不是絕無僅有,大學一年級都是基礎課,幾乎沒有專業課,有精力的學生充分發揮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同時修文科基礎課和理科基礎課。
倆人在不同的教室上課,大學課程跟中學不一樣,一堂課一般連上兩節,一上午也就兩門課,四節。課間見不到面,都在趕著去往下一節課的教室,到了中午,兩人拿著飯盒,直奔食堂。
乾飯才是第一生產力。
現在已經不是60年初的困難時期,人民已經可以吃飽肚子,還談不上「吃好」,「吃飽」卻是能夠做到的了。大學生不分男女,每個月額定口糧36斤,其中有四成是細糧,也就是大米和白面。不論南方北方學生都能滿足口味偏好,食堂里也能見到肉片,偶爾還能提供紅燒雞塊和雞腿。
營養方面也很均衡,葷素搭配,只要有錢,米飯管飽,素菜幾分錢一份,葷菜也只要一角,相當便宜了。一個成年男性一天早飯2兩或1角,午飯半斤米飯2角菜,晚上半斤米飯2、3角菜,一天菜金頂多6角可以吃飽,還能有葷有素,一個月菜金15元到18元,家境稍微好一點的能花到20元,就算是學生里的富裕戶了。
菜票也是學校發的,一個月15元,絕對能維持基本營養,不夠可以多買,那就要自己花錢了。一個月還有17元的生活補助,買買日化用品生活用品,會過日子的學生可以一分錢不花自己的,光靠國家補助就能在學校好好學習。
這也是國家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安心學習,拿錢砸出來的安定的生活環境。
宗齊光和姜明光都不差錢,但為了不跟同學們拉開太大距離,吃穿用上面都很普通。倆人在一起吃飯,米飯4兩2兩,兩個素菜兩個葷菜,姜明光覺得食堂不提供例湯吃飯不得勁,現在的米飯都是隔水蒸出來的,比較硬,說實話不怎麼好吃,於是寫信給校長,請求提供例湯。過了幾天,兩個食堂都開始提供小白菜或紫菜例湯。
例湯不要錢,免費,水多菜少,也不是天天都有蛋花,但也比沒有好,學生們都很滿足。
姜明光初次品嘗到「說出來」的成果,非常高興。
李健康現在天天跟他倆混在一起吃飯,他是金陵人,金陵古稱「健康」,所以他挺得意自己的名字,雙重意義,是個好名字。
李健康就很高興食堂提供例湯了,金陵嚴格來說也不算「江南」,不過就跟廬州人姜明光一樣,他也認為自己是南方人。
「沒有湯怎麼能吃得下去米飯嘛!」李健康說。
「就是!」有例湯她就多帶一隻飯盒,打一飯盒湯,倆人一人一半。宗齊光其實沒有吃飯喝湯的習慣,北方人不覺得這種寡淡的菜湯算「湯」,他們更喜歡大骨湯或雞湯鴨湯那種濃厚的肉湯。
「這個米飯也不好吃,太硬,品種不好。」
「對。是大米吧?」
「大米有好幾種,一種是粳米,圓一點,短一點。另一種是秈米,長一點,扁一點。粳米是粳稻,也就是水稻。秈米是秈稻,是旱稻。咦,你不知道的嗎?」
姜明光搖頭,「我在城裡長大,我沒下過地。我家叫粳米是大米,叫秈米是小米。」
「論口感是粳米更好一點,煮出來的飯更軟更香,品種也很多的,東北出很好的粳米,我跟你說哦,東北大米最好吃了。」
「那我們吃的是不是東北大米?」
「按說是東北大米,就是食堂的人不好好做,米飯都是大籠屜蒸出來的,然後倒到浴缸里。」李健康搖頭,「我在學校里第一次看到居然是用浴缸裝飯的,嚇死我。」
「我也嚇死,驚呆了。」
宗齊光忙說:「我也沒見過。」
乾飯頭等大事,大學生們學習之餘最熱衷的事情之一就是點評食堂菜色,對食堂大師傅有幾個拿手菜了如指掌,並且已經總結出每周菜譜,周一必有肉片,周六可能有排骨或紅燒雞,周三會有醬油煎蛋。
李健康今年大二,比他們高一屆。年齡相仿,7月剛滿21歲。
說到年齡,姜明光是陽曆9月15的生日,今年20歲。
「那要好好慶祝一下,20歲生日,是個整數生日。」李健康說。
「沒啥好慶祝的,我和小宗就去外面吃吃飯好了。」
「對對,好好吃一頓。」
今年的9月15日正好是周六。
張蘭莛也早就打了招呼,說叫他們周六下課就回來,在家裡吃晚飯,晚上就住在家裡。
大學生活緊張忙碌,兩周刷刷的就過去了,到了15日這天,下午只上了兩節課,於是早早下課,坐公交車回宗家。
他倆都已經開始熟悉每天緊張的上課節奏,每天8節課,有的下午只有2節課,有時候晚上也要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