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他冷硬的像塊石頭,不咸不淡反問:「是麼?」
陳曼曼熄滅的火氣又在灰塵下蔓延復燃:「你還要委屈什麼?要我說我很稀罕你,所以為了和你在一起對你媽媽卑躬屈膝嗎?我們當初在一起的初衷你不要忘了,只是為了應付家裡人!」
虛假和平下埋藏的儘是腐肉和舊日傷疤,索性揭開,讓它們暴露在空氣中。
駱致成不自覺像前一步逼近她:「只是為了應付家裡人?陳曼曼,這就是你的想法?你心裡就是這樣想的?」
陳曼曼睜大眼睛,平靜地與他對視,沒有反駁。
兩兩僵持間,駱致成緩緩點了點頭:「好,你當然可以這麼想!」
「我——」
「不要再說了,我現在聽不得。」他走入書房,關了門。
作者有話說:
第70章
肅寧元年秋
壽康宮大門緊閉。
陳皇后求見太后不得入內, 太后貼身大嬤嬤前來回話請她回去。
「皇后娘娘,太后她老人家如今還在氣頭上,您還是恭順些, 老人就是這樣,等太后娘娘心氣順了您再來求見不遲。」大嬤嬤嘆了聲氣:「太后已命人厚葬秋慧, 一個宮女罷了,皇后娘娘不必惶恐,太后沒有生您的氣,再說一家子骨肉還會較真兒麼?」
新帝是去年秋天登基, 至今已有一年, 宮中大事已定, 陳皇后後宮獨寵, 先帝未曾寵幸的宮女送出宮,宮裡清淨卻也冷清,太后欲召見住在宮外的幼子卻被告知幼子當值不得擅離職守且未經陛下宣召不得入宮, 至於獨生愛女早和駙馬一同去了那小而偏僻的封地。
太后氣急攻心,恰逢椒房殿大宮女奉皇后之命前來進獻一斛太后欽點的珍珠,因手抖, 珍珠落地, 太后命人將那宮女杖斃。
陳皇后聽到風聲從椒房殿來時, 那宮女已血肉模糊了。
大嬤嬤見陳曼曼一動不動,似是滿意她請罪的態度,剛要轉身卻見她沖壽康宮遙遙一拜:「既然人已死了便不麻煩太后煩心, 本宮讓人葬了便好, 請太后安養鳳體。」
說完上了皇后鳳攆, 從容而去。
回到椒房殿, 陳曼曼一人坐在正殿裡望著香爐裊裊升起的青煙出神, 椒房殿宮人雖然沒有全數被她收服,但也知道她心情不好,走路都躡手躡腳,陳曼曼控制著不將心裡的怒火撒到他們身上。
秋慧是她到成皇子府中便撥過來伺候的丫環,一眾人中只有她忠心不二,進了宮也不曾有半分改變,可是一著不慎。
活生生的人命消失在眼前。
陳曼曼想哭卻發現眼裡無淚,憋悶在胸口喊不出叫不應。
直至聖命宣召。
從椒房殿到了太極宮,他像是一無所知,賞了兩幅字畫後說要喝茶:「壽康宮有好茶,朕這幾日忙不曾給太后請安,皇后一起吧。」
這次壽康宮宮門大開,大嬤嬤親手給新帝奉茶,存著三分討好七分小心。
哪知茶杯掉落。
「朕竟不知壽康宮宮人如此懈怠,你們是母后的身邊人,朕敬著你們願以為你們能代朕向母后盡孝,如今看來要爾何用?」
一聲令下,大嬤嬤和壽康宮大太監被拉出去杖斃。
「這回以儆效尤,日後再敢怠慢太后,朕一個不饒。」
太后顫手指著新帝,恨不得生啖其肉。
新帝莞爾:「怎麼不見朕的兄弟來拜見母后?這孩子怕不是怯生,朕這就下詔讓他來陪伴母后。」
再多的咒罵都咽了回去。
迴轉太極殿,陳曼曼一言不發。
他問:「想哭麼?」
陳曼曼噙著淚瞪他,他張開手抱住她拍了拍背,沒有多說。
有大臣求見,他捏捏陳曼曼的手:「皇后稍候,朕去去就來。」
這一等到掌燈時分,他回來時神色不佳,連用飯也毫無胃口,陳曼曼知道他又遇到了難事,從登基後大事要事接踵而至,從登基的興奮到清醒,更多體會的是做皇帝的艱難,他不好受時喜歡枕在她膝頭出神。
陳曼曼指尖輕柔幫他按頭,良久,他低喃:「我這一母同胞的兄弟真是不省心,非得逼我。」
朝中之事,出得他口入得她耳再無第三個人知曉,陳曼曼知道這便是自己的作用,皇帝高處不勝寒,他性情如此通透,早有預料,所以盡心培養一個自己人的髮妻。
這晚,陳曼曼留宿太極殿,沒人會管教皇帝守孝是否面面俱到。
一連三日,四司六局就連椒房殿的宮人要回稟宮務也要到太極殿來尋人,見過幼子的太后先釋放善意。
但太后性格反覆無常,何況壓抑多年一朝得勢,又一日嘲諷陳曼曼獨占聖寵,就差給陳曼曼腦門上貼貪慾二字。
陳曼曼慢條斯理的低頭:「謝太后教導。」
只是守孝期間,罵皇后等於詆毀新帝,太后還算明白,沒對外亂說。
沒了人命官司但這樣不軟不硬的試探數不勝數,何況太后又將娘家侄女外甥女接入宮中,冷嘲熱諷陳曼曼出身低微。
陳曼曼不能事事依靠他來幫手,可也無法反駁反抗。
幾乎要消散的記憶里,媽媽生在現代社會也受過婆媳之苦,何況孝大於天的古代,陳曼曼一邊當著解語花一邊受太后的夾板氣。
這對母子鬥法頗有不死不休的架勢。
陳曼曼多想撂挑子說,我不伺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