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正元道長,王爺還在觀里吧?」紀大嫂迫不及待地問。
正元道長年約三十許,頜下蓄一綹飄逸鬍鬚,神色有超然之意,出口的話也頗為正直:「噓,女善信,請噤聲,王爺身份尊崇,小道豈敢隨意透露他的所在。」
紀大嫂翻了個白眼,把手裡藏著的一個素緞荷包遞了出去:「道長行個方便,我們兩個弱女子,殺雞都殺不動的,萬萬不會對王爺不利。」
正元道長手掌從傾倒的拂塵下探出,閃電般一動,荷包便不見了,他再開口時,音量降到極低:「兩位善信請隨小道來。」
紀大嫂興沖沖地拉上蘭宜跟著出了殿,路上時,正元道長帶著點緊張問道:「敢問善信,你們找王爺到底要做什麼?小道話說在前面,只能指給你們王爺的靜室,怎麼進去面見,小道幫不上忙,王爺一向閉門清修,不見外人的。你們要是鬧出什麼亂子,小道也不敢認的。」
「知道知道,不會連累你。」紀大嫂滿口回道,「不早同你說過了嗎?我們就是有事想求王爺幫忙,王爺要是不應,我們自然就算了,難道還敢勉強王爺不成?你就放心吧,我們在青州城裡也是有名有姓的,就算自己不要命了,也得顧慮家人不是。」
紀大嫂本來話多,說起來就沒個完,不過在當下倒是有效安撫住了正元道長,他點頭:「要不是知道女善信是陸家的大奶奶,小道也不敢擔這個干係,那這位女善信是——?」
他問的是蘭宜。
紀大嫂隨口道:「是我妹子。」
她這個稱呼是從陸大哥論起的,正元道長誤解了,以為是她的親妹妹,反正確實是兩個女子,蘭宜還病懨懨的,雖戴了帷帽看不清臉,從她行路時的身姿也知有弱症,便不多問了。
從正殿旁的側門向後,過一處庭院,過齋堂,再向後,左側是道士們的居所,右則有一道門,向里再走一段,便是靜室的所在了。
此時大多數道士們都在山門內的廣場上排演道場,也有部分在外忙碌採買,這道觀後半部分相當於內部所在的各處空蕩蕩的,正元道長因此順利地把她們帶到了門邊,但接下來,他就不敢舉步了。
「你們要見王爺,自己去吧,可千萬別說出我來。」
紀大嫂點頭就要往裡進,蘭宜有點懷疑,拉住了她:「王爺這裡無人守衛嗎?」
紀大嫂說過在道觀見沂王容易,但這也太容易了罷。
「王爺自然有隨侍太監,不過沂王爺與別的王爺不同,一向簡樸,出行都是微服,在觀里住著也從來不干涉香客往來,偶有誤闖了來的,王爺只令逐出就是了,並不追究,更不多加怪罪。」
正元道長細緻解釋,正因沂王是如此淡泊的性子,他才敢鑽這個空子,若不然,善信們再有錢,他接了沒命也不敢逾越啊。
想到那日見沂王出城,身邊確實只跟了一個太監,蘭宜點頭不語了。
「小道的殿裡還有事,就先走了,兩位女善信還請小心行事,王爺再好說話,那也是王爺,不怒則已,一怒便是雷霆,不是你我這樣的人承受得起的。」
正元道長最後謹慎地叮囑了一句,終於離開了。
紀大嫂被他再三警告,臨到頭有些遲疑了:「大妹,我們就這麼進去?裡面到底有沒有護衛啊,要是被當刺客拿下了怎麼辦?」
箭已在弦,蘭宜不會退卻,道:「那你就在這裡等著,我先進去看看。」
她要做的事,獨自前去也更方便。
紀大嫂眼中,蘭宜是官夫人,她拿了主意,她猶豫下就聽從了:「——那也好,我在這裡替你望著風,要是有別人過來,我先替你攔著。」
至於蘭宜獨個進去妥不妥當,進去了該怎麼做,她都沒有想——她並沒有那麼明確的籌劃,不過是蘭宜願意幫忙搭上沂王的線,她就樂滋滋地來了,只怕蘭宜反悔不干。
蘭宜看了她一眼,沉默了下,還是道:「你不用攔,也不用來告訴我,你自己躲開吧,我有辦法脫身。」
紀大嫂驚訝道:「真的嗎?」又很快找了理由,「對啊,你可是翰林娘子,王爺都給你們家送禮了,不會為這點事責怪你的,生氣了大不了把你逐出來。」
蘭宜沒反駁,似乎默認。
但她其實根本沒想過要脫身。
她進去,就是要豁出去大大得罪沂王一把。
讓楊文煦見罪於沂王很難,一個家中守孝一個道觀清修,扯不到一塊兒,那麼,就她自己來好了。
她在名分上還是楊家長媳,楊文煦的妻子,無論她做什麼,楊文煦撇不開干係。
哪怕楊文煦覺得她瘋了呢,也得被她這個瘋子拖下水。
……
蘭宜進去了。
紀大嫂帶著丫頭,往路邊找了棵枝冠繁盛的大樹後躲了躲,眼巴巴地往那道木門的方向望著。
她和蘭宜都沒有發現,在不遠處的另一棵合抱大樹後,有另外的眼睛始終在窺視著。
**
「爺,還用不用我進去了?」
「等等。」男聲片刻沉默,觀察後,「前面那個剛才一直和道士說話的婦人,你認不認得?」
「嘻嘻,青州府那麼多人,爺要問別人,奴還真不一定知道,偏偏這位奶奶,奴家見過,她是城裡陸家的大奶奶,陸家和楊家做了親,楊家老爺心愛上了咱們樓里的梅紅姐姐,只是家裡有個厲害老婆,那正房太太幾次三番地來鬧,陸大奶奶有一回碰見了,就站在外面看熱鬧,楊太太瞧見了她,臉上過不去,指著她叱罵起來,奴才曉得她們是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