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第九十七章 我在古代搞基建31
南水多水性比較好,吳王帳下也有水軍。
吳王的水軍只是在河道和江中打仗,船隻都不是很大,更沒有姚家軍的船隻先進。
因為南邊的人沒怎麼去過姚崇治下,只聽說那裡富足,究竟怎麼富足他們也不曉得,更不知道青思秘密訓練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姚家軍在海邊登陸,一舉打到吳國都城時,吳王還想著調兵譴將攻打北地呢。
他這邊都城被圍,都還沒反應過來,想都沒想到是姚家軍打來了。
姚崇這邊出兵迅速,仗打的太快了,不等吳軍反應過來,就已經把城門給打開了。
緊接著,大軍蜂擁而入,跑到皇宮裡把吳王給活捉了。
等到把吳王押解進京,又把南方零星小股勢力清理掉之後,南北才算是徹底的統一。
南北統一,並不意味著自此之後就可以太太平平不打仗了。
還有西北勢力,以及更南邊一些蠻夷占據的地方都要統一。
青思和姚崇已經下定決心在有生之年實現大一統。
姚崇愛打仗。
他並不會治理天下,但打仗卻很有天賦,接下去的幾年裡,他帶兵南征北戰,而青思則在後方保證穩定,也提供緩緩不斷的軍備。
在徹底的實現了大一統之後,京中文武百官開始上書請姚崇稱帝。
姚崇一再推辭。
他不想當皇帝。
他除了會打仗之外什麼都不會,這天下怎麼治理他不明白,一直以來,都是青思坐鎮後方,將整個天下治理的欣欣向榮,如果他當皇帝,這些事情就得他來做,想想他都煩的要死。
姚崇就和他的原始班底,比如二當家的還有文英這些人商量讓青思登基稱帝。
他這話一出口,可是把沈家和柳家高興壞了。
這些年,沈家和柳家出力也不小,這個時候,他們也已經進京,憑著功勞,都是封王封侯的。
雖然當了官,可誰會嫌權力小呢?
他們心知肚明,青思稱帝和姚崇稱帝那是不一樣的。
青思稱帝,沈家做為皇帝的本家,是絕對要封親王的,沈太公和沈太太或者還會被封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就是柳家,因為有青檸在,也會有個王爵落在頭上,想想都覺得美。
沈家和柳家開始出力遊說,想讓青思稱帝。
伍氏在其中出了大力。
她是有小心思的。
她覺得青思只生了一個女兒,如果稱帝,將來這皇位有可能落到她兒子頭上。
她卻也不想想,青思都是女子之身也能稱帝,憑什么小糰子就不能繼承皇位了?
和青思關係好的那些人,比如季氏,還有文英以及小七他們的媳婦都找了青思,想說服她稱帝。
可青思堅決不同意。
青思比誰都明白,她稱帝的話,這紛爭更多。
首先沈家和柳家的安置就是一個事。
她姓沈,如果稱帝,是不是沈氏後人都有可能繼位,而且青檸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有一急的可能?
這裡頭亂著呢。
青思琢磨了幾天,就和姚崇商量著乾脆直接讓小糰子登基得了。
畢竟這孩子如今也不算小,而且跟著青思和季氏學了這麼些年,做事情已經有模有樣了,而且青思為了鍛鍊她,自她十來歲起,就讓她到六部輪流學習,看著六部是怎麼運作的,再瞧瞧那些官員的行事準則等等。
到現在,小糰子早就已經對於朝政很熟悉,對於各部的運作也能做到心中有數,很多事情青思都是交給她處理的。
她登基的話,也不至於手忙腳亂。
再有,青思還在呢,她能幫襯著,能夠讓小糰子慢慢上手。
姚崇不是很明白青思的想法,但他支持青思的決定。
夫妻倆商量好了,又和一些老班底商量,一次朝會上,青思就宣布讓小糰子登基稱帝。
這個時候,龍袍都已經趕製好了,小糰子身著龍袍,面南登基,群臣三跪九叩,山呼萬歲。
至此,小糰子這位千古第一女帝總算是登場了。
小糰子稱帝之後,命國號為齊,尊姚崇和青思並稱太上皇。
第二年,小糰子在熟悉了朝政,掌握了一些勢力之後,就大肆的改革。
齊朝和前朝不一樣,前朝重農輕商,重文輕武,但齊朝卻農工商並重,文武並舉,廢除前朝不好的制度,重工商稅,輕農稅,對於窮苦人在稅賦上多加照顧,對於富人則多收稅。
才開始的時候,好些讀書人以及富商都反對。
但是姚崇還不老呢,他帶的那些老兄弟們刀尖上的血都還沒洗乾淨呢,誰要鬧事,他們巴不得趕緊打上一場仗,有幾回前朝的大家族挑動人們鬧騰,姚崇都沒出動,單文英和楊鎮就直接把他們給鎮壓了。
小糰子推行新政十來年,天下百姓就已經習慣了這些新政,讀書人和富人們也都已經被治服的老老實實。
然後大家就覺得其實這樣也挺好的。
讀書人可以考科舉,但並不只是考八股文,還要考經算科,還要學格物,而且也並不只有考科舉一途,只要你有能力,有才學,就有很多途徑讓你出人頭地。
這麼一來,讀書人的出路就多了。
雖然說考中了進士做了官你名下的土地該怎麼納稅還是要怎麼納稅的,可誰家還指望那幾畝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