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大家來找的是孟秀珍閨女,她是應屆生,且成績一直很優異, 有問題紛紛上門青椒, 也會找她借筆記。
剛開始孟秀珍不是很願意大家來問她閨女問題,一來不會每個上門的軍嫂跟他們家關係都很好, 像蘇婷那樣的,讓她閨女上門教, 她都願意, 只是蘇婷自己基礎紮實,不需要人教;
二來上門請教的人太多了,第一天為了教這些人,她閨女都沒怎麼看書,很耽誤學習, 就一個多月的複習時間,太緊張了。
好在上門請教的軍嫂都是有眼色的, 大概是看出她不高興,就不怎麼上門問問題了,而是改借筆記。
這事孟秀珍不反對,初一到高三,她閨女做的筆記不知道有多少,借幾本出去也沒什麼。甚至她閨女自己在看的筆記,也能借出去,反正抄完她們就會還回來, 不影響複習。
在借筆記的過程中, 有人注意到了孟秀珍閨女在看的蘇婷的筆記, 打聽起來。
孟秀珍閨女沒什麼心眼, 把筆記來源給說了。
那名軍嫂聽後很納悶,想蘇婷初中都沒上兩年,而且她離開學校都十年了,而孟秀珍閨女今年高三畢業,還一直成績優異。
她看蘇婷筆記幹什麼?
心裡疑惑,卻沒把這當回事,只跟一個學習小組的人提了嘴。
高考報名結束後,大院裡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小組,有的是關係好的軍嫂一起學習,有的是單位組織的,比如軍區小學,為了讓老師們能互相交流學習成果,促進學習的熱情,也組了個學習小組。
這名軍嫂參加的學習小組是前者,幾人關係不錯,又怕閉門造車,就湊到了一起。她隨口一說,同小組的另一名叫戴淑蘭軍嫂卻上了心。
正好戴淑蘭跟蘇婷關係不錯,隔天就上門借了筆記。
蘇婷很驚訝,問:「你怎麼會想到找我借筆記?」
戴淑蘭跟蘇婷大兩歲,大運動開始時已經上初三,但她離開學校太久,這些年又沒怎麼看過書,初中知識很多都忘了,所以最近複習的時候,常感到迷茫。
她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不能,她不知道自己放下家裡的一切,花費這麼多時間複習有沒有意義。
可要讓她放棄,她又有些不甘心。
讀書時她的成績一直很好,心裡也早早定下了想要從事的職業。
但突如其來的大運動改變了一切,夢想漸漸遙遠,她也一度選擇認命,聽從父母的意見,結婚生子,洗手作羹湯。
可她心裡名為夢想的種子並未破滅,當高考恢復,這顆種子發了芽。
而這,也是她選擇報名參加高考的原因。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學習過程中,她常常覺得舉步維艱,心裡的後悔一天比一天深,如果過去那些年裡,她能多看看書就好了。
但高考來臨的步伐不會因為她的後悔而放慢,她只能想盡辦法多學一點。
這也是她來找蘇婷的主要原因,她覺得在這個節骨眼,孟秀珍的女兒不會浪費時間在沒用的筆記上。
戴淑蘭這麼想,也這麼說了出來。
蘇婷笑起來,雖然她沒有參加興趣小組,在孟家人來人往時,她也沒有想過要到處嚷嚷她的筆記也能外借,但這並不代表她不願意跟人分享,只是她主動拿出去,學歷擺在這裡,別人免不得要問東問西,需要解釋的事太多了。的
說多錯多,這是不變的真理,蘇婷一直銘記著。
但戴淑蘭上門借筆記,她也沒小氣,將這兩年複習過程中做的筆記,和寫過的試卷都拿了出來,讓她自己挑選。
戴淑蘭基礎知識雖然不紮實,但人並不傻,看到這些筆記和試卷,就知道蘇婷是真有本事。
而且只看試卷和筆記的厚度,就能想到蘇婷肯定早就開始複習了,甚至,或許她從來沒有放棄過學習。
戴淑蘭心中激動,卻沒有托大去拿匯總的筆記,而是挑了初一初二的數學筆記,又找蘇婷借了兩份試卷,她打算先看完這些,再去考慮其他的。
離開時,戴淑蘭問:「如果其他人問題筆記從哪來的,我可以如實跟她們說嗎?」
蘇婷聞言愣了下,笑道:「可以。」
戴淑蘭放下心,將筆記帶到了學習小組,其他軍嫂看她拿出的筆記跟之前的不一樣,就問了幾句。
得知筆記是找蘇婷借的,有軍嫂問:「你怎麼突然找她借筆記?」
「我覺得她的筆記很有用。」戴淑蘭說。
這是實話,複習的這段時間,戴淑蘭學習進展不多,可看過的筆記是真不少,知道有的筆記看著很厚,翻開才知道沒什麼幹活,還有的筆記乾貨有,但是真難懂。
而蘇婷的筆跡風格很簡潔明了,其中還寫了不少她個人的學習方式和感悟,對她而言很有用。
有一個章節她之前一直學得迷迷糊糊,好像懂了,但到做題就不會了,可翻書一看,公式都記得,又沒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因此那個章節的題目,一直都是她的薄弱項,遇到就抓瞎。
但昨晚看過蘇婷的筆記後,她覺得自己想通了,再做題目果然比之前順暢。
一起複習的軍嫂都面露懷疑:「你確定?」
真不是她們看不起蘇婷,她們一起複習的學歷都不低,最差的戴淑蘭,都上了一個多月的初三課程。<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