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宋長澤回神,覺得科舉那都是沒影兒的事,花二十幾年只做一件事實在太浪費時間,不符合他的處事標準。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明明是推廣甜菜,以及建造糖果工廠,改善北安城百姓的生活條件。
想到沈明遠勸他科舉,而他自己還是個白身呢。明明他家這麼好的條件,他爹他大哥都是進士,他二哥也是舉人,怎麼他自己卻連童生都沒中?
宋長澤忍不住問沈明遠,「你們家不是進士就是舉人,還有你家二房的大爺和四爺,也是一門心思科舉。怎麼你這樣好的條件,卻沒有博個功名呢?」
沈明遠嘆氣:「我當然也想,可不知怎的,每次一背書就犯困,實在是坐不住。讀了許多年的書卻連縣試都過不了,乾脆就放棄了。」
「可是我見你對一些時事經濟倒是有些獨道的見解,實在不應該浪費了。」宋長澤都替沈明遠可惜,他若是做官,不說別人,至少要比崔知縣強。
沈明遠有些高興,「你倒是看得起我。只可惜,恐怕我這輩子都無法通過科舉了。」
宋長澤覺得,沈明遠這情況,倒是現代的應試教育更適合他。古代科舉,想想要背的那些書,果然十年寒窗苦讀不是說說的。
「沒事兒,你可以在其他地方發光發熱。」宋長澤安慰了一句,又道,「你且跟我說說崔知縣的過往,最好事無巨細。」
「你還沒放棄啊?」沈明遠驚訝,「難道科舉出仕,做個正經官員不好嗎?」
宋長澤很淡定:「如果你哪天決定參加科舉了,我便同你一起。」
沈明遠:「……」
第122章
沈明遠見宋長澤鐵了心要去當師爺, 也沒了脾氣,只得跟他說起崔知縣的過往。
當初沈明遠跟祖父一起回老家,就曾詳細了解過北安城現任父母官。崔知縣是永昌十一年的進士, 且是一甲榜眼,不用經過庶吉士考試就跟狀元探花一起入翰林院授編修, 而他這一待就是7年。
永昌十八年,崔知縣也不知是受排擠還是得罪了誰,被發配到了北安城做知縣。因為北安算是下等縣,有時候連知縣都沒有, 袁縣丞才得以代知縣之職。
如今是崔知縣三年之期已滿, 考評上官給了個不好不壞。反正沒點兒人脈關係和政績,他是別想調走的, 搞不好他能在知縣的位置上坐到退休。
崔知縣的前半生乏善可陳, 前二十幾年一直讀書科舉, 年紀漸大後娶了老師的女兒為妻。到翰林院也是起草誥敕、史書纂修,可說是一直跟書本打交道, 是個學霸級的人物。
然而學霸未必擅長做官,他也知道自己的短板,身邊倒是請了一個經驗還算豐富的師爺, 管著錢糧和司法。不過據沈明遠觀察,崔知縣身邊應該還有個擅謀略的,不然只憑他和那師爺, 根本扳不倒樹大根深的袁縣丞。
除了應有的截留, 崔知縣從未亂加賦稅盤剝百姓, 算是個政令清明的好官。而他這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沒什麼主見, 容易被人忽悠。最愛幹的事則是與文人學子探討學問,可惜北安這麼個小縣城也沒多少讀書人, 主要是師資力量有限,所以他想在科考上出政績也難。
宋長澤聽完,覺得崔知縣這樣的,應該更適合去搞學術研究,或者教書育人,做父母官還是算了。至於崔知縣沒什麼主見,這也不是問題,他最擅長的不就是忽悠人嗎……不對,是給人洗腦……也不對……算了,反正他能讓崔知縣支持自己想做的事就成。
嗯,雙方也算互利共贏。
沈明遠說完,又問宋長澤:「你真不打算去考科舉嗎?我說真的,你這年紀不算晚,還是很有希望的。至少你比你那二弟可強多了。」
宋長澤很乾脆:「暫時不考慮。」
沈明遠決定勸最後一次:「你可別覺得崔知縣請你做師爺是你占了大便宜。要知道師爺的名聲可不怎麼好,會被讀書人看不起,你可想明白了。」
雖然沈明遠確實有些私心,但也是真心為宋長澤著想。那些給人做師爺的,都是科舉不第之人。都是讀書人,誰又願屈居成為一個謀士呢。
宋長澤雖然被沈明遠說得有些心動,他可以試試科舉,但是萬一不中呢?要知道古代科舉和現代應試教育之間是有壁的,十年寒窗苦讀豈是白說的?所以他必須做兩手準備,眼前這個機會也不能放過。
至於師爺名聲不好,他在現代是做人秘書的,還不如師爺的權力大呢。如果他想混古代官場,縣衙師爺這個職位應該是他從政事業的巔峰了。
「沒事兒,我現在就想做點兒實事。」宋長澤道,「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是如果我科舉不中,十幾二十年後,我一定會為今天放棄的東西而後悔。」
見此,沈明遠也就不勸了,不過他還有一個疑問:「你說實話,你會答應去做師爺,跟前段時間袁家那件事有沒有關係?」
宋長澤想了下道:「關係不大。」
沈明遠稍微放了心,見時間不早,他也就告辭了。
宋長澤送走人,回去跟媳婦商量去了。林盈自然沒意見,別管崔知縣能力如何,卻是個好官。而宋長澤也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作用。
<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