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趙寰乾脆直接道:「其一,本就不該有休妻這種方式存在,夫妻之間,應當有更完善的律法保護雙方的權益,至少得全部改為和離,在和離之後,女人也能分到家產,保障以後的生活。其二,目不識丁的弱女子,除了給她們自小學習的機會,再不濟,也要讓她們學一門手藝。這兩點沒做到,朝廷該出面,對她們進行救助。比如眼下的風氣,女子為何不能出來做事,與男人一樣參加科舉?」
歷史上在宋孝宗時期,曾有九歲女童參加過科舉。不過她並非考的進士科,而是十五歲以下的神童科,只考詩詞。
最終她通過了考試,結局卻是宋孝宗賜給了她婦人的誥命封號:「孺人」。
後來在宋寧宗時,再有女童參加科舉,便被大臣駁斥了。此時的三綱五常已經蓬勃發展,男人認為女人考科舉不妥。
且女人濃妝艷抹,若是出現在衙門朝堂之上,會引起男人圍觀,有傷風化。
且不提此人說法的荒謬,將讀書人的無恥體現得淋漓盡致。
聖人言:「非禮勿視」,他們讀遍聖人言,首先應該做的是選擇管好自己的眼睛。
趙寰聽到後世普遍的說辭是,女人體力不如男人,在靠著男人種地,出力打仗的時代,所以女性處於被支配地位,是必然的結果。
這些說辭持續了幾千年,甚至連女人本身都深信不疑了。
在後世中,也沒見過田間地頭少了女人勞作,楊門女將雖為杜撰,佘太君卻真實存在,戰場上同樣有女兵。
她們從沒有過機會,有過與男人做同樣事情的正式機會。
「不一定說女人在讀書上就絕對強過男人、可是,能不能行,總得給她們機會,讓她們試一試。科舉我也沒考過,如今北地的幾個州府,易安居士應當聽說過,府尹大多都是沒經過科舉考試的娘子們。沒有黨爭派系,政令通暢,她們都做得很好。」
大宋人才濟濟,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等等,數不勝數。最令趙寰感慨的是,哪怕如他們,都在黨爭派系中沉浮。
如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丈夫趙明誠趙家,因為熙寧變法之後的鬥爭,遭到了牽連,
深陷牢獄之災,結果悽慘。
李清照聽得心馳神往,激動地道:「我聽說過,還聽到了姜府尹的休書!我寫了那般多詩詞,終是覺著比不上她,還是她直白的話,來得令人痛快!」
趙寰笑道:「易安居士謙虛了,他們要文縐縐,我們也可以。不過我們都不擅長,寫詩詞文章,真不行。我請易安居士來燕京,是想請你負責《大宋朝報》。」
李清照一愣,意外驚喜之外,跟著忐忑地道:「我行嗎?唯恐有負二十一娘所託。」
趙寰替李清照碗裡加了茶,不緊不慢地道:「易安居士,你已經比南邊朝堂上九成的官員有風骨,就憑著這一點,你就行!」
李清照再愣住,旋即雙手蒙住臉,遮住了汩汩而來的熱淚。
風骨!
經過了戰亂顛沛流離之路,失去了相互陪伴的夫君。再遭到男人算計毆打,離異坐牢,李清照疲於應付,早累得忘了何為風骨。
趙寰的來信,給了她一線希冀,她再次活了過來。
來的時候,念著反正沒什麼可再失去。走一遭,看一看,回到開封故地老死,也勝過在他鄉孤苦飄零。
趙寰卻請她出來做事,真正的做事,不僅僅是與文人論詩談文,閒暇時的消遣!
趙寰仔細地道:「朝報上,我打算分為幾塊,一是揭露金賊的惡行,將他們造成的罪孽,一件件如實刊載出來。二是說文解字,從千字文刊載起,每次教幾個大字。再次是刊載些農學,氣候,各種珍惜古書的學問。三是刊載朝堂政令,比如各種賦稅如何收取等,必須將朝廷政令下達到百姓之處,肅清風氣。四是刊登朝堂上的各種案件,尤其是涉及到女性死亡,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最後,不定期公布人口數額,嬰兒中,男嬰女嬰出生數量。我暫時只先想到這些,你若是有想法,儘管提出來,我們一起商議。」
李清照聽得極為認真,眼睛愈發明亮,待到趙寰說完,腦子就已經有了好幾個想法。
對於不理解之處,更是迫不及待問道:「為何二十一娘要強調人口數額,以及男女嬰的出生數?」
趙寰嘆道:「易安居士應當知曉溺女嬰的惡習,嬰兒本來容易夭折,就算立了律法,也屢禁不絕。再加上民不舉官不究,女人從出生伊始,就走上了一條崎嶇坎坷之路。列出男女嬰出生數,意在警醒那些想要生兒子傳宗接代的。男女比例失衡之後,他們的愛子長大了娶不到妻,就只能打光棍。當然,只靠著這些提醒還沒用,要讓女嬰能活下來,朝廷得有監管措施。我還在考慮,每年官府給女嬰一定的補貼,一年一給。只要經過官府證實家中所生女嬰還活著,就能領到一筆補償。除此之外,還有讀書等補貼。只是,」
她雙手一攤,無奈道:「我現在窮得很,還得打仗,這些都是我初步的打算。不過,我會很快做起來,趁著我眼下能一言堂,都是我能說了算的時候,在我的地盤上先行試點。等到政令成熟完善之後,就可以推廣到全天下去了。」
李清照胸口鼓鼓脹脹的,激動,豪情,期待,各種情緒都快噴涌而出。聽到全天下的時候,她雙眼睜大,顫聲道:「全天下?」<hr>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傳送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