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67頁

    天水郡王立即大驚失色,連忙策馬來到厭翟車旁邊,索性棄馬上車,低聲哄起永安公主來。也不知他究竟哄了些甚麼話,即將回到太極宮的時候,終是鬆了口氣,勾著嘴角將永安公主抱了出來。

    小傢伙亦是笑嘻嘻地趴在他肩頭,鼓著圓乎乎的臉頰,奶聲奶氣地道:「堂兄別忘了,等天氣不熱了,就帶我和阿姊去狩獵。」

    她這般年幼,怕是連甚麼是狩獵都不甚明白,只是聽著覺得新鮮罷了。也不知某人究竟胡亂許了多少暫時無法實現的諾言——新安郡王皺了皺眉,到底不曾說甚麼——無論如何,總有他與長寧公主替小傢伙做主。無論天水郡王許了些甚麼諾言,他們必定會一筆一筆地替小傢伙討回來。

    兩人將永安公主送回安仁殿之後,李璟略過了被困假山群中的細節,繪聲繪色地與杜皇后說起了別宮中的見聞。永安公主時不時地補充一兩句,顯然對那座景致不錯的宮殿,以及十分和善的王太妃的印象很是深刻。杜皇后含笑聽著,仿佛沒有瞧見長寧公主悄悄地朝著李徽使了個眼色。

    果然,不多時便有宮使前來宣聖人的口諭,著李徽前去甘露殿覲見。李徽早已與長寧公主商量了各自的說辭,自是不慌不忙地跟著去了。一路上,他仔細想了想方才聽見的安興長公主母女的對話,對於自己此前的判斷又增添了幾分信心。  

    當他來到甘露殿的時候,聖人正獨自坐在殿中沉思。見他來了,便又問了一遍姚御醫之事。他所言自然與長寧公主沒有甚麼出入,但聖人仿佛依然瞧出了不少破綻似的,輕輕勾著嘴角斜了他一眼:「既是如此,你便趕緊將那姚小郎關到大理寺牢獄之中。免得教旁人的眼線察覺,讓他出了甚麼差錯。」

    「孩兒明白。」李徽道,又將今天聽見的事稟告給他,「叔父,孩兒本來覺得,安興長公主對咱們李家沒甚麼親情,所以才會諸般算計。想不到,她連楊家亦是不放在眼中,隨手便挑撥得弘農楊氏家宅不寧。仔細想想,她的仇恨無不由淮王叔父而來,姚御醫之事正好驗證了孩兒的猜測。」

    「無論如何,楊家都是她的母家。」聖人道,「她既與兄弟姊妹不合,又和夫家不親近,那便唯有楊家會暗中給她助力。不管她到底是甚麼心思,她與楊家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楊家支持她,將她養得羽翼豐滿,自家的心也養得愈發大了起來。」宮中兩個楊氏女,一個楊氏女之女,若非彼此不是一條心,還不知會掀起甚麼風浪來。

    「那叔父有何打算?繼續調查此事?或是——」不知為何,李徽心裡總有種緊迫感。仿佛冥冥之中有甚麼神靈正在諭示,此事絕不可一拖再拖,否則必將出現波折。他與長寧公主前往太醫院的時候,並未隱瞞行蹤。就算將馮老太醫接到濮王府養了起來,斷絕了他通風報信的可能,消息亦早就傳進了不少人耳中。若是有心人得知了他們的舉動,亦不難猜測他們究竟在查些甚麼。  

    「既然是天賜良機,自然不能錯過。」聖人收起笑意,頓時隱隱流露出了天子之威嚴,一時間竟令人無法逼視,「朕行事,何須證據?只需一個契機而已。不過,為了以防萬一,該查的你便繼續查下去。待到合適的時候,朕會讓三司會審此案,你再將證人與證據都交給三司即可。」

    「叔父,孩兒一人……恐難以承擔如此重任。」李徽毫不掩飾自己的為難之色,「孩兒畢竟年輕,許多事或許都很難顧及周全。」作為晚輩,適當地坦白示弱亦是應該的。畢竟,他確實只是個初入官場的少年郎罷了。事關安興長公主,有些忐忑不安也是極為正常的。

    聖人略作沉吟,望向他,仿佛不經意地問道:「那你想讓哪位長輩來指點於你?」

    李徽只當作不曾聽出他的試探之意。為了越王府的寧靜平和,他當然不會提起二世父李衡。原本秦家那位舅祖父亦是極佳的人選,但既然他告病已久,又何必驚動他老人家呢?而且,根據前世的經驗,總覺這兩位若是繼續涉入朝政,定然會給自家招來禍患。

    「荊王叔祖父不是宗正卿麼?叔祖父亦是咱們皇家的族長,原本便有約束族人行為的責任。若由他來主持此事,豈不是正好合適?而且,這看似亦是咱們家族內之事,暫時無需三司涉入。否則,家事變成國事,事情就更複雜了。」這些年,荊王看似與聖人漸漸生了隔閡,實則不過是惑敵之計罷了。私下,也許安興長公主早便拉攏了荊王。此時用荊王,極有可能令安興長公主及其黨羽放鬆警惕。  

    「你說得是。」聖人笑道,「朕本來便想讓叔父來主持此事,不過今日正好休沐,他正在彭王叔父家中宴飲。不方便不驚動他人,朕也不好急匆匆地將他請進宮來。你便先在大理寺中,悄悄將目前所有的證據與證詞都理一理罷。稍晚一些,待叔父入宮,就將證據證詞都給他瞧一瞧。而後,再召安興過來解釋此事。」

    「原來叔父方才是在考察孩兒。」李徽鬆了口氣,神情很是自然地笑了起來,「那孩兒便放心了。」

    「好孩子,你的性情確實極為穩重。看似仍有些少年意氣,但甚麼事能出頭,甚麼事不能出頭,心中卻自有成算。好,很好!朕對你,真是越來越放心了。」許是想起明年即將誕生的小皇子,聖人的神情亦柔和了許多。

    李徽自是笑吟吟地謙虛了幾句,而後便趕緊告退,立即去了大理寺。不過,路上想到荊王、彭王與魯王三位叔祖父——尤其是彭王與魯王,總覺得應該增派些部曲盯著他們。<hr>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6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