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64頁

    李瑋也低聲與李欣討論起此事,卻發現堂兄似乎有些走神,目光時不時地瞥向後頭的堂弟李徽。李徽倒是淡定如常,安撫著摩拳擦掌、蠢蠢欲動的李璟——永安郡王出征,便意味著他也可同往,真正開始領兵作戰,他能不覺得異常興奮麼?

    不知為何,李瑋突然有些羨慕他們二人。身為兄長,仿佛永遠都比阿弟們顧慮更多,身份也比他們更為敏感。堂兄的聰明才智自然不下於堂弟,卻始終難以得到叔父的重用。而他的一身本事又何嘗比阿弟低呢?卻始終沒有機會奔赴戰場。

    李欣發覺他也有些神思不屬,立即收回了視線,隱晦地提醒他注意周圍的境況。李瑋的情緒卻仍然有些低落,不經意間對上江夏郡王含笑的目光之後,方略微鬆了松,輕輕嘆道:「這世間,也不知是否有真正想得極開之人。」

    李欣聽出他的若有所指,回道:「不過剛過了區區數年罷了,真真假假實在難以判斷。待熬過數十年,直至生死彌留之際,方能真正斷定其人的心性。」話中似是在回應他,然而眼角餘光卻望向一眾御前臣子中那個最為年輕之人,滿是複雜之意。

    不多時,聖人駕到,神色看似一如往常般平靜。掃視眾臣後,他緩聲道:「宣。」殿中監隨之高唱:「宣永安郡王與世子覲見!!」

    

    在眾人各懷心思的目光中,永安郡王一手拎著一個血淋淋的人,大步走了進來。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好不容易才辨認出他手中的究竟是何人,便見他將這兩人扔到一旁,跪地叩首道:「老臣教子無方,發現兩個不爭氣的兒子極有可能與逆賊屬下的馬賊互相勾連,特地前來向聖人請罪!!」

    「……」李徽目光複雜地望著這位老人,不知是該佩服他的壯士斷腕之心,還是該好生領會聖人的殺雞儆猴之意。多少人面臨這種境況時,還能當斷則斷?在整個宗室當中,永安郡王恐怕是最會教子孫的長輩,也確實該讓那些私心深重之輩睜大眼好生瞧一瞧,什麼才是真正的忠誠。

    其餘眾宗室亦是神色各異:有想起不爭氣的兒子而晦澀深思者——如荊王;有被血肉模糊的二人驚嚇住者——如魯王;有怔呆之後又鬆了口氣者——如濮王;有嚇得臉色蒼白搖搖欲墜者——如江夏郡王。至於嗣濮王等堂兄弟四人看起來則平靜許多,仿佛將觸動都掩在了內心深處。

    「族叔父素來深明大義,朕甚為欣慰。」聖人道。他的目光在眾宗室身上轉了轉,溫和之中仿佛藏著利刃,只露出一剎那的鋒銳,隨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那瞬間的寒意卻始終印刻在諸人心底,久久不曾褪去。

    「逆賊屬下那些馬賊都是窮凶極惡之輩,若非經歷過廝殺的鎮邊將士,恐是很難成為他們的對手。朕決意,徵調沙州、甘州、肅州、涼州、靈州等地的府兵,不足者以關內道府兵充之,總計十五萬人作為西路,封族叔父為西路行軍大總管。擇日不如撞日,族叔父不如早些回沙州,也好早日點兵,做好準備。」  

    「老臣遵旨,謝陛下隆恩!」又得了不少賞賜的永安郡王始終肅穆,當即便與沉默不語的世子一同告退。臨轉身之前,他斜了一眼正按捺不住想蹦出來的天水郡王李璟,很是慷慨地又主動道:「聖人之前也答應過老臣,讓景行跟隨老臣去沙州歷練,這回可否同去?」

    「去罷。」聖人自然不會將金口玉言收回,溫聲道,「景行便交給族叔父了。」

    永安郡王遂領著世子與李璟退了下去。至於那兩個血淋淋的兒子,則被他拋在了紫宸殿中。李徽望著他們的胸口,發現依然微微有些起伏,這才略微放了些心——雖然與逆賊勾連罪無可恕,為父教子亦是應當之事,但若是當真出了人命,難免會給那位老人留下陰影,亦會影響御史們對他的觀感。

    「著尚藥局派侍御醫,替他們二人診治。」聖人接著道,「待傷情稍微安定之後,此二人便交給荊王叔父處置。務必讓他們招供出那群馬賊這些年來的蹤跡,以輔助大軍制定滅敵之策。」作為宗正卿,荊王已經有許久不曾問事,相關事務都盡數交給了宗正少卿新安郡王。孰料,這一回的謀逆大事,聖人卻再度重用了荊王。

    就連荊王都似是頗感意外,立即出列遵旨。當即便有不少人的視線極為隱晦地探向了新安郡王李徽,以及他的長兄與父親。然而,這父子三人的神色絲毫未變,實在教人尋不出任何破綻來。  

    聖人便又宣布,由夏州、朔州、延州、汾州等地徵召府兵,加以關內道府兵作為補充,共計十五萬人為中路,封尚書省右僕射簡國公許業為中路行軍大總管。雲州以東諸州等地徵召府兵,補充河北道府兵,共計十五萬人為東路,封突厥出身的將軍阿史那真啜為東路行軍大總管。

    人選皆是前夜早便議定的,並無異動。李徽心下略鬆了松,淡定依舊。就在群臣都以為濮王一脈似是有失寵嫌疑的時候,聖人將這父子三人以及李瑋留了下來一同用午食。稍後,宮中便又傳出敕旨,封嗣濮王李欣為戶部侍郎,封嗣越王李瑋為兵部侍郎,二人一同負責此次平叛的糧草一事。

    至於新安郡王李徽,聖人體諒他新婚,暫時只參議要事,不負責具體事務。但饒是如此,接下來兩三日間,他也頻頻被召入宮中。而忙得腳不沾地的李欣更是顧不上處置他與王子獻的私情一事,左思右想之下,只得悄悄稟告了濮王妃閻氏,請她出面勸解。<hr>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64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