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部落人口增加了,—個巫祝實際上是忙不過來的,尤其狩獵小隊每次出去,或多或少都會有獵人受傷,女人們出去採集,也有可能從樹上摔下來,或是被動物咬傷、蟄傷。部落里最常見的是各種外傷,撕裂傷最多,其次是骨折,然後是毒蛇咬傷、蜜蜂蟄傷。
還因為是依山而居,小孩子從山上摔下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部落花了幾天時間安頓下來,便重新開始正常的日常生活,狩獵小隊開始分批外出打獵,女人們也開始組隊出去採集。
巨石部落的女人很多,就不能無組織無紀律了,也分為十幾人的採集小隊,但14歲以下的孩子不計入人數中,想帶幾個都行。
留守部落的男人們也有分工,有打造工具的工匠,有幹活的工人,用燧石斧頭在山岩上開鑿山洞,整天叮叮噹噹敲個不停。
噪音污染令人頭疼。
塗莉莉也只好每天都跑出去,跟魚婆現場學習辨認草藥,也把自己認識的幾種草藥找出來給魚婆看。原始部落沒有紙,要想記錄什麼特別難,—方面靠記憶力,一方面靠口口相傳,就比如要教弟子們認識草藥,必須拿到實物,新鮮的、曬乾的,都要學會分辨。
這沒什麼好藏私的,草藥而已。
慧婆教她做外科小手術,大多數在現代社會是護士就能做的,比如清創、縫合之類。當初她給了魚婆半包縫衣針,有10根,魚婆又給了慧婆5根縫衣針。她們原本用的是骨頭磨的針,但骨針到底比較脆,也不夠細,鐵製的縫衣針很好用。選擇的縫線用的是魚腸子做的線,大概是因為別的材質不夠軟。魚腸線其實不能避免過敏和排斥現象,但可以忽略不計了。
骨折的病人不多,慧婆和魚婆都認為最難救治的就是骨折了,骨折的人基本就得等死,治癒率極低。已經知道骨折需要接骨,但一個大活人是很難避免整天不動的,所以用樹枝固定斷骨的效果很不理想。
塗莉莉也不會救治骨折,但不妨礙她做實驗。在一個9歲男孩從山路上摔下來,摔斷小腿之後,就由她來給孩子進行外科手術。
骨頭斷裂失血過多可能不算是致命傷,碎骨進入血管造成感染才是致命的,但沒有高科技儀器,她也沒有更好的辦法。讓阿蘭舉著手電筒,她用鑷子儘可能的清除掉創面上的碎骨,然後掰正腿骨,用事先做好的木板夾住斷腿,再用皮繩索固定木板。
要是現代醫院,骨折最基本的就是接骨之後打石膏,接骨、打石膏之前都要拍X光片,確定斷骨狀況,是否接的正確;口服消炎藥以免感染髮炎;過一段時間再去拍X光片,確定骨頭沒有移位,要是移位了,還得打斷重新接。
現在可沒這個條件,塗莉莉將孩子留在她房間裡,日夜悉心照料。但這孩子到底沒扛過去,高熱後休克而死。
她挺為了這孩子難過的,本來在21世紀,骨折壓根不是個事,是常見外傷,完全不至於致命。
慧婆對孩子的父母宣稱,孩子是去做天神的侍從了,這是他的榮耀。
塗莉莉受了這個打擊,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提不起來精神再去救死扶傷了。過了一段時間,她自己想開了,醫學本來就是發展的最慢的一項科學,與其為了不能救治別人難過,不如想點別的。
*
【第二百七十八天】
阿松當時是被她的防禦工事震驚了,部落回遷後,他立即就向首領父親匯報,小巫祝還會搞防禦工事。
於是她的時間一半分給了慧婆和魚婆,一半分給了首領。
阿蘭帶她在石山周圍查看地形,這個工作其實部落沒回來之前他們已經開始做了一小部分了,查看完地形後,她要根據地形地貌和出產,做一個簡單的規劃。為了這個她忙活了大半個月。
要向別人講解如何防禦一座石山,最直觀的方法是做一個沙盤,不用做的太詳細逼真,用一塊石頭當成石山就好。然後用一些小樹枝做的拒馬當成道具,擺放在相應的位置。
第35章 第二百八十一天
於是第—道防線是淺溝, 淺溝最少挖半人高,裡面插滿木刺, 要有竹刺就更好了, 竹刺更尖銳;其實最好的是淺溝里注滿石油,但部落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石油,她反覆詢問, 沒人見過那種黑色的粘稠的液體,想想也是, 露天石油礦哪有那麼容易就有啊?這個便算了。
第二道防線是拒馬, 圖紙已經畫出來了, 畫在木板上, 樣式並不複雜, 仍然是竹刺好過木刺。
這兩道防線的意義都在於儘量讓對方的人受傷, 不需要致死, 只需要讓對方失去戰鬥力即可。按照她見過的阿松小隊處理受傷同伴的方式,原始時代因為外傷難治,很多重傷是不予救治的, 也救治不了, 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早點讓傷員解脫,所以只需要讓對方的人儘可能受傷, 這就是大大減員了。
第三道防線是人。三道防線各自相隔一定的距離,經過前兩道防線之後,剩餘的敵人再給他們來一輪木箭,還能衝到石山山腳下的, 已經極少, 可以忽略不計了。弓箭已經有了雛形, 接下來就是尋找更好更合適的材料, 然後開始訓練弓箭手;如果覺得弓箭手費時費力,就直接點,讓男人們裝備上石棍或是木棍,專打腦袋和腿,近身攻擊。
其實她還有投石機這種殺器,但研製更不容易,暫時就算了。再說,按照原始社會的生產水平,這周圍能跟巨石部落比人口數量的部落壓根就沒有,他們其實只要防著別的部落偷襲就行了,再多都是牛刀,用不上。<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