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頁
吳政委接受了周教授的建議, 又往上打了報告,把情況說明清楚後,得到了批覆:在不影響日常巡防鍛鍊的情況下,逐步推進水渠建設,幫助當地牧民和百姓們,架構生態循環農業體系。
得了這個指示之後,轟轟烈烈的基建工程開啟了。
不過這和陳昭的關係不大,她和趙老師等人一起,在暗河的河谷地帶,開墾出來十畝的田地,開始研究抗乾旱的糧食品種,諸如高粱、小米、土豆等。
在戈壁灘種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土地的沙漠化,嚴重缺水,整日不斷的風沙,都會對幼苗產生極大的危害。
用趙霽的話來說,一不小心,顆粒無收,血本無歸。
事實也確實如此,由於大家都沒有什麼在戈壁種地的經驗,當地百姓又是以遊牧為主,所以從頭到尾都是靠摸索進行的。第一次種下去的種子,經過一場風沙,被刮跑了一大半,就留了零星的幾顆種子,還得繼續補種。
而第一次補種之後,又遇到一次強烈降溫,九月初的天,埋下去的種子都凍壞了,根本發不了芽了。
大家吭哧吭哧累了一個來月,田裡只出了稀稀拉拉的幾根苗。
痛定思痛之後,大家干起了老本行:砌牆。
還是陳昭從前的主意,被趙霽給想起來了,當初他們幾個學生搞得簡易版的泥巴大棚。
營地附近風沙實在太大了,而且隔三差五就要來一次,如今樹還沒有長成,這樣無遮無擋的情況下,無論是種什麼,都不會長得好的。
既然如此,當然得先解決風沙的問題,砌牆是最簡單便捷的方式。
大家變身泥瓦工,又埋頭幹了一個多月,才算是在試驗田四周,砌了高高低低的幾堵牆,雖然不能完全擋住風沙,但是比從前是要強上許多了。
而這個時候,時間已經滑到了十月份,西北的天氣變得寒冷,夜晚放在外頭的水缸都會結冰了。
今年的☆仙☆女☆整☆理☆種子,算是完全種不下去了。
可不論是陳昭,還是趙老師等人,也不是能閒得住的性格,眾人悶在宿舍裡頭,真是無所事事,十分彆扭。
最後大家一合計,乾脆去給營地的新兵們掃盲算了。
吳政委正愁手底下剛來的新兵需要培訓,但是他自己的人手不夠用,得了這些個「老師」,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就這樣,大家每天分班去給新兵上課,全當是打發時間了。
而陳昭在西部軍區呆了小半年,一次也沒有見到過謝飛,甚至過年的時候,都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信息。
陳昭宿舍只有她一個人住,其他地方空著也是浪費,所以她自己弄了個簡易的暖房,發點豆芽,種點韭菜小青菜之類的。
她自己吃的不多,大部分都無償送到部隊食堂裡頭,給大家加菜去了。
在滿目的土豆白菜之中,能有點綠色的青菜,可算是叫大家稍微解了解饞意。可惜陳昭的宿舍不算大,即便是所有的產出都拿過去,最多只夠一小部分人喝碗湯的。
司令員見此咬了咬牙,打算給大家建個暖棚出來。
這麼多的兵都需要綠色蔬菜,還有不遠處山坳裡頭的研究基地,裡頭那些研究員們,也得補充營養啊。這灰土豆大白菜的,雖然能勉強填飽肚子,可畢竟太過單調了。
從前沒有能力也就算了,現在放著這些個農林專家在軍營裡頭,不好生利用起來,真真是白瞎了司令員這些年薅羊毛的本事。
二月初,外頭凍得梆硬的地面剛軟和了一點兒,司令員就找了趙老師等人,傳達了他給的新任務:用營地現有的資源,修建幾個暖棚,儘可能滿足軍區士兵們的蔬果需求。
任務給出來了,陳昭等人就開始忙活。
這個營區共計有三千多人,主要工作就是負責不遠處的軍事基地安全,每天都要在附近百公里內巡防。另外,基地內所有的物資來往,人員進出往來,也全靠這個營區周轉運輸。
所以實際上,陳昭他們設計的暖棚,也得把基地內需要的物資計算進來。
這可是個不小的工程,再加上戈壁灘上幾乎什麼都缺,他們的任務量就更大,完成度也很難。好在大家都不是怕事兒的人,而且之所以來到這個軍區,也是想給自己找個保障,遠離外界風風雨雨的意思,所以都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心力,儘可能的完成任務。
從二月初到六月中,營地後面的荒坡地上,佇立起了八座暖棚。
泥巴砌成的牆壁,這裡沒有玻璃廠,所以上頭鋪的是氈布和些許厚實的塑料布,都是基地那邊拋棄的廢品,又被趙老師他們拿來二次利用了。
與此同時,試驗田裡播下去的第一茬春小麥,也已經開花灌漿了。
不過這邊的氣溫要低一些,得等到七月份,才能收割。
這天,大家又在地里拔草,趙霽打趣道:「這戈壁灘上啥都長得不好,唯獨這芨芨草,那是一茬接一茬,春風吹又生就算了,秋風吹它居然也生。」
其他人聞言,也都哈哈笑了起來。
來了戈壁灘近一年的時間,從前文質彬彬的教授學者們,這會子也都吹得滿臉泛紅,頭上戴著個防風沙的氈帽,活脫脫本地牧民的打扮。<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