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這叫醋和醬油?真香。」秦王吃完後,捋著鬍鬚道,「太醫說寡人應該少吃些肉了,這醬油正好適合寡人。朱襄,你要什麼賞賜?」
朱襄抬頭,嘴角還掛著醬汁:「賞賜?君上,不用了,一點調味料而已。」
秦王皺眉:「有功勞就要賞。秦國律令,不可拒絕賞賜。」
「可這不是什麼功勞,不過是我給長輩做了一點好吃的。」朱襄拒絕道,「若君上堅持要賞賜,那我可以去王宮裡抄書看嗎?聽聞君上有很多藏書。」
嬴小政立刻把臉從碗裡抬起來:「我也想看!」
「好。」秦王又捋了捋鬍鬚,「荀卿帶來了那麼多儒生,你可以帶幾人一同去抄書,早日將咸陽學宮辦好。荀卿,你就去咸陽學宮當祭酒,如何?」
荀子起身,恭敬作揖道:「謝君上。」
聽荀子叫自己君上,秦王嘴角咧開的幅度十分誇張。
朱襄看見荀子畢恭畢敬的態度,心裡想起了曾經聽過的講座。
後世文人不喜歡荀子,更喜歡孟子,因為他們說荀子「諂媚」,沒有「文人風骨」。
在春秋時,士的地位非常高。一些自認為很有才華的士甚至輕視國君。而當一個國君給不了士想要的待遇,士背叛國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會遭人非議。
就像是三家分晉,也沒有多少人鄙視魏、韓、趙的國君,為他們原來的君主晉國國君叫屈。
這在後世,又叫做「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士試圖將自己放在和國君同樣的高度。
孟子就是這樣的士。
他對齊王不像是臣子對君王,而是老師對弟子。他更強調士的品格和尊嚴。
這當然展現出孟子的良好品行,讓他成為後世的道德標杆。他的言行,其實也更符合現代人的三觀。
而荀子不同,他是首個提出士要在君王之下,士不能背叛國家和君王的人。
荀子劃分了嚴格的階級,認為各階級必須各司其職,國家才不會亂。他本人拋棄了「教導君王」的理想,將自己、也教導弟子成為君王的「臣子」,更注重求仕。
他會教出李斯和韓非,就可想而知了。後世文人厭惡荀子,也可想而知了。
士大夫原本是站著的,荀子卻讓他們跪下。
但朱襄接觸了荀子之後,很清楚荀子絕對不是一個對君王諂媚的人。荀子一生的經歷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荀子的選擇,只是因為「實際」,為了「大一統」。他所有的政治言論,都是思考如何促成並鞏固大一統。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剝奪削弱貴族權力,強調忠君愛國……荀子的理論,就是後世西方文藝復興時的《君主論》,也是華夏漫長的封建時代所踐行的道路。
這條路不高尚,在現代人看來是落後的、愚昧的、充滿奴性的腐朽思想,但在戰國時代……
沒有什麼比天下統一,結束戰亂更重要的事。
朱襄道:「君上,我要不要也去咸陽學宮幫忙?」躍躍欲試躍躍欲試。
「種你的田。」荀子沒好氣道。
秦王贊同:「種你的田。」
朱襄尷尬。他被嫌棄了?
「說來,你那棉花種的如何了?」秦王吃了七分飽,想著太醫說的話,停下了筷子,「帶寡人去看看。」
「好。」朱襄擦了擦嘴,對嬴小政道,「你繼續……哎,你慢點!」
嬴小政使勁往嘴裡塞麵條,鼓鼓腮幫子,腮幫子癟了:「我吃好了!」
「讓你慢點,別噎著。」朱襄幫嬴小政擦臉,語氣無奈極了。
他怎麼就將政兒養成吃貨了?這樣養育始皇崽崽真的沒問題嗎?
但已經養成這樣子了,朱襄也沒辦法。
他牽著嬴小政,領著秦王去看棉花田。
咸陽附近日照多,棉花長勢不錯。但現在沒有結果,什麼都看不出來。秦王巡視了一遍,覺得沒多大意思,就回到院子裡,讓朱襄表演戲法。
朱襄將相和也叫出來,和他一起表演戲法。
墨家鉅子給了朱襄一個難以描述的眼神。
他曾經說要誓死跟隨朱襄,甚至想把墨家鉅子令都送給朱襄。現在他很慶幸朱襄沒有接受鉅子令。
但後悔了,相和還是要與朱襄一起為秦王表演戲法。
硝石製冰,焰色反應,小孔成像……秦王眼睛越睜越大,嬴小政坐在凳子上的肉乎乎小屁股磨來磨去的速度越來越快。
每次看到舅父變戲法,嬴小政就感到了一種想要讓夢境中的自己再多埋一點方士的衝動。
這些小把戲,夢境中的自己都見過。
比如有個叫徐福的,就特別擅長變把戲。已經成為秦始皇的自己對徐福所說的神仙戲法深信不疑,給了徐福大量錢財,讓徐福去尋仙島。
嬴小政都想捂臉了。
夢境中的自己,你被騙了啊!你堂堂一個始皇帝,居然被方士騙了!
當方士看到夢境中的自己被騙時,心裡一定在嘲笑自己很蠢吧?還好,夢境中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
他秦始皇嬴政被方士騙,和我這個舅父的好外甥政兒有什麼關係?
一點關係都沒有!
「真是……還好寡人不信方士。」秦王感嘆完後,慶幸道。
嬴小政剛停止磨板凳的小屁股又默默挪動了。<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