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頁
朱襄沒有繼續說服他們。
說服有什麼用?能讓災年過去嗎?
不能。
連續兩三年的時間,氣候越來越異常,生活越來越困難。誰的心裡都惶恐不安,誰的心裡都滿懷怨氣。
他不怪農人的愚昧,不怪農人私底下可能存在的對他的怨言。
他所做的也只是,聽天命,盡人事。
當朱襄來到了雁門郡,得到了雁門郡軍民夾道歡迎。
朱襄從未來過雁門郡,但他已經是雁門郡名聲最高的人之一。
從李牧到信陵君,都在不遺餘力地宣揚朱襄的名聲。雁門郡眾人對長平君朱襄公,真可謂是「久仰」。
雁門郡與趙國接壤,郡內有許多趙人,所以對趙國國內形勢較為了解。
他們發現趙國到處在鬧饑荒,自己的田地情況不如趙國腹地,但居然在秦國的幫助下沒有太大的饑荒出現,心裡都慶幸自己投秦了。
若自己還在趙國,趙國腹地都饑荒了,那運來的糧食肯定會減少許多。雁門郡還要支援更為艱難的雲中郡和九原郡,到時候別說庶人和兵卒,將領可能都要餓肚子。
邊疆就是這麼苦。
朱襄來到雁門郡之後,先幫忙調整了種植結構,然後告訴他們,現在中原地帶普遍變暖,那麼草原一定會多雨,水草會變得更加豐茂。
比起困守城中,三郡不如主動出擊尋找水草豐茂處,搶奪北胡的牛羊,然後自己放牧。
雁門、雲中和九原三郡確實田地質量不行,但用作牧場,肯定比更北邊的牧場質量更好。
種糧不夠就放牧。草原上的城池,是真的可以糧食不夠改成吃肉。
朱襄不僅會種地,也會一些最基本的養殖經驗。這些養殖經驗,足以讓北方三郡的人自己圈地養殖。
北方三郡有些擔心,他們才剛投秦不久,秦國會不會給他們提供武器和最初的軍糧。
而且他們也擔心自己突然出兵,秦王會忌憚他們。
朱襄保證道:「有我和李牧擔保,你們放心。這也是你們展現出能力的機會。」
有了朱襄的保證,秦王子楚咬牙為北方三郡提供了一批糧草,並親自來戰前動員,鼓勵他們走出長城,掠奪北胡的物資度過荒年。
朱襄留在了北方三郡,教導他們飼養和加工掠奪來的牛羊。
皮革織造,羊毛處理和紡織,肉類處理……北方三郡對長平君越發尊敬。
他們聽傳言,已經知道長平君是一個很有能耐的人。待親眼見到了,親身相處了,才知道傳言遠不如事實。
朱襄鼓勵北方三郡掠奪北胡,讓秦國朝堂上下唏噓不已。
他們沒有說朱襄假仁假義,而是說把長平君都逼到這份上,這次災年真是太難過了。
希望明年能好轉。
秦國血再厚,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可惜,天仍舊不遂人願。
公元前243年,秦王子楚八年。北方春天更暖和,春旱更嚴重。
留在九原的朱襄在刨地的時候,驚恐地發現了泥土裡的蝗蟲卵。
大旱之後常伴隨著蝗災。
秦國經歷了三年暖冬,蝗蟲卵連續三年沒有被凍死,終於累積成了蝗災。
看著九原郡土地里的蝗蟲卵,朱襄知道,今年的蝗災不可能避免了。
朱襄立刻將今年會出現蝗災的事告知了秦王子楚。
秦王子楚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咳嗽還沒好。
他得到了朱襄的信,胸口一涼,就像是有什麼在胸口炸開了一樣,連續捂著嘴咳了許多聲。
放下手時,他發現自己咳出了血。
秦王子楚苦笑:「連續三年,連續三年啊。」
他在衣袍上擦掉了血,召開朝議,應對蝗災。
他不知道明年如何,只能老天來一招,他應對一招。一直這樣見招拆招地應對下去。
不然呢?難道向老天妥協嗎?
絕不可能!
蝗災的消息告知朝堂之後,朝堂上下皆露出了絕望的神色。
這個時代對蝗蟲不了解,有的人說蝗蟲是鬼怪,有的人說蝗蟲是上天派來收割的災神。
甚至還有人說蝗蟲不能傷害,否則上天會降下更多的災禍。
朱襄早就知道這個時代對蝗蟲的了解不深,所以早十幾年就在給學宮的教材中寫明了蝗蟲的來龍去脈,和以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到的事。
在學宮的老師們翻出了朱襄寫的教材,與朝堂的卿大夫們一同在咸陽宮努力討論該如何應對時,朱襄已經派人去翻地弄死蝗蟲卵。
他養了雞鴨去吃蝗蟲卵,一邊降低蝗蟲卵的數量,一邊提供更多的食物。
這樣做其實起的效果不大。
因為九原郡都有蝗蟲卵了,那麼更北邊的草地肯定有;中原其他地方肯定有。
朱襄能夠儘可能地減少秦國土地里的蝗蟲卵,但管不了草原,更管不了中原。
蝗蟲群會輾轉各地,依次吃光所有能見到的葉子。
就算秦國的蝗蟲被提前預防住了,其他地方的蝗蟲也會飛過來。
但就算起的效果不大,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他們也只能做到這些事。
蝗蟲如果成災之後,除了滅殺,沒有任何辦法。
什麼人吃蝗蟲,牲畜吃蝗蟲,都只是杯水車薪。
特別是蝗蟲集結到一定程度後就會變得有毒,到時候人是無法食用蝗蟲果腹的。就算是牛羊,也可能吃了有毒的蝗蟲後鬧肚子。<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