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頁
看著蒙毅不滿的表情,張良在心中老氣橫秋地嘆了口氣,對蒙毅拱手:「蒙卿,良並非不知好歹,不願意為秦王內吏。只是良年歲尚小,還未及冠,先父又是韓相,若沒有任何功勞成為秦王內吏,恐許多人不服,這才猶豫不決。」
蒙毅:「……」你以為我會信嗎?若是這個原因,你剛才說什麼昏君小人?你明擺著是對秦王不滿!
朱襄乾咳了一聲,忍著笑道:「張良已經給你梯子下了,你就順著下吧。不過他確實也有這個考慮,不算說謊。其他的,是他和政兒的私事。以前他和政兒在南秦共處過幾年,有些私人恩怨。」
蒙毅心裡酸得冒泡泡。他後悔了。當初為何他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不肯早早去朱襄公身邊?
蒙毅拱手:「只是內吏,只要你有才,就能讓其他人閉嘴。毅知你與王交好,但王已經是一國之君,請你守好君臣之禮。」
張良嘆氣:「良知曉。」就是這樣才麻煩!
張良經歷過韓國滅亡和韓王丟人的打擊後,桀驁不馴的性格磨平了不少。他入了朝堂,站在秦王身側,會表現得謹慎許多。
就怕秦王看著他謹小慎微的模樣,轉頭就給他一個嘲諷表情,他還不能像是以前在南秦那樣,直接撲上去打一架。
哪怕那時候打不過,好歹能動手。
張良垂頭喪氣:「我等秋收後就去。我想跟在朱襄公身邊,看到韓國……韓地今年豐收。」
朱襄點頭:「好。」
他看了看天,眉間門帶了些許憂愁。
黃河有四汛。清明多雨的桃花汛,夏季暴雨的伏汛,秋雨連綿的秋汛,冬春冰凌開融的凌汛。
若是伏汛和秋汛相連,黃河就會發生大洪水。
七月時黃河上游和中游都有暴雨,幸虧提前修繕了堤壩,沒有造成黃河決堤。
但汛期還未結束。
黃河中游的下一個最重要的汛期在八月,黃河上游下一個最重要的汛期在九月。
現在黃河河道的水流量已經飽和,如果八月下雨,黃河中游就會出現洪水;如果九月下雨,黃河上游就會出現洪水。
天下自上一次大災不過年,希望今年能安穩度過。
洪水是天災,但朱襄不是乾等著老天做決定的人。
只要水流量過大,就算是現代社會,也不能避免洪水災害。他所要做的,就是繼續加固堤壩,和提前選好泄洪地,保證主要產糧區和大城池的安全。
同時燕國還在打仗,軍糧要在汛期前運到前線,以免暴雨加洪水,影響了前線糧草供應。
朱襄也派人提醒王翦,黃河今年可能會有洪水,讓王翦小心應對。
王翦正穩紮穩打推進戰線,剛打到燕都薊城下。
見到朱襄的信,王翦瞬間門頭大。
我就不能有條不紊地打一次滅國仗嗎?為什麼我每次滅國,都會有場外因素逼我加快速度?
王翦深深嘆了口氣,下令不圍了,準備強攻,並派人在燕都勸降燕國大臣。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派使臣謀殺秦王,才讓燕國遭此大禍,和諸位無關。
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必死無疑,但諸位無辜。
秦王仁慈,魏趙韓齊四國和南楚之地的士人都能繼續在秦國做官,甚至韓國和齊國的國君還能住在咸陽富貴終老。諸位明明可以延續富貴,何必舉家與自尋災禍的燕王喜和燕太子丹共存亡?
王翦派人聯絡燕臣的時候,還在不住嘆氣。
這次他其實不想再用這等陰謀詭計,想堂堂正正打一仗,證明自己軍事上的本事。
之前趙王被趙民所殺,自己幾乎沒出什麼力就拿下了趙國,功勞不夠封爵。
現在不打一場堂堂正正的仗,他可能功勞仍舊不夠封爵,別人還是會說他撿了便宜。
但秦國大計比自己想要封爵的小心思重要。朱襄都說黃河可能會有大洪水,到時候會阻斷糧道,影響後續進軍。那就不能拖了。
「封侯真難。」王翦感慨。他的頭髮都斑白了!
第259章 扁鵲去又返
燕國內部許多卿大夫早就想投降了。
燕王在多次被趙國擊敗時,威信就衰退了不少。
更讓燕國卿大夫寒心的是,燕國好幾次面臨滅國之災,都是燕王不顧群臣勸說,先去撩撥趙國。
自燕昭王死後,燕王就昏招百出。
良將被逼走,賢臣被冷落。
想想差點滅了齊國,結果被燕王逼走的樂毅;想想為了勸諫燕王不要攻打趙國,結果被燕王踹傷的將渠……燕國有頭腦又忠心的大臣就算還沒有寒了心,也被燕王排擠在權力圈之外。
朱襄深惡趙王。但縱觀其他五國,哪怕是趙王偃都能算得上一個正常的庸王。其他國家的國君,差不多和趙王偃的好大兒趙王遷是同一個水準。
王翦之前沒想勸降。
這群卿大夫既然想投降,就自己想辦法投降。這樣就算投降,他們也拿不到多少好處。
若是王翦派人去勸降,這群人就能討價還價了。
若換做朱襄,早日結束戰爭,減少傷亡才是大事。
但無論是王翦還是李牧,一個封建時代的將領首先想到的是贏得漂亮,贏得心裡舒坦。慈不掌兵,戰場上的傷亡很正常。
王翦想要堂堂正正不用任何場外招打一場滅國戰,以證明自己的帶兵水平不輸李牧,能夠獲得封侯榮譽。<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