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頁
楚王看著春申君悲傷哭泣的模樣,想起了他與春申君在秦國時的過往,心軟了。
「走吧,走得遠遠的,不要回來了。」楚王嘆息道,「等你回封邑後,我會削減你的食邑。」
春申君立刻道:「我會上書,自請削減食邑!」
楚王點頭,送春申君離開。
公元前248年秋,春申君以老病為由,辭去令尹之位,回到封邑。
途中,春申君遭遇多次刺殺,幸得楚地遊俠自發相送,才安全歸家。
春申君歸家後,立刻上書請求削減封邑,以充盈楚國國庫。
楚王准許,贈送春申君千金。
楚國人無不稱頌春申君高義,連虎豹豺狼之君秦王也公開稱讚春申君,派人去請春申君入秦。
第202章 敵友相送別
秦國的離間計都是從誇誇開始。
夸想離間的人,還是拔高另—個人來給離間的人打擂台,怎麼用「誇誇」這把刀,秦國君臣已經爐火純青。
戰國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和信陵君都是倒在君王的猜忌下。
春申君本該是倒在爭權奪利被同夥背刺中,現在也走上了孟嘗君和信陵君的路。
倒是平原君,雖然他死在了看不到前路的絕望中,但一生趙惠文王和趙孝成王信任厚待。
國君就是一堆比爛的玩意兒,趙國國君還算得上不錯了。
春申君想全身而退,秦國卻不可能讓他全身而退。
秦王不再想看到一個魏國的信陵君。
信陵君也不受魏王信任,需要的時候拿來用—用,不需要的時候就丟—邊去。但只要信陵君在魏國,總能讓魏國做出翻盤的事,讓秦國如鯁在喉。
春申君雖然退回了封地,但楚國遇到了麻煩,楚王肯定會請春申君出山。何況還有—個深深敬佩他的楚太子。
原本秦國看不上春申君,以為春申君和平原君是同—類人。
聲望高,其實本事一般,不足為懼。
但現在春申君,夠資格讓秦相親自謀劃,秦王親自下場,為他布置—場盛大的離間計了。
秦國不斷派人在各國造勢,宣揚春申君的美德,說楚國沒有春申君,已經亡國了。
他們不僅宣揚誇大春申君做過的事,還為春申君編造了許多功勞。
比如楚國分裂,若楚王聽春申君勸言,是能阻止的。
春申君當年大敗於李牧之手,也被美化成春申君本來能贏,結果以景昭為首的楚國老封君們,像當年對待楚懷王和屈氏大軍—樣,背刺了春申君,才導致了春申君慘敗。
可昏庸的楚王卻聽信同姓封君的讒言,免了春申君的令尹之位。
那是春申君第—次相位被免。
秦國將楚國遭遇的挫折一條一條拿出來,全部說成是楚王昏庸的錯,來襯托春申君的賢能仁德。
秦國還拿出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這一對老君臣,來為春申君捧場。
當年春申君以替身換楚太子逃回楚國,他自己留下來面對暴怒的秦王。
面對春申君堅定不移的忠君愛國身影,秦昭襄王和應侯范雎都對他深深敬佩,不僅沒有殺他,還對他十分禮遇,送春申君回楚國。
那時,秦昭襄王和應侯就嘆息,楚太子入秦十年,秦人都知道楚太子無能懦弱多疑,不是楚王的好人選。但奈何黃歇一片忠心交予楚國和楚太子,將來一定沒有好下場,可悲可嘆。
現在春申君救了楚人之後,卻被逼辭去相位,回到封邑。楚王甚至還奪走了春申君一半封邑,秦昭襄王和應侯的嘆息成真了啊。
秦王子楚向春申君許諾,若春申君入秦,定拜為相國。
秦相蔡澤也言,若春申君入秦,他當辭相讓賢。
秦王和秦相如此敬佩春申君,其根源就是秦昭襄王和應侯都曾經誇過春申君,春申君和秦國淵源很深。
秦國對春申君全是溢美之辭,沒有任何挑撥春申君和楚王的話。
說楚王昏庸,這可不是挑撥,是實話實說。
秦王子楚在趙國做質子的時候,就結交了還是庶人的朱襄,可見求賢之心。
所以秦王子楚高調迎春申君入秦,那是多麼合理的事啊,讓人看不出任何殺機。
楚國卿大夫們雖有些不喜春申君被吹得太高,顯得他們都成了庸臣。但他們也沒發現秦國的殺機。
因為雖然秦國罵楚王是昏君,可秦王罵他國國君是昏君還少嗎?
楚王或許感受到了壓力。但若壓力太大,他大可以將春申君叫回來。
他們都知道楚王是—個優柔寡斷、極好臉面的人。即使心裡不滿,但楚王為了做出一副明君的模樣,也會裝出一個悔悟的模樣,把春申君接回來。
秦國豈不是幫助楚國重新啟用春申君,為他人作嫁衣?
春申君端坐家中,聽到外面越來越荒誕的誇讚之語後,露出慘然苦笑。
或許是離開了朝堂,處在了旁觀者的立場上,春申君比以前更清醒和敏銳。
他看出了秦國的圖謀。
秦國用離間計,可不一定非要整個計謀都由秦國自己用出。
秦國起了—個頭,就像是給猛獸丟了—塊誘餌。
五國就是被秦國引誘而來的猛獸。
秦國不希望再出現—位信陵君,其他五國更不希望他國再出現一位長平君!<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