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2頁

    朱襄加快了手中幹活的速度,期待早日坐船去更遠的地方種田。

    黔中郡雖說是秦國「剛打下」,其實也已經打下了十幾年,基礎打得較為穩當,所以朱襄幫忙屯田一事推行很順利。

    另外一提,如今黔中郡郡守,正好是當日和李冰交接的蜀郡郡守張若。

    李冰和朱襄雖感慨張若治下蜀郡庶民洪災之苦,但這不代表張若是個無能的官。

    相反,張若坐鎮蜀郡三十餘年,與伐蜀大將司馬錯、張儀共同主持修建成都城的人,遷關中民入蜀開墾,奠定了秦國治蜀的基礎。

    蜀地幾經叛亂,蜀侯幾易而蜀郡郡守不易,可見張若能耐。

    張若還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將領。

    秦國滅巴蜀時,楚國趁機出兵,奪西川多處鹽泉。蜀郡民間極度缺鹽。

    張若跟隨白起伐楚,將鹽泉悉數搶回,後又同白起、司馬錯奪江南地(金沙江以南,麗江、姚安一帶),攻入黔中郡。

    之後白起和司馬錯返回關中,張若留守黔中郡。

    所以,張若不僅當了幾十年蜀郡郡守,還隔著個巴郡鎮守黔中郡,隔三差五就要順著長江水來回漂流,真可謂能者多勞,秦王對其信(壓)賴(榨)頗深。

    所以朱襄和李冰都不可能對前蜀郡張若有什麼個人偏見。張若雖不是什麼愛民之人,倒也絕對是對秦王秦國盡忠盡力的能吏良將了。

    張若本以為李冰來了蜀郡,他終於能回關中養老了。他開開心心回咸陽的路還沒走完,一紙調令讓他直接去黔中郡當郡守。

    張若還以為李冰能接過他鎮守黔中郡的職責呢。誰曾想,秦王只是砍了他一半工作而已。

    苦哈哈的張若回去探了個親,又回到了黔中郡的工作崗位。

    「沒想到還能和長平君再次見面。」張若苦笑。他還以為自己肯定會老死在黔中郡的土地上,沒機會再次見到朱襄。

    「張公叫我朱襄即可。」朱襄道,「我還不太習慣別人稱呼我為長平君,說不準張公叫了我好幾聲,我都沒反應,還以為在叫別人。」

    張若失笑:「你叫我張公,我至少也該稱呼你為朱公啊。」

    朱襄摸了摸鼻子:「其實我是庶民,沒有姓氏,朱襄是我給自己取的名字,準確來說,我應該是號『朱襄』。」

    張若道:「怪不得別人叫你朱襄公。」

    朱襄道:「所以直接稱呼我為朱襄就好。我還有很多地方依仗張公。再者我和司馬靳將軍也算友人,張公和司馬靳將軍的祖父司馬錯將軍是同輩友人,當然也是我的長輩。」

    張若不僅與司馬錯交好,家族中還與司馬家有親。提起司馬靳,他的神情變得很柔和。

    司馬錯的孫子,他還抱起來丟著玩過。

    「靳兒現在可好?」張若問道,「他跟隨武安君,已經很出息了吧?」

    朱襄點頭:「很出息。他和我一起在長平種土豆的時候,當著君上的面邊脫衣服邊亂跑,被王齕將軍一腳踹進了田裡。」

    張若慈祥的笑容一僵。

    朱襄開始細數司馬靳的不靠譜之處。從當著老秦王的面裸奔,到拉著王齕上台演奏樂器,再到咸陽時來拜訪他,把他專門給白起做的養身枸杞紅棗蒸乳鴿偷吃得一乾二淨。

    如果司馬靳不是有一個好爺爺,大概已經被人打死了。

    張若抬起顫抖的手,扶住額頭,小口小口深呼吸道:「這孩子,怎麼和以前沒兩樣?」

    朱襄湊過去:「他小時候就這麼頑皮?」

    張若道:「司馬兄太寵這個孫子了。」

    朱襄貼近:「張公細說。」

    張若沒好氣道:「你聽了之後要如何?」

    朱襄道:「當然回咸陽後當著他的面嘲笑他,並把他的醜事分享給其他友人。」

    張若哭笑不得:「好,我和你說。」

    被朱襄這麼一鬧,張若對朱襄的態度隨意了不少。

    朱襄在他眼中,從一個有著許多神奇光環的聖賢,變成了一個雖然見多識廣但過分活潑的有趣晚輩。

    朱襄不僅有趣,還很會照顧人,特別擅長照顧老人和小孩。

    張若嘗過了朱襄親手做的菜後,明白為何應侯、武安君連家都不回,要去朱襄家養老了。

    張若開玩笑地想,如果他再厲害些,是不是也能向君上請求,去朱襄家養老?

    唉,他還是不夠厲害,只能在黔中郡終老。

    「真羨慕應侯和武安君將來的身後名。」張若喝著朱襄泡的紅棗枸杞茶,感嘆道,「新任蜀郡郡守李冰也是一個厲害的人。我比不上前人,又輕易地被後人趕上了。」

    朱襄看著自己好感度列表,已經有一顆心的張若的頭像,道:「張公不需要羨慕別人,張公也是能青史留名的人。」

    張若失笑:「我啊,差太多了。」

    朱襄搖頭:「即便是後人不知道張公的名字,張公做過的事也會在歷史中留下漣漪,影響著後世的發展。張公,你是開發蜀郡的奠基人,歷史不會忘記你。」

    哪怕許明和相和在青史中沒有留下名字,系統仍舊認可他們是對歷史長河有影響的人。

    所以能在好感度列表占據一個頭像的張若肯定也是。

    雖然後世大部分人只知道秦國時仿造咸陽城的成都城由司馬錯和張儀修建,少有人知道張若。但史料中應該會記載他的名字。<hr>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