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6頁
趙愉樂目光跟著她的身影而動,雖然眼神堅定神色倔強,但是她的心卻高高提著。
千百年了,她第一次選擇一個人去試著託付信任……
顏華側身,對上她的目光,微微一笑:「好,我答應你。」
原本以為顏華不會答應,正要為美人難過的顏青顏修驚訝地看過來。
尤其顏青,他的目光里明晃晃寫著:你為什麼要答應她?
雖然趙愉樂看著楚楚可憐,但是她提出來的要求實在是過於苛刻。
顏華對他輕輕點頭表示安撫,她會答應趙愉樂看似「仇恨至偏執」的要求,是因為她已經看到了趙愉樂的一生。
趙,在魏國是非常顯赫的大姓。
顯赫到什麼程度呢?
魏國一共五位皇帝,兩位皇后出自趙家,一位皇帝是趙家的外甥,趙氏一族,世代忠君愛國,每一朝代都有文臣武將報效國家。
到了趙愉樂出生時,她們家裡雖然沒有女子進入宮中,但是她的祖父官拜一品,他的爹爹少年英才,京城聞名。
趙愉樂取名「愉樂」,便是趙家人自覺得家中富貴名聲一切不缺,只願女兒愉快安樂一生。
這和多少人家生女「秀、慧、賢、德」而不同。
魏國是個繁盛的國家,地處中原,周邊各有梁國、燕國、越國三個國家。
燕國在北,經常侵略魏國的北邊城市,搶奪魏國百姓的財物品、侵占魏國的土地,甚至殺燒擄掠。
趙愉樂五歲那年,燕國換了新君,御駕親征,武力似乎強盛幾倍,連奪魏國北方兩城,還出言不遜,向魏國君王約戰;魏國繁榮昌盛,向來受到周邊國家尊敬,許久不曾被如此挑釁,30歲的皇帝龍威大怒,決定御駕親征。
兩軍對壘,主帥都是一國之君,這一戰――
魏國丟盡臉面。
魏國君王被北魏軍隊俘虜,十幾萬大軍損失十之六七,魏國幾乎是一夜之間,國運折斷,眼看著衰落。
君主被俘,國土被占,將士傷亡慘重,魏國只能一退再退,讓出去北方大部分城池,這才換來兩國暫時熄火休戰。
但即便如此,燕國對魏國依舊虎視眈眈,扣著皇帝堅決不還,似乎另有圖謀。
魏國沒有辦法,擔心北燕會挾持皇帝逼迫魏國城門大開迎接來犯,這樣一來,整個魏國都將不復存在,朝廷上的肱骨大臣聯合後宮太后,決定另立皇帝。
第542章 錦繡堆2
魏國國姓司馬,被俘的皇帝是第五任,名司馬鴻。
趙愉樂的父親名趙建炎。
趙建炎與司馬鴻某種程度來說,是表親。
魏國開國皇帝司馬景,娶趙家女為妻,魏國建立,趙家女成為魏國第一任皇后。趙皇后育有三子,長子隨父征戰,建國後被立為太子,並順利登基成為第二任皇帝。
第二任皇帝娶了武國公張氏為後,親熱地稱呼趙家為舅家,與趙家同輩子弟從小一起長大甚至經歷沙場同生共死。
張皇后生下長子,皇長子八歲被立為太子,從小受大儒名將教導,其中一位老師便是趙家表舅,也因為趙家和皇家親近,皇長子與趙家姑娘青梅竹馬從小見面甚至玩耍,在他十五歲時,皇帝為他定下了趙家女為太子妃。
這位太子妃後來成了小趙皇后,是魏國第三任國母。
也就是皇帝司馬鴻的嫡祖母。
第三任皇帝和小趙皇后琴瑟相和,小趙皇后雖然只生下長公主一個孩子,但是無論得力的娘家還是皇帝的尊重都讓她地位穩固,她年輕早逝,去世後皇帝再沒立後。
鑑於趙家短短三朝出了兩位皇后,到未來的第四任皇帝定親時,皇家挑選人選有意避開了趙家,甚至給了趙家恩典,允許趙家女三代不入宮。
這的確是恩典,趙家顯赫,家中女子跟著金貴,皇家有心不讓趙家女再為後,那麼不入後宮就不必成為庶妃,以後的皇帝都不能逼迫趙家。
於是司馬鴻的父親定了左相孫女蘇氏為後,司馬鴻的皇后則是靖國公之女伍氏。
從皇帝的血脈來算,司馬鴻和趙建炎依舊是五服內的血親;從趙家女的血脈來看,司馬鴻和趙家已經沒有關係了,長公主之子蕭國公才是趙家的表親。
魏國重臣之間、皇帝和重臣之間聯姻極多,若沒有兩任受皇帝尊重的皇后,趙家和皇家也沒什麼太特殊的關係。
司馬鴻20歲登基為帝,登基三年後,立五歲的長子司馬煬為太子。
連雲山大敗,司馬鴻被燕軍活捉,魏國一退再退失去北邊九個州府,幾乎是魏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魏國朝內大臣覺得不能再如此放任事態惡化,集體求見皇后、太后,請求讓時年12歲的少年太子登基為帝。
司馬煬是當時的貴妃所出,皇后生了兩個女兒,如今腹中正懷胎八月,眼看著就要生產,讓貴妃之子直接登基?
伍氏身後靖國公一脈並不甘心。
但是不甘心無用,拖了這麼久,眼看著一半的國土都要讓之於人,再執著皇位又有什麼意義?
皇后捏著鼻子同意了。
太后當然毫無意見,司馬煬是她的親孫子,又是名正言順的太子,自然該由他登基。她更怕的是皇帝那些兄弟不安分,欺負司馬煬年紀小,妄圖造反篡位。
趙建炎是當時求見太后要求另立新君的大臣之一。連雲山大敗,大臣們死傷很多,朝中很多重要崗位都沒了主持大局的人,只能讓原本代為主持事務的官員繼續主持,趙建炎是當時代主持兵部的官員。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