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頁
「防治蝗蟲要法:一、要減少蝗蟲的吃食來源。蝗蟲大多食小麥、高粱、水稻、玉米和穀子,卻不吃大豆,而大豆耐旱、不挑地,可在大旱時多在田地里種植大豆,防治蝗蟲之時,還能保障災時有大豆作為最後存糧,不至於凍餓。」
自打玉米和紅薯引進華夏後,大多數農田裡都不愛種大豆了,張地主聽了連連點頭,他以前也遇著好幾次蝗災,那蝗蟲好似真的不愛吃大豆,此法可行。
「好孫兒,你接著讀。」
「二、蝗蟲喜歡在地勢低洼之處產卵,可將這樣的田地改種池塘,用以養魚養蝦,蝗蟲棲息產卵地減少了,蝗蟲也會變少。」
張地主搔了搔頭皮:「可是不都說魚蝦的卵會生蝗蟲麼?再養魚蝦不會生出更多的蝗蟲來麼?」他剛冒出這個疑問,就聽孫兒又念叨道:「另,註明:魚蝦並不會產蝗蟲卵,此為謬傳。」
「噢,原來如此。」張地主點頭,的確他之前也覺著奇怪呢,魚是魚,蝦是蝦,怎麼會產蟲卵呢,可是所有人都這樣說,他便也信了。
「三、利用牧雞牧鴨治未生翅之蝗蝻。蝗蟲還未生翅之際,將雞鴨投放在生了蝗蟲的田地中使其消滅蝗蟲,而雞鴨吃了蝗蟲長勢更好,一畝地約莫牧五十隻雞鴨,每隻鴨能食蝗蟲三十餘只,其中又屬牧鴨治蝗更為得力,每隻鴨能食蝗蟲數量為雞的三倍,每日能食近兩斤蝗蟲,鴨群亦更喜愛扎堆捕蟲,比雞群更易管理……」
張地主當即就從躺椅中跳了起來,鞋子也不穿就對家丁嚷道:「快讓人去買鴨苗來!咱家田畝這樣多,起碼要七八百隻!快去買,回頭指定就買不著了!實在買不著,買些雞苗也行,你快去快去!」嚷完張地主又發愁道:「這牧鴨牧雞隻能吃蝗蝻,那從北地飛來的蝗蟲怎麼辦?」
話音未落,孫兒就已搖頭晃腦道:「四、利用鳥類捕食飛蝗。江南常見的百靈、野鴨、大雁、沙雞、海鷗都食蝗蟲,其中,燕鴴、白翅浮鷗、田鷯最愛食蝗蟲,這三類鳥兒中又以燕鴴猶最……」孫兒念到此處,又將書展開給張地主看,「爺爺,這兒有燕鴴的圖。」
張地主眯著眼看了半天:「這鳥我好像在地里見過,好像還見佃農抓來吃過。」
「書上說了,它們就是每年夏天飛過來,住在田裡的!」
「來人,去地里跟那些殺千刀的佃戶們說,不許他們再抓鳥來烤了!否則都給老子交雙倍的稅!」
「五、蝗蟲可食,前朝《醫藥本紀》中記載,蝗蟲可與蜜、當歸、黃芪相和搓成藥丸,有壯陽強腎之效,大補!」
張地主更激動了,悄悄叫來家中總管,要名下所有佃戶捕了蝗蟲都不許棄之,裝在袋中收到自家生藥鋪子裡用來制蜜丸。
管家面露驚訝之色,沒忍住上下打量著張地主:「老爺您怎麼……」需要那麼多嗎?
張地主氣得一個巴掌蓋過去:「蠢貨!看我做什麼!我都半截身子入土之人了,還壯什麼陽,你等著吧,以後咱家這蝗蟲壯陽大補丸,定然大賣!」
這樣的場景在不論貧窮富裕的家家戶戶都上演著。
海寧這邊有張廷玉這個身家富裕的世家子撒出大把錢,派人為海寧百姓去外地四處購鴨買鳥,還放出話來,多種大豆的人家都給銀子補償,農民們聽話地種上了大豆,每家每戶都養了一群雞鴨和鳥(因災年貧困無力購鴨、鳥者由官府免費發放鴨苗),等到夏日六七月,鴨子也養大了,土裡沒殺盡的蟲卵孵化出的蝗蝻紛紛冒出頭來,海寧各縣官紛紛親自下地督促農佃牧鴨捕蝗,不過六日就被吃了個乾淨,夏季又播種上的夏稻禾苗未損。
百姓頓時歡騰一片。
浙江其他州縣也得了趙申喬的督促,或多或少都用了幾樣法子,這次蝗災發現得早、治得也早,因此本地生發的蝗蟲未造成大災,但蝗災並未過去,等到了秋日,從北方飛過來的飛蝗又來了,這下在籠子裡養了大半年各式各樣的鳥祖宗全都被放飛天際,好似一支憤怒的大軍衝殺進了黑霧之中。
除了放鳥,程懷章還讓張廷玉放出話來:「捕飛蝗一斤給錢十文。」這樣鳥捕與人捕多管齊下,想來這蝗蟲定能捕盡。
張廷玉頓時瞪圓了眼:「我哪來這麼多銀子!」他之前為了說服那些百姓種大豆、買鴨子就已經撒出去好多銀子了!他今年的俸銀倒貼都不夠!
程懷章輕咳一聲:「寫信回京跟先生要一些,就一些。」要當個好官是很費銀子的,要不程世福怎麼會將吳氏的嫁妝都揮霍乾淨了呢?
「你怎麼不寫信回京啊!」
「你是知府,我是御史,合該是你要嘛。」
「這下你倒分得清楚!」張廷玉罵罵咧咧先跟友人借了些銀子支應,果真依言寫信回家要錢了。
寫完家信,張廷玉又捧著那本《治蝗略》反覆研讀,奇怪道:「這蝗蟲可壯陽的說法究竟哪裡來的?怎麼我沒見過那本叫《醫藥本紀》的書?也不知這書是何人所著,我命人找遍了海寧的書局都未曾尋到。不過我問了幾個徽州來的人,他們倒都說有這麼一回事。」
程懷章假裝沒有聽到,正認真將此番治蝗的過程記錄下來。
他要怎麼跟張廷玉解釋,這是他長姐為了勸服百姓克服「不能吃蝗蟲否則會被蝗神降罪」的恐懼而想出來的損招呢?不論是什麼《醫藥本紀》或是蝗蟲可壯陽一說都是她長姐大筆一揮胡編亂造來的,而大多數百姓連字都不認得,聽官府這樣說,自然就信了。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