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頁
如果他主動地服軟,對方說不定會欣然接受,保留他的丞相之位。
畢竟丞相不是誰都能幹的,太子一時之間不會找到比他更好的人選。
除非去請陸家那位出山。
但皇帝可是把陸家給得罪死了,皇帝選出來的太子估計也得不到什麼好臉。
思緒流轉間,蘇丞相就對未來有了新的規劃。
蕭雲也感受他的態度轉變,滿意地放人離開。
她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跟蘇丞相耗了,對方現在願意老實幹活,對她來說,再好不過。
蘇丞相一黨的人,因為太子與二皇子一派的人頻繁動作,已經被打得有些自閉了,所以一接收到他釋放的信息,就舉雙手贊成。
他們又不爭皇位,從現在開始當中立派,誰當上皇帝了支持誰就得了。
這條觀點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在他們的配合下,關於冒領罪名的案子也迅速落幕。
參與捏造罪名的幾人被判斬立決。
京府的主簿被脅迫認罪,情有可原,判處流放復州。
喬述雖接連被牽扯進三樁案子,因「關在府衙不知實情」,僅僅是罰俸五年,降三級,但他也很識趣,在被釋放後主動引咎離職。
喬述的妻子與被休棄的怡親王孫媳婦判流放至息州。
以及蕭雲先前就跟怡親王透露過的,罰沒喬家家產,賜給蕭露作為補償。
責令喬氏整頓內務,管教子弟,喬氏子五年內不得入仕。
還有一件額外的,理論上與公事無關的事情。
蕭雲再次以太子的身份,批評了喬氏對待入嫁貴女的態度,不建議各家將女兒嫁入喬氏。
剛感嘆「太子這次還怪收斂」的圍觀群眾立刻收回了自己的話。
既不准子弟入仕,又不准世家與其聯姻。
這是在把人趕入絕路。
還是以旁人不好說話的方式,他們要是覺得太子過分而站出來為喬氏說話,只會被認為他們也有苛待入嫁貴女的陋習。
一時間,把女眷捧在手上呵護的風氣再次傳遍了京城及周遭。
原本藏在深閨的小姐,或是被困於後宅的女子都容光煥發,充滿笑容地走出來交際,到哪兒都有優待。
而蕭雲也成功地說服了皇帝,將蕭露封為新朔公主。
祝願蕭露能夠如新月漸漸盈滿一般,走向更好的未來。
蕭露被封為公主的次月,怡親王去世。
王府秘不發喪,仍對外稱病。
又三日,怡親王世子去世,明華郡主將兩位伯父和一位叔父告至廷尉府,滿朝皆驚。
太子都驚了。
怡親王怎麼現在就死?
怎麼連怡親王世子都死了??
蕭雲將懷疑的目光看向晏憐。
「屬下這幾日都在家中鑽研道家典籍。」晏憐抱著泡著黑枸杞的杯子喝了一口,裝作無辜的時候沒發現嘴唇染上青黑的顏色。
好一個惡毒美人。
她:「怡親王怎麼死的?」
他拿出手帕將嘴擦了擦,溫聲說:「殿下知道,為何怡親王的孫女中,唯有明華郡主得封郡主?僅僅是因為她父親是世子?」
被他一提,蕭雲才發現不對:「即使父親是世子,她也應該在世子成為怡親王后,由父親請旨封為郡主才對。」
晏憐:「怡親王的第一任世子並非是明華郡主的父親,而是他的嫡長子。」
但他身體一向不好,又自不量力地為了跟吳國公的大兒子爭軍功而上了戰場,最後軍功靠著王府的私兵撈了一點點,身體卻因為隨軍而變得很差。
回京城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
世子的位置落到嫡次子,也就是怡親王的第五子,明華郡主的父親頭上。
皇帝考慮到前任世子勉強算是工傷去世,為了安撫怡親王府,很是大方給封了一個郡主。
封的不是前任世子的女兒,而是現任的。
矛盾大約從那時開始的。
怡親王其他兒子認為王府的好處與資源最後只會落到下任怡親王手中,他們分不到什麼好處,就使勁兒地謀取王位。
明華郡主能形成那張揚不饒人的性格,也有部分是王府內鬥原因。
「怡親王因為新朔公主的事情而昏倒或許是假的,但他的身體狀況漸漸惡化是真的,他的兒子們覺得他快死了,心裡著急,自然就開始出昏招了。」
晏憐淡淡說道。
所以這事甚至不需要他多費口舌,那些人自己就會打起來。
蕭雲回憶了一下原著,發現最後繼承王府的,確實不是怡親王的兒子輩,而是他的某個孫子。
具體是哪個沒有講,但結合現實來看,八成是那第一任世子的兒子。
這說明,明華郡主那死去的父親也算不上清白。
拼接出事情的部分真相後,她對這件事失去興趣:「既然明華郡主不相信宗人府,那這件事就交給竇大人去查。現在最要緊的,是替怡親王辦好喪禮。」
親王府的喪禮,一般是由奉常府主理,少府與宗人府從旁輔助。
也就是說,怡親王的葬禮要交給他的親妹夫來辦。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