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未來,是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戰爭,正所謂一步晚步步晚,華國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不能再等了。
俞長征開車送他,羅教授家也有台Apple II,沒要蘇宏勝和懿洋送,他自己掏錢買的。
Apple II上裝的MOS 6502是一個8位微處理器,可以尋址64KB的內存,晶片尺寸為33.9 mm x 4.3 mm,有56條指令,時鐘速度很低,只有1到2 MHz。②
懿洋沒敢太冒險,在原由的基礎上,他寫了個程序,讓微處理器支持很多外設,增加彙編指令多達179條,讓其擁有卓越的性能,強大的輸入/出接口能力,快速的運算速度等。
羅教授聽完,試用遍,打了個電話,帶懿洋去研究院。
路上懿洋提出製作自己的晶片,羅教授搖頭:「以我國現在的基礎工業手平,根本無法攻克半導體設備以及材料方面的難題。」
不等懿洋說什麼,他又道:「晶片生產需要光刻機的支持,今年我們研發出的GK-3型半自動光刻機,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遠達不到生產晶片的要求。」
懿洋沒在說什麼,光刻機由數萬個部件組成,所用知識有數學、光學、流體力學、高分子物理與化學、機械、自動化、軟體、圖像識別領域頂尖技術等。③
以他現在的年齡、學歷,說自己會造光刻機,無異於將自己的異常暴露在世界面前。
車在研究院某棟大樓前停下,懿洋推門下車,隨羅教授往裡走,俞長征抱著計算機跟上。
沒到樓上,華院長便迎了出來:「羅教授、懿洋,歡迎過來參觀,快請進。」
一路到了計算機研發部,裡面幾人瞬間朝三人看了過來,落在懿洋身上的目光帶著探尋和質疑。
「來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顏懿洋,羅教授的關門弟子,今年的高考狀元,理科滿分。」華院長說著,一拍身旁的瘦高個男子,跟懿洋道,「計算機研部的負責人——袁帥,京大數學系畢業,說來,你們還是師兄弟呢,都是羅教授帶出來的好學生!」
「我離畢業還早,」懿洋伸手,「師兄!」
袁帥看著眼前一本正經的小屁孩,揮手與之擊了一掌,接過俞長征手裡的計算機,放在桌上,打開外殼,查看他改進的微處理器、內存條和ROM。
其他人瞬間圍了上來,你一句我一句討論開來。
國外的計算機,他們這裡每一款都有。
在微處理器的研究中,他們想的是增加其位數、指令、速度、功能等。懿洋這樣的改進,在他們看來其實是小兒科。
不過能獨立編程,增加微處理器的外設接口,對與初初接觸計算機的孩子來說,已經非常優秀了。
袁帥合上外殼,打開計算機試用了番,朝懿洋招了招手:「來,說一說你的思路。」
第171章
「我們都知道, 微處理器是由一片或少數幾片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中央處理器,是一個完整的計算引擎;且令人驚奇的是,所有組成它的東西都在一個晶片上。」說著, 懿洋拿起粉筆走到黑板前, 掃眼上面寫的數據, 問袁帥, 「還要嗎?」
「擦吧。」
懿洋刷刷擦去黑板上的數據, 飛速列了個表,表里是初代微處理器4004與MOS 6502之間的差異。
「大家看這裡, 」懿洋圈了幾組數據,「它告訴我們,一個時鐘周期可以執行的指令數量,跟晶片上電晶體的數目有著直接的關係。晶體管越多, 越能實現更強大的單周速度倍增器。而晶體管與晶片的結合,需要光來做刻刀, 也就是我們現在急需的光刻機。」
丟下粉筆,拍拍手,懿洋又道:「沒有光刻機,我改變不了晶片上電晶體的數量, 也就無法讓微處理器提高指令的處理速度。那我只能拐個彎,寫個程序, 增加它的外設, 藉以編匯指令,讓其擁有卓越的性能, 強大的輸入/出接口能力……」
話是這麼說, 懿洋那雙做慣機甲、外骨骼和高設武器的手,穩的一批, 只需一套自製的工具,不用光刻機,他一樣能把成百上千到億如同頭髮絲直徑10萬分之一大小的晶體管,一個個焊接在晶片上。
袁帥看著面前一臉自信的小屁孩,第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懿洋的智商,他對計算機的了解,遠比他們在坐的所有人都要高、都要深。
「還沒開學,懿洋留下幾日,幫我們看看這款計算機。」袁帥說的計算機,是它們買晶片自己做的。
龐大、笨重,運用速度不如apple II 。
懿洋也想參與其中,藉由提醒/暗示幫忙改進:「老師,上課的事,讓子瑜來吧,計算機帶回來,他已拆組百八十遍,軟體安裝運用、計算機維修,他都會。」
羅教授頷首,轉頭看向華院長、袁帥:「人我放這了,你們可給我照顧好。」
「用得著你說!」華院長失笑,「我還想等他大學畢業,把人挖過來呢,能不好好看顧!」
「懿洋年紀小,智商高,思維活躍不受拘束,言行間難免有些心高氣傲。」羅教授看著屋內包括袁帥在內的十幾位研究人員,「你們年長的都可以當他爹了,最小也比他大十來歲,處事中他若有不對的地方,希望你們能遷就一二。他若冒犯了各位,你們跟我說,我來教訓他……」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