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雖然黃桃罐頭名氣很大,但實際上這個時候最受國民歡迎的還是橘子罐頭,酸酸甜甜生津止渴,而第二罐頭廠自然也是以橘子罐頭為主——生產占比在一半以上,輔以黃桃、馬蹄、蘑菇罐頭等等。
可申城並不是產柑橘的地方,所以橘子罐頭製作罐頭用的桔子要開車到隔壁幾個產橘大省去拉。
尤其是每年橘子成熟的那幾個月份,罐頭廠自己的車子都不夠用的,還得找外面的貨車幫忙拉橘子——高晉年他們也是這樣抓住機會搭上線的。
高晉年其實當時就留了個心眼,因為他知道陸柚念叨了好幾次可惜現在沒辦法和食品加工廠合作,只能靠他們自己人工熬製並灌裝下飯醬,若是能有機器來做,肯定能更進一步提高下飯醬的產量,更快鋪開下飯醬的市場。
只可惜高晉年和第二罐頭廠的小領導混熟了之後也並沒有聽到罐頭廠像是印刷廠那樣願意接外面單子的消息。
不過也並非一無所獲。
大概是覺得高晉年這人靠譜值得結交,那罐頭廠的小領導透露了個消息——他們的罐頭以新鮮蔬菜水果為主,但這些都保持期不長並且具有季節性,所以在忙的時候不分晝夜地加班生產,恨不得不睡覺三班倒。
但等橘子、馬蹄這些收完了之後,他們又會陷入無事可做的空閒期,可以說是「做半年,耍半年」。
最開始因為是計劃經濟兜底,所以就算連續兩三年虧損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但是這兩年隨著改革開放,民營的發展,第二罐頭廠的廠領導們也不得不轉換思想,想辦法把另外的半年空閒期利用起來,爭取將利潤扭虧為盈。
於是乎,原本的飲料生產又被重新重視起來。
不過這個時候廠子裡飲料的生產線已經是多年前的了,不夠用不說,產量也跟不上去。
於是最後廠里投資一百多萬從國外引進了一套汽水生產線,將原本大部分時間靠人力的飲料生產變成了自動化機械生產,汽水的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而通過進口設備提高生產力生產出來的飲料也的確為廠子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嘗到了進口機器的甜頭之後,廠領導們的目光又放到了原本的罐頭生產線上,陸續又從國外引進了罐頭生產作業線、高頻焊接罐生產線等一系列先進設備。
這樣一來,原本用來生產罐頭的老舊生產設備就被淘汰了下來。
第124章 1983-5
在物資緊缺的當下, 哪怕是被淘汰的舊設備,只要是還能運轉,都不可能往隨意外出的要做登記備案, 最好是能二次利用的——比如說大廠用不了可以兌給小廠,市里淘汰的可以換給縣上用之類的操作。
之所以高晉年和陸柚他們這種外人通過這個渠道「拿」到的這套罐頭生產線設備,也是鑽了個空子——這套舊設備是沒辦法正常運轉了的。
第二罐頭廠的設備修理師傅沒辦法修好,其他廠子也用不了, 只能當做報廢處理。
既然是報廢處理,那麼按照廢銅爛鐵的價格能賣點重量的費用也就夠了。
於是陸柚他們就撿了這個漏。
當然, 陸柚也不是什麼破爛都當成寶收撿起來,也是高晉年專門去看過, 確定他自己能修好的把握有八成,這才確定下手。
是的, 第二罐頭廠的設備修理師傅斷言修不好的罐頭生產線設備, 在高晉年這裡卻沒有被判[死刑]。
都要多虧陸柚給他買的那些各種修理工具書。
最開始只能在縣上的書店或者市裡的圖書館買,但後面出了省之後, 陸柚的一大愛好就是給家裡的每個人買書。
正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嘛!而且沒有網絡的時代,書籍就是拓展眼界的重要且主要的渠道。
除了去各地的書店買書, 陸柚還很時髦地在郵局訂閱報刊和雜誌——像是什麼《大眾電影》《電影畫報》《電影世界》《讀者文摘》《科學與生活》《法律與生活》《故事會》《故事大王》《今古傳奇》《新體育》……
無論是是之前就有的還是現在才起步的,無論是大眾的還是小眾的, 無論是區域性的或者說全國大眾化的, 陸柚基本上都來者不拒。
說來也巧, 這其中就有一本月刊叫做《設備管理與維修》。
這本創刊於1980年的雜誌別看名字平平無奇,但來頭可不小, 乃是科學技術學會主管和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為企業設備管理、維修、技術改造和節能環保服務的綜合性信息型技術刊物, 是有刊號的國家正式出版物,涉及了設備管理、專家論壇、維護與修理、技術改造、設備與技術、診斷技術、潤滑與密封等多個相當具有專業性的欄目。
也正是因為如此, 導致這本月刊的受眾面比較窄,發行量也比較小。
還是陸柚在郵局定的雜誌比較多這才得知有這樣專業性的刊物,並且特意拜託了在郵局工作的那個朋友才專門定了一本給高晉年翻看。
而高晉年也不負陸柚的心意,最開始他看得還相當地磕絆,但他這人最是有股學習鑽研的勁兒,更有一種多學技能未來順暢的認知,所以硬是一本本的啃下來,還做了筆記和摘抄。
只不過能讓他學以致用的地方並不多,所以這次也是想著死馬當成活馬醫——左右因為第二罐頭廠沒辦法修理好這套機械設備,所以是按照廢鐵的價格報廢出售的(當然陸柚他們這些外人想要接手也是中間託了點關係轉了點人情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