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頁
「教一些『神仙』手段。」
作者有話要說:
呼~雖說正文完結了,但是番外還沒寫完。
因為正文完了,所以心中一直憋著的氣就散了,番外一直不知道怎麼寫,而且加上最近學業很忙,就到現在才寫完。
古代篇實際上我是想著重寫上一篇結尾處的「女兒成長計劃」的,但是,我發現我不太會寫萌萌噠的小孩。
結果這一篇我發現我還是寫了女主事業的發展。
不過「女兒」是不可能不寫的,另外一隻很心水的現代篇還要在後面。
要不要寫「現代人」對於「木怡」的歷史評價呢?
看文的時候這種內容感覺很爽,但是自己沒有寫過,估計也挺有難度的,我是說如果想要寫的逼真一點,像是在引用古文,確實挺考驗水平的。
第150章 古代篇(三)
木怡是個說到做到的人。
她說要開義校,八個月後,義校就在全國範圍內如雨後春筍一般建了起來。
就目前來說,已經基本上做到了一鄉一小學,一縣一中學,一州郡一大學。
小學只要適齡就能進入,免費學習,中學和大學則需要考核。
唐朝地區劃分為州(郡)、縣、鄉、里、村、保、鄰,其中地方上只有兩級政府:那就是州府和縣,但此時各地逐漸形成了新的「鄉里制」。
《通典》卷三《鄉黨》載:「大唐令:諸戶以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四家為鄰,五家為保。每里置正一人,若山谷阻險,地遠人稀之處,聽隨便量置。在邑居者為坊,別置正一人,掌坊門管鑰,督察奸非,並免其課役。在田野者為村,別置村正一人。其村滿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如滿十家者,隸入大村,不須別置村正。」
四家一鄰,五鄰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鄉。
小學一詞並非是後世人新創的,在古代就已經有了小學,小學教導學生「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而大學則教導學生「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第一批建成的義校名叫小學,招收6-12歲的童子,一鄉設一小學,前面冠以鄉名加以區分。比如龍陵鄉,便叫龍陵世界小學。
是的,木怡的商盟名字就叫世界商盟。當然,此時的木怡還不曾注意到,「世界」一詞最早是佛教用語,且至此還未曾在中原出現。因此,後世史學家在木怡是信仰佛教還是信仰在大唐盛極一時的鳳凰教的問題上爭吵不休,甚至分成了兩種派系。
木怡建立的義校不僅不收取束脩,並且還有獎勵補助貧困學子。在木怡的商盟中做工或者在慈善堂做義工可以獲得學分,而學分可以兌換筆墨紙硯等學習物品。再比如考試中名列前茅的人也會獲得金錢和物品上的學習補助。
這個計劃並不容易完成,先不論其中所花費的財力物力,更重要的是這個時代的人一時還不能消化這麼多的學校。
天下學子何其多,可惜,那是世家貴族。士族門閥對知識的壟斷,也讓木怡很是不爽,她建了義校,實則還是實現了她的一個理想,就是啟民智。
至於以魯地世家為首的世家貴族們的阻攔,才該說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困難。但木怡是什麼人,來明的來硬的木怡有這個實力有這個底氣讓他們放馬過來,來軟的來暗的木怡也不懼怕他們!
木怡也是從後世過來的,古代人罵的歡的,後世人卻偏偏愛推翻經典,無論是誰都會給予公正的評價。你瞧秦始皇在古代,那就是一代暴君,文學中都是好色怕死好大喜功暴虐的反派形象,到了現代,呵呵,大半個中國都是他的粉絲!再說商紂王帝辛,史書上只有他的黑歷史,可現代人不依舊挖掘出「力大貌美」的記載!
木怡早就想過,在後世她肯定也會成為傳說中的一員,或許將來也有史學家靠著關於她的記載爭論不休。
想想還有些小激動呢!
義校建立之後,慈善堂也開始被修建。
慈善堂主要是收留0-12歲的孩子,如同後世的福利院,慈善堂的孩子到達一定的年齡就被安排到木怡的義校中上學。
而12歲之後的人如果覺得自己考不上中學,就可以跟商盟簽訂契約,如果願意為木怡做工到35歲,就能獲得補助,進入中學。而之後如果考入大學,學費依然全免。如果考不進大學,就直接被安排工作進入商盟。當然,如果工作後再考入大學,那麼就只有寒暑假時間才被安排工作。
慈善堂不僅收容孤兒,還收容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女人。老人平時可以幫著做些家務,可以減少慈善堂的人力需求,而且老人和幼兒之間有天然的親密,老人的耐心正好可以幫著帶孩子。而女人無論是被休棄還是其他原因,只要不是違法犯罪,都可以在慈善堂住下,其考慮同老人一樣。
即使是酸儒也無法對慈善堂有所苛責,而義校和慈善堂等等的慈善設施的建立,木怡的民間聲望幾本刷到了全滿,而另一個精靈法師的民間聲望是因為「滅世技能」刷掉了突厥的百萬聯軍,加上鳳凰降世民間口口相傳才達到全滿。
教育問題已經步入了正軌,木怡可以放下心來了
木怡的下一個五年計劃(並不是)卻是要搞起工業革命。一想到要讓這個世界提早一千年的發展歷程,木怡就詭異的十分興奮。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