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當然不是。
因為順治帝的想法很好, 但他受朝堂和宗室掣肘,無法從根本上達成目的, 以至於順治帝提出改革,重臣宗親糊弄著拍手叫好, 然後他們讓不少旗主兼任旗中都統一職——換頭不換面, 改了個寂寞。
到康熙帝執政時, 最開始忙著斗權臣、平三藩, 暫未對八旗的旗主下手。十八年三藩平定後,康熙帝攜得勝之勢,削了幾個作戰不力的旗主,把都統也換成了跟他們毫無關係的他旗將領。
後來隨著康熙帝□□、整頓朝綱,大權在握、意氣風發,康熙帝又查明一些旗主違反大清律,狠狠地殺雞儆猴。八旗旗主們屁股底下都不怎麼幹淨,其餘人跟著慌了,康熙帝換都統時,乖乖的一聲不吭。
可岳東作為鑲藍旗旗主,因為順治帝臨終的坑哥行為,一直心懷惴惴,他覺得其餘旗主交出權力可以平安富貴,但他要是徹底失了利爪尖牙,可能沒命。所以在康熙帝要換鑲藍旗都統還有幾位佐領時,他腦子一糊塗竟然反對了康熙帝的任命人選。
如今的康熙帝,在朝堂上事事一言而決,遇到這種唱反調的,康熙帝可不會覺得「不懼帝威,勇氣可嘉」,只會覺得「腦中有疾,想找死了」,特別是這個唱反調的又是他厭惡的安親王。
岳東反對無效,康熙帝順順利利地整治了鑲藍旗,可卻覺得心裡憋著口氣沒出。恰好此時郭絡羅明尚撞上來,康熙帝便特別鐵面無私地說了句:「照大清律辦。」
安親王剛在朝堂讓皇上不爽快,他的外甥女婿就被關進大牢等候問斬。敬恪郡主得知是阿瑪連累了夫君,首先想到的就是勸阿瑪去跟皇上服軟請罪。
誰知安親王求見康熙帝後竟全然不提他的錯處,反而暗指康熙帝此舉會跟滿族勛貴們君臣離心。康熙帝氣樂了,明眼人都知道朕是針對你,八旗老爺們可沒這麼閒就因為一個郭絡羅明尚心涼。
於是安親王前腳出御書房,康熙帝後腳傳令刑部,不用等了,過完正月就砍了吧。
敬恪郡主知道阿瑪非但沒救下夫君,而且反手送了他一程,還決定放棄被他牽連的外甥女婿,可不就對安親王生了怨懟嘛!
隨著敬恪郡主的講述,青璃終於理清前因後果,可有一點青璃不太明白:「安親王跟皇上單獨的談話,郡主怎麼知道的?」總不會是安親王自己說給女兒聽的吧,這得多缺心眼啊!
「是臣妹去慈寧宮求太皇太后時,太皇太后告知的。」
敬恪郡主紅著眼哼了哼:「阿瑪還口口聲聲告訴臣妹,他老老實實跪地請罪了。他不想再為額駙奔波就算了,竟還騙自己的親女兒!」
青璃捻了捻手指,心想:那可未必是謊話。
康熙帝單獨面見安親王,二人的談話除了他們倆誰也不知,比起安親王再次腦缺,青璃更相信是康熙帝借太皇太后之口騙他堂妹。
至於為什麼騙小姑娘?
當然是因為安親王雖已服軟,但小心眼的康熙帝還是不滿,他想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安親王就此養老、以年老體衰為由請辭旗主、自請削爵一級換外甥女婿的命等等。
可這些只能等安親王主動提出,若康熙帝直接下旨就會顯得咄咄逼人。
青璃估計康熙帝也沒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堂妹身上,他只是單純地想給安親王添堵,沒事挑撥挑撥父女關係,讓安親王府熱鬧熱鬧。但若敬恪郡主真能讓安親王交出實惠,康熙帝就會得到意外收穫,大喜過望之下,也不會再要明尚額駙的小命。
青璃想清楚這些,肯定不會拖後腿拆穿康熙帝,而是選擇添一把火,鼓勵敬恪郡主再逼親爹一把。
「郡主想求之事,連太皇太后都束手無策,本宮就算想幫忙也無能為力,皇上雖寵愛本宮,可他從不在本宮面前提及朝堂之事。」
不等敬恪郡主繼續哭訴,青璃再次開口:「解鈴還須繫鈴人,能救額駙的只有安親王。」
敬恪郡主憤憤不平:「臣妹在阿瑪面前眼淚都快流幹了,軟乎話可憐話說遍了,阿瑪也斷然拒絕,他的心可真硬!」
青璃循循善誘:「不知郡主有沒有想過,可能是郡主的方法不太對,既然軟的不行,郡主何不試試來硬的?」
敬恪若有所思,抹了把眼淚:「還請娘娘教教臣妹!」
青璃不急不緩:「都說一哭二鬧三上吊,可見有時候鬧騰比哭求更有用。」
「只要郡主豁得出去,讓安親王知道你『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安親王自然會投鼠忌器。」
敬恪連連點頭,語氣堅定:「臣妹豁得出去!」
青璃淺淺一笑:「郡主只需讓安親王知曉你與額駙同生共死的情誼,告訴他若是額駙有個三長兩短,你就撞死在安親王府大門口。」
「並且臨死之前還要大聲嚷嚷,讓全京城的百姓都知道,安親王不敬皇上,為一己私利把持鑲藍旗,才逼得女兒女婿雙雙慘死。」
見敬恪面上驚疑不定,青璃柔聲安慰:「郡主,你只需讓安親王相信你會如此,安親王自會有所顧忌,不敢放由額駙丟了性命。等額駙被放出大牢,經此教訓想必日後也會上進,你們一家三口定會幸福安樂,什麼死不死的也只是嚇唬嚇唬安親王,當不得真。」
敬恪覆在小腹上的右掌微動,重新挺直腰背,有了決定:「臣妹明白,多謝皇嫂給臣妹指出明路,臣妹這就回去一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