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552頁

    楊清寧仔細一想,倒也是這麼個道理,便點頭答應了下來。

    凌南玉便又讓欽天監算了算日子,與楊清寧商量後,將大婚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五。大婚之日定下後,他便分別寫了國書,派人快馬加鞭送了出去。

    大臣們付了定金後,便開始招呼下人,量門窗所要的尺寸,三日後匯總,交給了負責管理工坊的高勤。兩個月後,等來了第一批玻璃,按照報名的先後,予以派送,以及安裝。

    鴻吉看著面前一車車的玻璃,忍不住一陣心疼,這些可是花了他兩千多兩。可當所有門窗都換成玻璃後,看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的玻璃,那種心疼突然就消失了。

    「好漂亮啊!」鴻妙兒忍不住讚嘆道。

    鴻子涵跟著應聲,「是啊,這樣屋裡就亮堂多了。」

    往後幾日的早朝,滿朝文武私下裡聊得最多的就是玻璃,『你家安玻璃了嗎?』,『安了多少』,『早知道就多定點了』,『還能追加訂單嗎』。

    那些沒有搶上名額的大臣,紛紛去關係好的同僚家中觀看,不看還好,一看心裡就更不舒坦了,紛紛派人去楊府送了拜帖,詢問是否能訂購,即便是原價也沒關係。有生意上門,楊清寧自然不會往外推,在一番表演後,勉為其難地接下了訂單,還是原價的訂單。

    時間一久,京都百姓都知曉了玻璃,主要原因是工坊每次給人送貨,都是大張旗鼓,這麼好的打廣告的時間若是錯過,那就不是楊清寧。那些商賈之家聽說後,為了彰顯身份,也想買玻璃,只是苦於沒有渠道,而就在這時楊清寧的玻璃商鋪開了張。

    商鋪就叫玻璃商鋪,門頭樸實無華,開業儀式也簡簡單單,就是在門口放了些鞭炮。可裡面賣的東西可是新鮮玩意兒,都是各種玻璃製品,有用玻璃做成各種形狀的擺件,還有做成微景觀的各種尺寸的魚缸,店鋪的角落還立著個手寫的牌子,上寫著:玻璃訂購處。

    一開始生意是冷冷清清,就是幾個街溜子出於好奇,進去瞧了瞧。半個時辰後,商鋪里人擠人,商鋪外也排起了長龍,排出去好幾百米遠,都是來訂購玻璃的。價格在之前定價的基礎上漲了兩成,依舊是供不應求。

    那些搶到優惠券、花了大價錢的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心裡頓時平衡了,還有些沾沾自喜,不由感慨:皇上果然還是照顧他們的。

    與此同時,淨美閣和香滿堂同時上新化妝鏡,也遭到了各家夫人小姐的瘋搶,只可惜只有本店會員才有購買資格,且一張會員卡限購兩個,以至於辦會員的顧客翻了近三倍。

    這番舉措下來,楊清寧賺得盆滿缽滿,數錢都能數到手抽筋。就連凌南玉在看了那幾個鋪子的帳冊後,也不禁有些眼紅,再看玻璃工坊的收益,頓時抱著楊清寧不撒手,興奮道:「阿寧,你就是我的活財神!」

    第158章 重回京都(17)

    玻璃一上市, 讓楊清寧賺了不少錢,但他絲毫不滿足,又開始琢磨弄發電機, 有了電那才是質的飛躍。只是想要製成發電機,光有理論知識還不行, 還得弄來材料, 這才是攻克的唯一難題。

    時間就在他的忙忙碌碌中流逝,很快便進了八月, 各國來參加大婚的使節團也陸陸續續到了京都。這次各國都學聰明了,派來的要麼是位居高位的大臣, 要麼是割據一方的藩王, 絕沒有各國皇室的直系血親。這樣, 就算南凌再發生兵變, 他們也不怕。

    這些使團來到南凌京都後,個頂個地成了購物狂魔,男人對各種玻璃製品很感興趣,女人熱衷於化妝品, 每日出門回來都是大包小包。只可惜玻璃商鋪對外是限購,他們想多賣,也買不著。

    有不少人在打聽這玻璃從哪兒能夠購買,在得知是皇家在售賣後, 腦子轉的快的人, 便直接進了宮,與凌南玉商議玻璃的進出口問題。

    楊清寧自進了八月,便搬進了皇宮, 準備大婚事宜,不過主要還是為了談生意。為此他還叫來了戶部尚書梁靖, 以及兩位戶部侍郎,與各國的使團進行和平友好的會談。

    梁靖與兩名侍郎暈暈乎乎地從御書房出來,一陣風涼風吹過,才讓他們回了神。

    戶部右侍郎於航出聲說道:「沒想到還能這麼幹。」

    戶部左侍郎蔣超嘆息一聲,道:「高啊!」

    梁靖也隨之嘆了口氣,道:「自愧不如啊!」

    「可惜啊,這是皇上的私產,不能歸入國庫,若不然……」

    這幾天進宮談合作的人很多,楊清寧只是簡單地聽了他們的意向,然後便將人打發了回去,隨後又派人大張旗鼓地前往相應的使團,詢問其他人是否有合作意向,輕而易舉地讓使團內部出現裂痕。玻璃只在南凌出現,別國都未出現,這可是一塊大肥肉,但凡不傻的自然不會拒絕。把水攪渾後,楊清寧又說玻璃製作困難,現在南凌都供不應求,不能滿足多個國家的出口,所以會在諸多國家中先選擇兩個國家合作,這樣國家與國家又開始了競爭,楊清寧穩坐釣魚台,玻璃的價格也是節節攀升。戶部三人被叫來,當了幾個時辰的背景板,壓根連話都沒插上,就看著各國使臣唾沫星子直飛,吵得恨不能打起來。

    經過幾天的競爭,楊清寧與北慕和東吳達成合作,出口玻璃的價格比在南凌售賣的價格高出三倍之多。

    與北慕和東吳簽訂合約後,凌南玉便派人在北慕與東吳相鄰的城市中,找合適的地方建工坊,這樣就可以減少運輸的損耗。與此同時,蘇州的工坊已經落成,從京都工坊分撥了一些人手,再在蘇州本地招收一些工人,工坊便開始正式運作。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55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