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
老爺子笑道:「這有啥,當時那麼亂,好多農戶落草為寇,何況那時••••••」
他意味深長道:「不為寇不行!」
為啥不行?
土匪太多了,幾乎是每個山頭都有個大王!
村子三天兩頭遭土匪,沒辦法,村裡有些青壯就主動占山為王,不說打劫外人多少財富,亂年商隊也少的可憐,只求有別的土匪來搶時自家村子時能打出一個唬人的旗號,諸如「我們村在XX山有人」,「你們要與XX寨為敵嗎」等。
為了自保,很多村子都是如此,靠山近的村子更是直接對外放話村子屬於山上某某寨。新朝建立若要追究落草為寇之人,那天下九成九的農戶都得殺頭。
「那先梁老太爺••••••」
老爺子咂嘴,「那是個奇人!」
話說先梁老太爺成了土匪的探子,他也沒隱瞞,直接回縣城就跟縣令大人說了。
縣令大人更是奇人一個,沒責怪人不說,還依舊安排先梁老太爺跑腿收集消息。
但,暗中卻派了人與昌平府境內的的大小寨子聯絡,並談判。
縣令大人的要求只兩個,搶財不傷人性命,走前財物留三成。
給各大土匪頭子給出的條件是若是缺糧可派人來紫陽縣送信,他幫忙籌集糧食,低於市價三成且可以以物換糧。
縣令大人對土匪們提出的要求可以說是狂妄,當時就有寨子翻臉,老子都當土匪了,搶個人財還要當官的官,還有天理沒?
當時,就有人提議砍了縣令的親信,以威懾縣令。
結果,先梁老太爺遊走在各大寨子,不僅平息了土匪的怒火,更是說通一幫土匪頭子,同意合作。
以至於後期達成合作後,紫陽縣人出行但凡帶著縣衙特發的戶籍路引,就能在土匪刀下活命。
自此,先梁老太爺在昌平府□□勢力中,可謂是聲名鵲起。
甚至因他幫縣令幹事,可以說是黑白兩道通吃。
也是因此,引起了昌平府各方勢力的注意。
當然,這世上不缺聰明人。
縣令大人借著這個不算親信的得力手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明面上依然是朝廷任命的紫陽縣令,暗裡卻與北關軍方搭上關係。
及至太祖領兵攻打京城時,紫陽縣令一躍成為昌平府知府,幫助太祖穩固後方,大興農桑之事。
太祖建朝,縣令直接升遷,連跳三級成為正二品戶部尚書。
同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先梁老太爺參加新朝科舉秀才試。
戰火紛飛二十餘載,加之前朝末期朝綱混亂,人才凋敝,新朝初建急需補充朝臣,太祖昭告天下開恩科。
因此當年三月院試,八月鄉試,次年直接春闈。
先梁老太爺自縣試一路直上青雲,順利參加春闈且取得二甲傳臚的好名次,這還是太祖為了避嫌的結果。
因為,先梁老太爺與太祖乃舊相識。
過去的二十年中,先梁老太爺從幫縣令大人打探消息送信,到出謀劃策甚至出面幫忙處理一些縣令不好出面但不得不幹的事務,與北關軍中多有來往。
因此,北關軍營中上至太祖皇帝的親信大將,下至小小百戶,都見過這個人,有些人沒見過但也聽過大名。
因為總有那冥頑不靈、迂腐固執又鬱郁不得志的讀書人罵紫陽縣令及其親信認賊作父,先梁老太爺首當其衝。
而軍中有些見識的人卻是讚嘆,覺得先梁老太爺非池中之物!
當年,先梁老太爺秀才試、舉人試一帆風順,就有人背後說酸話,覺得此人沒真才實學,全是新任縣令、知府大人迂迴拍太祖皇帝的馬屁。
就因為這些傳聞,當年本應是狀元的先梁老太爺成了二甲傳臚!
啊••••••
過來二堂哥家送烤鴨順便聽了一耳朵梁家先祖八卦的蘇婉瞠目結舌,這••••••
「先梁老太爺肯定後悔死了!」
還以為是自己不小心說出了心裡話,蘇婉連忙捂嘴,手剛抬起來才反應過來是安兒。
安兒滿臉遺憾,「好端端的就因為以前認識,幫太祖皇帝出謀劃策,就硬生生將頭名狀元讓了出去,我要是先梁老太爺,肯定後悔死了。」
老爺子瞪一眼沒見識的小孫子,道:「那是你!」
先梁老太爺才沒後悔死呢!
那可是小小年紀就能哄得地主家少爺樂一整天的人,不僅沒後悔死,後來仕途更是順暢。
依蘇婉說,主要還是因為先梁老太爺的腦子好使。
先梁老太爺當時對朝局、太祖皇帝處境有清晰的認知,也知道,即便自己跟太祖皇帝沒交集,也不可能考中狀元。
因為太祖皇帝需要拉攏的人太多了。
只京城詩書傳家的世家就有好幾家,這些人家的子弟不僅從一出生就接受正統教育,而且戰亂多年也沒放下過學業,而他,只是在陪著地主家少爺時跟著夫子正經念過幾年書,後來都是自己看書,偶爾能得紫陽縣令、師爺等人指點一二。
一甲三名,世家勛貴占兩名,還有一名留給江南大族的弟子,他這個佃戶出身的貧寒子弟,能得二甲傳臚已經很不錯了,說不得還是太祖皇帝不想寒天下寒門學子的心。
因此,欣欣然接受了進士榜名次,外放成為馬平縣縣令,及至知天命之年,已經成為兩廣總督,妥妥的封疆大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