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新生
三年未見物是人非,葉文心走的時候,石桂不過十歲出頭,一個小師傅一個小徒弟,秘秘商量一樁不能為外人道的事,離別的時候還都稚氣,這番再見,眉眼如昨,人卻大不一樣了。
葉文心瘦得厲害,經得牢獄之苦,怎能不瘦,立夏天氣,身上還穿著袷衣,衣裳很舊,漿洗得發白,襟口繡的幾朵花也磨得失了色,袖口都蓋不住手腕,,她臉盤越發尖削,不說不動的時候,看著憔悴惹人憐惜。
別苑裡只留了一房人家看屋子,兩個守門的,一個上灶的,主家還有個十來歲的女兒,葉文心穿的就是她的衣裳。
葉文心來了兩日,屋裡頭的東西大半已經置辦齊全了,別苑裡的人還當是來投奔的窮親戚,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看著都是遭過大難的樣子,便也不多問,只讓這姐弟倆個自家呆在一處。
石桂進了門,葉文心葉文瀾兩個都懨懨的,才從牢獄裡出來,身上總有些不好,又不敢去請太醫來看,只尋幾個行腳大夫,摸了一脈都說身子太虛,不敢用藥,得慢慢料理起來才成,怕一碗藥下去反要了性命。
葉文心怔怔坐著,石桂忍了淚意,進屋子先看床褥枕頭,東西雖簡陋,到底是乾淨的,婆子把家裡帶來的東西拿進來,石桂正抖落開帳子正要掛起來,葉文心搖一搖頭:「不必掛了。」
說著看看石桂,問道:「你可知道瑞葉她們……」說著又閉了口,那院裡頭先還住滿了人的,跟著人就越來越少,分成兩撥,一撥發賣了去,一撥入了教坊。
葉家後來的那兩年裡,是有妾有通房的,原來也不是沒有,只沈氏還在,妾跟開了臉的丫頭都不往跟前湊,等沈氏病了,到病得快不行,這些個自然就沒這麼安分。
葉文心跟葉文瀾兩個住在揚州郊外的莊子上,葉益清身邊自不會無人服侍,提起當妾當通房,若是有孕了,就正經當姨娘。
沈氏過世一年之後,又折騰著要續弦,做兒女的不能管父親的房裡事,兩姐弟住在鄉下,只作不知,到押解進金陵的時候才知道葉益清竟有兩個姨娘兩個通房,沈氏沒了,就是這兩個妾操持著家事。
瑞葉也不知叫賣到了哪裡,她原來只當生死一處,哪知道行到半路換過車,竟同她們越行越遠,被人送到了城外。這會兒想起來腦子裡還嗡嗡作響,也不知道她們好與不好,去了哪裡。
葉文心看著石桂張羅,懸上帳鉤擺起妝奩,又使了婆子把門上的竹簾掛起來,太陽落下去,落日餘暉把小院裡種著兩株石榴花映得越發紅了,石桂從自家箱子裡取出那個舊陶瓶,剪上一把,把那花兒插在這裡頭。
擺到葉文心的桌邊,眼看著她發怔,石桂沉吟得會,把枕頭塞到葉文心的懷裡:「姑娘把枕頭擺到床上去。」
葉文心木木呆呆的,聽見說話便依著她說的辦起來,到回過神來,她自個兒把妝奩梳子都擺好了,捏著木梳苦笑一回:「文瀾是不是立時就要走了?」
石桂還真不知道,她連葉文心是怎麼出來的都不知道,葉氏的打算一件都沒落實,又不敢這時節觸著葉文心的心事,乾脆不提,沒成想葉文心自己問出了口。
她搖搖頭:「只叫我儘快來,甚事都沒同我說,家裡怎麼安排的,且不知道。」
葉文心輕輕嘆一口氣,聲兒壓得極低:「半路出脫,絕不樁好事,家裡已經這樣,難道還要連累姑姑不成?」
石桂不知怎麼回答,乾脆不開口,鋪了被子,又要散開自己的鋪蓋,葉文瀾那兒有高升家的兒子,倒不必她來打理,出去提了水回來,就看見葉文心把她的被子也鋪到床上去,竟很是平整,沖她笑一笑。
石桂點了薰香熏蚊蟲,垂了帳子蓋上薄毯子,外頭連著田莊,這時節正是聽取蛙聲一片,此起彼伏,沒個停歇,倉促間不及掛帘子,外頭月亮明晃晃的,等了許久就是沒有困意。
這一夜卻不論如何都睡不著,旁邊躺著的葉文心卻安安靜靜半點沒有聲息,石桂還當她睡了,伸手一摸,枕頭上一邊涼意,這才覺出她閉了眼睛流淚,身子半點不動,嘆一聲:「姑娘要是想哭,就大聲哭出來。」
葉文心聽得這一句,這才胸膛起伏,一聲聲抽著氣,石桂也想不到什麼話能勸她的,葉文心哭得許久:「早知道,早知道就該把她們都放出去。」也不知道哪個主家買了去。
石桂聽著她哭,葉文心哭到痛處背過身去,口裡嗚嗚咽咽,還抑制著不放悲聲,石桂伸手撫了她的背:「姑娘經過的,我不懂,也勸不了姑娘,可人活著,總要活個指望。」
葉文心哪裡聽得見去,哭上一陣,聲音漸小,外頭的蛙聲一聲比一聲響亮,石桂摸到葉文心身上汗津津的,因著痛哭力竭,起床摸索著給她倒水,連燈都不必點,月亮就好似掛在院牆上似的。
等端了茶到床邊,葉文心已經睡了過去,石桂反倒在床沿上坐了許久,好半天才躺下去,鑽進耳朵的蛙鳴越來越模樣,一聲比一聲低,眼兒一闔睡了過去。
第二天一早葉文心醒的時候,石桂早已經起來了,院子裡頭悄無人聲,葉文心一時之間分不清今夕何夕,待只見風鈴陣陣,這才坐起來,屋子裡頭煥然一新,石桂把帶來的東西鋪滿了屋子,衣架上還擺著給葉文心預備的衣裳。
石桂端了水盆進來,笑眯眯一聲:「姑娘醒了,我打了水,灶上燉了粥,立時就能吃了,姑娘再等等。」
苦難都挨了過來,這會兒聞見院子裡頭的石榴花香,竟一時撐不住要哭,看著石桂里里外外的張羅,葉文心自家穿衣洗漱,托盤裡已經奉上了茶。
石桂沒來的時候,葉文心獨自能坐一天,弟弟病著,她就守著,不說不動,也無人打擾,這會兒石桂進進出出,帘子捲起來,太陽光投了一地的窗格影子,一隻只蝙蝠投在地上,統共九九八十一隻。
石桂盛了粥來,佐粥的只有一碟子醬瓜脯,石桂抹了抹鼻尖上的汗珠:「表少爺那兒我已經送去了,姑娘可有什麼打算?」
宋家是再不能久留的,不論是對葉文心還是對宋家來說,她都不能留在這樣近的地方,若不是早做打算,出了事再想可就來不及了。
葉文心託了粥碗,人怔怔出神:「依我想,把我跟弟弟分開是最好的法子。」查點少了犯人,又是兩個一塊少的,要捉要尋也是一道,頭一家要找的便是宋家。
「立時三刻也不會捉拿,家裡還不知道商量得怎麼樣了。」石桂也說不明白,到底裡頭出了什麼茬子,兩姐弟怎麼個出路,還得看老太爺如何定奪。
宋家也知這事兒趕早不趕晚,儘早把人送到穗州去,就說是海上來的,那地方常有外來人,有傳教的也有做生意的,形形□□,說是倭國高麗仰慕中原教化,再立個戶不難,就隱姓埋名,再不是葉文瀾。
人都死了,這樣的天兒也不會留著屍身,當地焚燒,到底燒了沒燒,只有兩個押解的獄卒知道,報給官衙說人沒了,兩個確是要擔責,可一個少年,本來就飢病交加,再上天氣暑熱,死了再尋常不過。
當地官府上呈報上去,再由著官府報給穗州府,穗州府歸了檔,隔年申報上去,這一圈就算走完了,葉文瀾這個名字,也就死得透透的了。
葉文心的事反不如葉文瀾好辦,葉文瀾那一個是死無對證,由著獄卒報上去,給錢打點的不是宋家,縱查證起來,一時三刻也查不到宋家來。
教坊里該進去的人一個沒少,也不知道是哪一個頂了葉文心的名頭,事情辦了半半截,宋老太爺猜測著不知哪一位說上一句,底下辦事的不得力,辦出這麼一樁事來。
宋老太爺的法子依舊未變,不獨未變,既叫人欺到了這份上,總歸想著告老,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叫宋家捏著這件事,處處受制於人,不如儘早挑破了瘡口,假的也把她當成真的,還是去托情,把人贖出來,贖出來的就是真的葉文心。
宋家一樣派了人出去,跟著那個假的葉文瀾出城,一路車馬不停,也好吃好喝的供著,口裡稱了表少爺,還要落淚一番,走了一個多月,當時便說犯人年少體薄,走了一個多月才剛到延平府,快要進贛州的時候,人沒能撐過去。
宋老太爺派了高升,高升備下了薄棺,等過了三七才上路,運了一口空棺回來,因是犯人,也不大辦喪事,東寺里卻替葉文瀾點了一盞長明燈。
還沒等宋老太爺把假的葉文心贖出來,朝里便有一件喜事,太子妃有了身孕,三個月胎穩了,東宮這才把這喜事宣揚出去。
陳湘寧自當了太子妃,從來挑不出一絲錯處,唯一一樣叫人心焦的,就是成親了三年也沒懷上孩子。
太子頭一年還忍耐著,他知道父親母親看重嫡子,可一年多都沒有,便把自當上太子婕妤太子嬪之後一向不曾沾著雨露的兩個妃嬪臨幸過,依舊沒有,太子妃這一胎,還是東宮裡頭一個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