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趙家
宋老太太是燕京人,娘家也是當官的,在大興是幾代的富戶,靠著兩口甜水井起了家,自□□的時候起,日日擔水賣給富戶,光是這一筆的賺頭,就足夠趙家在大興買田買地蓋了大宅子。
燕京城裡十口井有九口是苦水,打出一口甜水井來,那就譬如開了金礦,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何況趙家除了有兩口井,還有湯山上的一處溫泉莊子。
趙家人是靠著水發達起來的,水生財到她們家是實打實的,有了錢先吃再穿,到了第三輩兒讀書送學,沒成想還是個出息的,謀了個小官位,一步步往上做,幾代下來也有了氣候。
宋老太太是趙家正枝兒的嫡出女兒,嫁了當時大有前途的宋老太爺,一步步成了二品的誥命,她作大壽,趙家人怎麼會不來。
何況這一回老太太還有意把宋家的女兒許配給趙家的侄孫,兩姓再結親,不隆重也得隆重,趙家派來的人,是三房的太太,帶著二兒子,算一算,正好配宋家的庶出女兒。
趙三爺跟趙三太太是老太太的侄子侄媳婦,趙家能挑出來適齡未婚的,也只有趙士謙一個,旁的要麼是另有打算,要麼就是已經跟本地的訂下親事,接了老太太的信,趕緊把三太太叫過來,問明白這親可願意結,三太太哪有不肯的,立時打點了東西,帶著兒子一道來了金陵。
既是婆家的親戚來了,葉氏便在堂前迎接,知道她們要來,早早把屋子理出來,趙士謙已經成年,便跟宋蔭堂幾個一道住在至樂齋里,趙三太太就安排在宋老太太永善堂的西院裡。
趙三太太也知道過來是來結親的,卻不能明說,她也要挑個合適的兒媳婦,宋家兩個庶女,年紀都還不大,得看看是不是端莊穩重,能理事掌家的。
松風水閣裡頭一片靜謐,趙三太太算著日子就要到了,余容還在念經,把一卷經書讀完了,這才起來理了理衣裳,紫樓掀了帘子進來報信:「姑娘,趙家人到了,老太太叫姑娘們去見一見三舅伯母。」
澤芝也知道些信兒,老太太這一回是要替姐姐作媒了,能嫁回趙家去,便是老太太看重,往後嫁妝不必說,天然就有人撐腰,進了門日子是絕計不會難過的。
澤芝抿了唇兒笑一笑:「連著說了幾日,今兒可算來了。」既是要見客,她們兩個便是一樣的裝扮,一色的蜜合色襖子,底下是石榴紅的裙子,頭上插金簪,脖子裡頭掛了一把嵌寶瓔珞,腰上荷包墜兒,手上釧兒鐲兒,耳朵眼裡還扎著兩顆豆大的紅寶石。
這是為著見趙家人,葉氏特意著人做了送過來的,兩個年小時立在一處,還看不出分別來,倒似一母同胞的姐妹,回回見客,還當是一對兒雙生,除了襖子上的花紋不同,也沒甚大的差別。
如今年紀長了,余容的面頰顯出尖來,抽條長高了許多,比著澤芝還是圓團團小姑娘的模樣兒,便是一樣的衣飾,也分得很明顯了。
兩個好成一個人,余容心裡忐忑,澤芝自然知道,拉拉她的手:「姐姐莫怕,若真是不如意,還有太太在呢。」
有一個葉氏立在前面,姐妹兩個也不怕被胡亂嫁出去,陽春三月,太陽一大就曬得人臉上發燙,余容心裡存著事,倒顯出些扭捏來,抿了嘴兒點點妹妹的鼻子:「就你多話。」
趙三太太說不準往後就是她的婆母,她一路走心裡跟著一路打鼓,若是個和善人也還罷了,若是個挑剔的,又怎麼好拂了老太太的意。
余容心裡七上八下,這會兒天已經暖和了,在院子裡頭走上一遭,掌心微微出汗,到底還是年輕姑娘,面上露了些惶然神然出來,澤芝扯了扯姐姐的袖子,余容回過神來看她一眼,沖妹妹微微一笑,略定了定神,這才進了永善堂。
趙三太太來了,自然是先跟姑母請安,若說富貴,宋家在金陵城這寸土寸金的地方,自然不如趙家幾輩在大興的宅院寬敞,可一看門前豎的杆,一家家鄰居的官位,那便又不相同。
趙三太太實則從沒見過這位姑太太,她嫁進趙家的時候,宋老太太已經出嫁了許多年了,兩家隔得遠,也只年裡節里走個禮,可隨著宋老太爺的官位越來越高,趙家既是姻親,再沒有斷了這門親的道理。
宋老太太跟大房的大老爺是親兄妹,二房三房本就隔了一層,幾輩兒不分家,也就是因甜水井分不得,看著那些個子孫搶水井的,兩邊都想得,既得不著,就往水井裡頭下東西,打得難分難解,一家子敗落了。
趙家有兩口井,卻有三房人家,乾脆收的錢就由著三家均攤,所分別的,也就只有子孫讀書上頭出息不出息了,到了趙老太爺這一輩兒,一口井歸了大房,二房三房分餘下的一井,溫泉莊子分三份,怎麼都是老大家得利多,可誰讓他有這麼一個好妹婿。
這一回宋老太太寫信回去,別個都不成,只有三房正合適,趙三太太心裡頭樂開了花,大兒子且還罷了,二兒子讀書是不成了,若是娶了宋家女,往後說不得就能謀個官位,也不再指著那兩口水井的錢過日子了。
來的時候就知道宋余容不是葉氏肚裡頭出來的,若真是,這樁美事也落不到自家頭上,趙三太太自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大家子裡頭的庶女討回來,操持家業打理家事,正正好好。
心裡頭這麼打算好了,又怕這宋家二姑娘著實不登樣,雖是大房說著姑母不會坑自家的話,可離得這麼山長水遠的,保不准有甚不好,進了門就留心看著,眼睛恨不得瞪成銅鈴大。
甫一見著葉氏,先鬆一口氣,趙三太太一家子都是北邊人,生來帶著脆爽麻利,一看葉氏就知道,若是正經教養出來姑娘必然不差,此時聽見人來了,一手託了茶盅,借著吃茶,往門邊看過去。
趙三太太一打眼兒瞧見兩位姑娘,再一看一個高一個低,高的那些年長些,便是這一個要說親事,眼兒一掃心裡先點了頭。
余容有一付好底子,宋望海生得不差,姚姨娘能挑出來當姨娘也是因著生得好,這兩個生出來的女兒,頭一樣相貌就不錯。
臉盤白淨長眉小口,襟前留了兩束頭髮拿小金環兒扣著,正是花樣年紀,口角含笑上前來請安,細聲細氣叫了一聲「三舅伯母」。
澤芝心知眼前這一位說不準就是姐姐未來的婆母了,越發要把余容顯出來,也跟著一矮身行了禮,眼兒都不抬起來,叫了一聲舅伯母。
趙三太太歡喜無限,一手拉了余容一手拉澤芝:「真是好規矩好教養,果然是姑太太養出來的女孩兒,要麼說大家子出身再不相同,這兩個怎麼不可人意,我看著都愛,只恨自家沒女兒,沒福氣了。」
趙三太太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連著生了三個兒子,小兒子過繼給了二房續香火,往後趙家的一多半兒都落在自家手裡,心裡還想著宋老太太打著幫襯大房的主意,這麼一看,還是她們賺了。
趙三太太生得富態,一張圓盤臉,飽滿的耳垂上頭一邊掛著一隻金燈籠墜子,張口就是一嘴的京片子,刮拉爽脆,一長串說出來,伸手就擼下左手右手兩隻金鐲子,一隻給了余容一隻給了澤芝,又拉了葉氏手:「表弟媳婦是個有福氣的,兒女雙全呢,哪像我,只有三個臭小子,上房揭瓦下河摸魚,不沒他們沒闖過的禍。」
趙家三房人家,自也不是鐵板一塊,大房有子,三房有子,二房卻無,裡頭光是過繼的事兒,便跟大房起了嫌隙,大房因是嫡支,已然占了一口水井,二房三房同聲同氣,再沒想到宋老太太會拋了這麼根枝條過來。
葉氏微笑聽著:「多子多福氣,有福自有氣。」
她一句話說得趙三太太直笑:「到底是詩禮人家出來的,這話我竟從沒想著過。」跟著又贊余容澤芝,滿口說著甜話。
葉氏看了趙三太太,再看一眼余容,倒有些放心不下,余容這十來年,從沒跟人紅過臉,除了宋之湄那一回,就是個極會忍耐的性子,若是真箇嫁到趙家去,趙三太太這麼個性子,可不得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宋老太太卻含笑點頭,她一向覺著這個孫女兒讓葉氏教導的過於貞靜了,家事也還沒跟著理起來,怕她出了嫁不能當個好主母,這樣的性子最適宜嫁到趙家這樣的人家,房房都有人主事,她也跟家裡當姑娘似的,不討人嫌,就能在大宅子裡過下去了。
因著宋老太太娘家人上門來,又在老太太的壽里,便給下人們還多加一道大葷,接風宴就辦在院裡的水閣,比著葉文心姐弟來時那樣,開了兩間堂屋,擺了男女兩席,當中隔一座大屏風。
這些個熱鬧,同幽篁里再不相干,石桂買了肉來,又是浸又是烘,不似外頭賣的那些脯肉乾那樣齊齊整整麻糖也似,一塊塊卻是真材實料的,又是蜜又是芝麻,烘得薄薄的,咬起來脆生生,不當心就撒了一腳芝麻,連麻雀都來的多了些。
石桂統共買了四斤肉,做成肉乾倒能裝兩罐頭,除了幽篁里,還往繁杏幾個那兒送了些,鴛鴦館不開葷,吃這個也算解饞。除了送人,還裹了一大包,緊緊紮起來,預備著給明月。
玉絮手上拿著一片,一面嚼吃著一面點點那鼓鼓囊囊一包肉,問她:「你做這許多是要做甚?防饑荒不成。」
石桂笑一聲,指了指竹林裡頭那一株打眼的紅梅枝,春日裡插在地里,那折斷的根須竟發起芽來,濕土敷著生根,又把打碎的蛋殼兒蓋在上頭,這些日子花朵沒凋,竟又出了新花苞來了。
經得紅梅一事,大傢伙都知道石桂在圓妙觀里有個小同鄉,石桂笑一笑:「我那個同鄉,沒爹沒娘的,他是俗家,不禁吃肉,卻沒人給他打點,我既能夠,做了就分給他一些。」
話音才落,就有門上的小丫頭子進來傳話:「石桂姐姐可在,她同鄉來找她。」
玉絮一聽就笑起來,掩了口道:「果然是白天不說人,才磕牙就來了,你趕緊去罷,也別叫他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