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長生(上)
在顧四爺得到消息之前,顧瑤收到過陸錚的書信,她知道得比顧四爺要早。
論興奮程度,她比顧四爺差很多。
「是啊,他就快回京了。」
當嫁給領兵的大將時,顧瑤就做好夫妻之間長期分離的準備。
做好她需要丈夫時,陸錚卻不在的準備。
好在陸錚答應過自己,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領兵出征,以後的日子都會陪著顧瑤。
不過縱然陸錚以後依舊出征,顧瑤也不會怪他不守信用。
「瑤瑤好像不大高興?」
「沒有。」
顧瑤搖頭說道:「我還是很開心的,您忘了我同陸錚早有書信往來。」
顧四爺這才釋懷,坐下喝著茶水,「爺還以為你在鎮國公府受委屈了呢,女婿人不錯,每個月都派人給你送信,為這事,還有幾個朝臣唧唧歪歪,說他無心打仗,太過兒女情長,浪費人力送信。哼,爺看他們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完全不明白你一個人承受的孤單寂寞,他們都忘了那句詩詞——家書抵萬金,你的一封書信,能讓女婿更好的打仗,爺已經同陛下說過了,女婿的戰功就算你不占一半,也占據一小半,等女婿回來敘功,陛下也會給瑤瑤賞賜,瑤瑤現在就可以多想想,你想要什麼賞賜了,千萬別不好意思開口。」
顧四爺壓低聲音,湊到顧瑤耳邊,「這些年陸錚在外征戰,其實陛下是賺錢的,不說他打下來的遼東等領土,就是掠奪的金銀……還有奴隸什麼的,讓陛下賺得盆滿缽滿,尤其是奴隸,你也知道他們淪為苦力,還販賣了去……」
「爹放心,我一定不會謙讓,讓陛下肉疼。」
顧瑤暗示顧四爺,販賣奴隸這種事能說嗎?
要知道當時提出這個政策的官員被隆慶帝趕回老家,三代不許為官。
暗中陸錚把掠奪來的人口送上海船,顧瑾在南邊接手後,再販賣出去,然後再把銀子運送到京城,隆慶帝修建園林的銀子幾乎都來自於奴隸貿易。
以現在國朝的風俗,可以用戰俘做苦力,奴隸也可以有,但是想光明正大的大批販賣奴隸是不可能的。
做這事的人定要被朝臣唾棄,名聲很不好聽,畢竟中原的仁政深入人心,顧瑾同樣不想自己名聲有損,又惦記著賺錢,因此都是暗中進行,儘量不讓朝臣發覺。
不過顧瑤覺得不少朝臣已經知道了,只是隆慶帝拿了大頭銀子,對顧瑾同陸錚很維護。
等到顧瑾落難時,販賣奴隸的罪名就會落在顧瑾頭上。
顧四爺說道:「爺就是同你說說,出門在外時,這事爺提都不提一句。」
三胞胎滿周歲後,顧瑤就帶著他們搬回了鎮國公府。
他們啟蒙時,顧瑤每日都派人送他們去顧家,基本上早晨去,晚上才回來,偶爾直接住在顧家。
因此他們同顧四爺等人很親近,顧四爺對三個外孫很是疼愛,哪怕在南邊的顧瑾都有了兒子的情況下,顧四爺依舊更疼外孫。
當然顧瑾的兒子在滿周歲後送回了京城,他同嘉敏郡主成親很低調,生子也很低調,不似顧瑤生三胞胎又是奔;雷,又是捷報的。
「鎮國公最近時常找爺,抱著三胞胎就撒手,他也不是沒有孫子,爺看他恨不得把三胞胎留在身邊,親自教養。」
「鎮國公很疼他們的。」
顧瑤在府上過自己的小日子,鎮國公世子夫人對她客氣,不如說敬畏,根本不敢對顧瑤發生任何矛盾。
鎮國公後院很和諧,鎮國公時不時會給顧瑤送一些珍玩金銀。
「就鎮國公的性子,爺不敢把三胞胎交給鎮國公教養,還是你大伯父靠譜一些,瑤瑤,你大伯父說三胞胎都比當年的顧瑾聰明,正經爺沒有說錯,聰明的父母總能生出天才。」
顧四爺美滋滋說道:「爺把聰明傳下去了,你娘不夠聰明,並沒有影響兒孫們。」
「您高興就好。」
顧瑤撇下顧四爺開始準備迎接陸錚回歸,屋舍已經很乾淨整齊,但還要重新收拾一遍。
最重要她需要養好精神,想著見到陸錚該同他說什麼,怎麼穿戴。
她依舊希望自己能讓陸錚驚艷。
陸錚凱旋的消息傳開之後,隆慶帝下旨提升迎接陸錚等級,百姓們自發聚集在城門口。
他們已經被陸錚一個又一個勝利的消息弄得麻木,如今給他們帶來平安同自豪的將軍凱旋,他們都會想辦法讓陸錚知道自己的狂熱同崇拜。
中原最近兩年遷移去遼東不少的百姓,隨著陸錚打下來的領土越來越多,本來沒有土地的百姓有了擁有土地的機會。
哪怕有不少是荒地,但百姓開墾出來後就是農田,可以種植糧食。
如今百姓們早已忘記陸錚私生子的身份,以及當初他的冷傲,他們大多瘋狂崇拜陸錚。
半月之後,顧瑤的房門被人從外推開,正準備安寢的顧瑤回頭,只見一個滿臉鬍鬚的男人走進來。
「你?」
顧瑤直奔來人,一個飛撲,掛在男人身上,男人雙手護著她,「瑤瑤。」
「你終於回來了。」
顧瑤笑著流淚,抱著陸錚的腦袋,不嫌棄他一臉的灰塵,狠狠吻上他的嘴唇,「我好想你啊。」
陸錚臉上沾上顧瑤的淚水,「瑤瑤……」
他也很想顧瑤,想她的一切。
親吻之後,顧瑤拽著陸錚去洗漱,她親自脫去陸錚的衣服,陸錚比以前更顯精瘦,皮膚也不在白皙,身上多了好幾道新傷。
「沒事的,不疼了。」
陸錚身上的傷口被顧瑤撫摸著,他所有的熱情都被喚醒。
溫熱的水汽讓他更無法控制,陸錚直接抱著顧瑤進入水池,沙啞說道:「檢查得更詳細,更深入,好不好?」
顧瑤嬌嗔笑道:「好啊。」
一室溫馨。
陸錚提前進入京城,一是想見顧瑤,最重要是把隆慶帝熱切期盼的長生送進宮去。
陸錚已經做好了接掌國朝的準備,他挾大勝而歸,正是聲勢最隆之時,此時他有足夠的能力掌握穩定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