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穆元帝一看,當下氣個好歹,當初,穆元帝把寧允中放到詹事府,也是存了叫他輔佐太子的意思。畢竟,當年穆元帝親政,寧允中還是出了些個力氣的。雖然穆元帝覺著有些邀名之嫌,但,寧允中流放好幾年,沒功勞也有苦勞,放他到儲君身邊,日後也是不愁前程的,卻不料寧允中背著他是這般攛掇悼太子的。
穆元帝連李相都遷怒了一回,道,“你以往也輔佐過悼太子,有寧允中這樣的禍害,怎麼也不與朕說一聲!”
李相沉聲道,“陛下恕罪。臣先時任悼太子太傅,彼時悼太子皆好,後臣被調往陝甘任職,離開帝都日久,待臣回來,只覺著寧允中頗是親近悼太子。他曾兼任詹事府詹事,於詹事府任職多年,臣也未曾多想。及至後來,陛下病沉,臣方察覺此人狼子野心,當時,臣便喝斥了他去!後來……後來,讓臣怎麼說呢?一寧賊有甚要緊,臣顧惜的是……臣曾任悼太子太傅,臣不願說悼太子不是。”
穆元帝輕輕將手一揮,長嘆一聲,“你下去吧。”
李相眼眶微紅,面露悲色,躬身退下。
穆元帝一向以絕世好爹為目標的人,平生第一大恨就是被兒子下毒之事了,今日重溫此事,穆元帝的心情,簡直糟透了,直接命刑部抄了寧家,寧家上下人等,悉數下了大獄!連帶寧氏老家也未能倖免!
謝三老太太直接要哭求到尚書府去,不求給寧家脫罪,起碼得把自己閨女撈出來啊。事實上,自從寧允中進去,謝燕回娘家好幾遭,連帶尚書府也求過數次,不想,沒求動尚書府,倒是一大家子都進去了。這下子,謝家三房是真的急了,當然,急的人基本上都姓謝,便是謝駑謝驥因著兄妹情誼,也頗是為妹妹擔憂。如二人之妻,李氏于氏,倒是不怎麼關心,她二人巴不得這討人嫌的小姑子跟著寧家一併倒灶的好。不過,看丈夫面露焦色,二人也會應景的說些擔憂的話就是。
謝家三房沒讓三老太太出面,三老太太在尚書府委實沒什麼臉面,是男人們過去的,三老太爺臉色很是憔悴,與謝老尚書道,“三叔知道,這些年,都是你照應三叔。寧家的事,沒的情面好求,我也不是給他們求情。只是,阿燕到底是女眷,可還有生路?”
謝老尚書面沉若水,道,“謀逆大罪,連在蜀中的寧家二房也經抄了,均要押赴帝都問罪的。我聽老大說,早上晉寧伯府給寧家求情,被陛下命金甲衛攆出昭德殿!”
三老太爺一聽,人險些癱了,退而求其次,“能不能去看一看女眷?這麼大冷的天……”
謝老尚書道,“我讓阿松來安排吧。”
三老太爺謝過尚書侄子,長嘆一聲,“當初不該結這門親事啊。”
謝老尚書臉色有些僵,當初寧姨娘在府里瞧著挺精明的人,因魏國夫人在院不出,寧姨娘生下三子一女,謝家也有抬舉她的意思。三老太太一向糊塗,給寧姨娘奉承的昏了頭,寧家便與謝家三房結了親。哎,說來真是一本爛帳。謝老尚書嘆口氣,幸虧他家裡孫子還算明白,也是慶幸自小沒讓孫子多與寧家來往,不然現下家裡也得亂上一亂了。
謝芝幾人自然也知道寧家是外家,只是,寧家辦的這事太可恨,謝莫如是誰啊?謝莫如是謝芝幾人的長姐,帝國太子妃,因太子妃遲未能冊封之事,謝家急的了不得。這個時候,寧允中敢上這樣的奏章,竟要太子妃去念經修行!寧允中這奏章一上,就是謝家死敵!
哪裡還有什麼情面好講?
就是靖南公柳扶風的太太,小王夫人,對著上門的繼母,也說娘家糊塗,“寧家的案子,事實清楚,他家既犯案,事干國法,哪還有什麼情面好求?父親心軟糊塗,太太就該多勸勸父親。今情面沒求下來,自己也鬧個沒臉。”
晉寧伯夫人滿嘴苦澀,她是做繼母的,不然當初真不能把繼女嫁給個瘸子。縱當初是老平國公夫人親自提的親事,要那會兒柳扶風不良於行,聽說身子也不好,以後爵位也難的。誰料到,繼女就走了大運,今連她這做繼母的,為了兒孫,也得奉承好繼女。晉寧伯夫人道,“你父親那個性子,你還不知道呢?哪裡就是個聽勸的。”
小王夫人也沒什麼好說的,晉寧伯夫人道,“眼下就是老太太的八十大壽,原想大辦,卻是不好大辦了。老太太說,就咱們一家子擺幾席酒吧。到時姑奶奶若有空,只管回家給老太太賀一賀壽。”
小王夫人道,“太太放心,我必去的。只是國公爺就不知有沒有空閒了。”
晉寧伯夫人笑,“國公爺那裡若有差使也沒法子,總要以差使為要,姑奶奶有空就過來,正好一家子熱鬧熱鬧。”
小王夫人應了,晉寧伯夫人略說幾句話,便帶著孫女告辭了。
哎,她這般奉承著繼女,也是為著孫女的親事。倘是自己的親閨女,姑舅做親,她做外祖母的,一句話的事。因是繼女,這事便不好提了呢。
只是,柳家顯赫,錯過柳家,怕是孫女難尋到這樣的好親事了。
寧允中一案,可謂是各顯神通,但寧家到底沒逃過滿門抄斬的下場。
寧允中沒等到斬首之時,他死於獄中。
其餘寧家男子女眷則在獄中靜靜的等待著他們即定的命運,此際,一些積年老臣方有一種深深的覺悟:謝太子妃,並不是輔聖公主。
當年輔聖公主都不稀罕殺寧允中,謝太子妃就要他滿門性命。
這等殺伐……
這等殺伐!
☆、第349章 東宮之十二
在胡太后躺在床上要生要死要謝莫如去給她念經的時候,寧家的案子終於調查清楚,穆元帝沒有半點猶豫的抄了寧家滿門,連寧家在蜀中的老家都未放過。
殺伐之氣彌散在帝都的空氣中。
縱胡太后未有所聞,但,在外開府的皇子皇孫公主郡主的,哪個不知道寧家下場所為何來呢?寧允中剛上書讓謝太子妃去念經,沒過幾日悼太子陵就出了事故,悼太子陵的事故,說來並不算大案子,但,經刑部一審,卻是審出寧允中謀逆大罪,進而滿門都陷了進去。
這裡頭有沒有東宮的操作,雖只在大家的猜度中,但連年輕時頗有些熱愛造謠的大皇子都在家與大皇子妃道,“在皇祖母面前,萬不要說半字太子妃的不是。”
大皇子妃道,“殿下放心,我曉得。”
大皇子感嘆,“老五這回可是動真格的了。”按大皇子對他五弟的了解,他五弟雖有些討厭,卻不是個狠心的人。若不是氣狠了,估計不會對寧家下此狠手。
大皇子妃對於大皇子的判斷,深以為然。
整個帝都的權貴圈都因寧家的下場更加謹慎三分,縱是如李相這種樂得見謝太子妃念經的人,都得多想一想了。哪怕如清流中最不怕死的,自己不惜身,可還有全家全族呢。
朝廷對於謝太子妃該不該去念經的事,陡然陷入沉默,大家仿佛默契的集體失了憶,如同完全不記得此事一般。
東宮系就盼著此事就此過去方好,畢竟,跟著太子的老人們基本上沒人希望換太子妃,太子妃一向周全,如張長史這樣在太子剛開府時就跟在太子身邊的,更是知道太子妃的好處。每年三節賞賜,太子妃所備都是實惠又投其所好的東西。還有各人生辰,也都有所賜。另外他們家的女眷,太子妃也會每月都有接見,說一說話什麼的。沒人比太子妃做得更好了。何況,這些年的君臣感情,家裡女人們早與謝子妃把關係拉起來了,再換一個,能有這情分麼?
而且,太子妃在其王妃之位上,並無錯處,且比大部分皇子妃做得都好。
要是因太子妃的血統就把太子妃換掉,當初這婚事可是陛下親賜的。而且,太子妃的血統有什麼問題嗎?誰敢站出來說太子妃血統有問題!
太子妃的母系血統不僅來自於大反叛的前英國公方家,還有世祖皇帝一脈的皇室血統。
眼瞅事情即將過去,胡太后卻突然重病。
這回不是裝的,高燒,燒到奄奄一息。穆元帝都停了早朝在慈恩宮侍疾,太子自然也要跟著他爹一道侍疾。胡太后的病重讓先時胡太后放出的流言愈發甚囂塵上。
謝莫如依舊沒有任何表示。
好在太子在慈恩宮侍疾非常得力,他簡直是不眠不休,端茶遞水侍奉湯藥的事,他比他爹做得好。主要是,太子是從庶皇子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穆元帝,出生便是太|祖唯一的皇子,順理成章的冊太子,做皇帝,可以說,穆元帝這一輩子都是被人捧著的。縱少時輔聖攝政,對於少年的穆元帝,他大部分時間用來學習,也沒學過服侍人。所以,在服侍人上,穆元帝委實不比太子。
且,穆元帝也是將六十的人了,太子也不忍他爹勞累,所以,大部分的辛苦活都是太子來做。太子還無師自通的學會了糊弄胡太后的本事,胡太后高燒下去,就轉了咳喘,就這么半死不活的,胡太后還問呢,“太子妃可為我祈福去了。”
太子沒有半點磕巴的道,“去了,看皇祖母近來病情大有起色,可見太子妃祈福挺有用。”
胡太后便放下了一顆心,身子一日較一日的好了起來。
父子倆在太后宮裡忙了小半個月,胡太后心疼兒子也心疼孫子,一徑道,“我如今已是好了,咳咳咳……就是有些咳嗽,竇太醫的湯藥還是有效用的……你們……咳咳咳……只管去忙正事吧。”
朝政也委實耽誤不得,父子倆商量一番,穆元帝主持大局,太子留下繼續服侍胡太后。太子道,“估計夏大夫也該到帝都了,待夏大夫到了,讓他給皇祖母複診,皇祖母這病也能大好了。”
穆元帝把兒子的孝心看在眼裡,拍拍兒子的肩膀道,“太子妃的事,繼續瞞著你祖母,不要讓她知道。”
太子也應了。
如夏青城這樣的神醫,皇室當然希望夏青城留在太醫院任職,但夏青城拒絕了,說他醫術尚未大成,還需磨練。礙於彼時夏青城剛把穆元帝從鬼門關拉回來,而且,畢竟是薛帝師的弟子,又有薛帝師在邊兒上看著,皇室沒好意思強留人家。不過,穆元帝為了表示對夏青城的感謝,派了十個侍衛給他,隨身保護夏青城,還給了夏青城許多便利,譬如每到一地,可去官府支百兩紋銀之類的。話說回來,如夏青城這樣的大夫,還真不缺銀子,他現下廣有名聲,到哪裡都多的是人招待,畢竟誰家能保證自家沒有病人呢,而交好一位神醫,在關鍵時刻興許就能保住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