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92頁

    其實,世間千萬之人,又有誰能明白他的心胸志向呢?

    除了她。

    南安侯清清楚楚的記得,她對自己說道,“你若想建一番功業,但不當在帝都消磨光陰。這帝都,是皇權所在,是翻雲覆雨之地,卻並不是建功立業之地。”

    少時的南安侯有些猶豫,道,“我縱想去,母親怕也不允的。”

    “一個人真正想做什麼,無人攔得住,也無人能攔。”

    她與他的交集,僅止於此。

    南安侯望向那巍峨陵寢,你的後人,承襲你血脈的後人再一次走上你先前的道路,希望她會比你走的更遠吧。

    作者有話要說:小劇場

    南安侯在皇陵,給輔聖公主掃墓。

    寧榮大長公主:你娘墳頭上的糙都三尺高了,兒子,你能幫你娘掃掃不? ????

    平安夜,《千山記》小劇場一個~

    江伯爵與馮飛羽海島漂流記。

    早上,江伯爵:馮飛羽,去找些吃的做早飯。  

    馮飛羽:……

    江伯爵:要我踢你下海嗎?

    於是,馮飛羽去了。

    中午,江伯爵:馮飛羽,去找些吃的做午飯。

    馮飛羽:……

    江伯爵:要我踢你下海嗎?

    於是,馮飛羽臭著臉去了。

    晚上,江伯爵:馮飛羽,去找些吃的做晚飯。

    馮飛羽:……

    江伯爵:要我踢你下海嗎?

    馮飛羽黑著臉:寧死不屈。

    江伯爵一腳江人踹下海,撈上來。再踹下海,再撈上來。三踹下海,再撈上來。

    於是,馮將軍飛羽,屈了。

    ☆、第365章 皇后之八

    龍抬頭之後,晉王先進宮卸了兵部的差使,穆延淳原是要為晉王再安排差使的,晉王道,“待出了父皇的孝,我們也要就藩了,陛下不要再給我安排差使了。此番一去藩地,再見陛下就不知何時了?”晉王望著穆延淳,笑道,“以往,那個,年輕時,大哥我總嫌你,一想到這番別離,還怪難受的。”大皇子其實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兒呢。  

    穆延淳也道,“咱們小時候,那也不過意氣之爭,我也嫌過大哥呢。”

    晉王道,“那你可別記心上。”

    穆延淳都笑了,“看大哥說的,難道大哥把先時的事還記心上不成。”

    “那不能。”

    兄弟倆說了會兒子話,晉王順利交出兵部之權,穆延淳也鬆了口氣。在晉王帶頭,刑部齊王,工部楚王,禮部七王,都交了各部之權,理由也都是一致的,這就要去就藩了,陛下早些掂掇人選,咱們交接好了,走時也能放心。

    穆延淳私下與妻子道,“虧得大哥明白,不然,他倘裝糊塗,我也不好說什麼的。”

    謝莫如斜睨丈夫一眼,笑道,“讓扶風掌兵部,陛下不就是為了讓晉王交權麼。在我這兒,還得了便宜又賣乖。”

    穆延淳嘿嘿一笑,不否認自己的心思,他兒子們也大了,得有地方安置才成。再者,藩王本也要就藩的,這六部之權,他們早晚要交。穆延淳道,“大哥說到底還是個明白人。”  

    “晉王啊,晉王有些笨,但這個笨,何嘗不是他的福氣。如悼太子,就是聰明太過了。”謝莫如道,“還有一事,先這在時,六弟妹沒法子,去了靜心庵。她年歲並不大,鐵家也是孝忠朝廷這些年,我想著,是不是讓六弟妹出來,倘她願意,另擇夫婿亦為不可。”

    穆延淳道,“那老六怎麼辦?”

    謝莫如淡淡道,“要說先帝,那也是聖明了一輩子的人,你說,最後怎麼就養出悼太子這樣的孽障來,說起來,先帝還是太過心軟。悼太子之罪,還容他親王禮下葬!陛下雖祟敬先帝,學先帝的長處就好,如先帝這般優容太過,還是罷了。六王爺不一直身子不好在榮養麼?”

    穆延淳還沒幹過殺弟弟的事,很有些猶豫,謝莫如道,“想想當初母后,倘非六皇子之故,現下母后該是何等尊榮。”

    謝莫如拿出蘇皇后一說,穆延淳那點子猶豫立刻就沒了,道,“待老六的事了了,再讓六弟妹出來。”

    “我也這麼想。”

    先帝六王爺因病過逝,穆延淳自登基起,不論政令抑或別的,皆十分寬厚,獨對先帝六王爺之死,極是冷淡。二郎過來請旨時,穆延淳便道,“六王生前對先帝屢有忤逆,為子有大不孝之過,便是先帝過身,他仍託病體之名,不能為先帝哭靈。今他病逝,以國公禮安葬則罷。”  

    二郎又問葬在哪兒,穆延淳指了個極偏僻之處。

    穆延淳這個態度,二郎看他爹的臉色,並沒有特別刻薄六王葬禮,但穆延淳本身的態度已經是帝都的風向標了,堂堂皇子,死後竟以國公禮安葬。而且,穆延淳只命內務司安排喪儀,余都沒有半點賞賜,就更甭提六王的墓地了,委實是個荒僻難尋之地。

    六王一死,晉王先慶幸自己聽了媳婦的勸,一過年便把兵部的事上交了,不然,憑老五這心狠手辣的樣兒,還不知要如何對付我呢。

    晉王很是念了回佛,就想著,怎麼趙時雨還不回呢!

    哎,這等關鍵時候,有時雨商量才能穩住心哪!

    料理了六王,悼太子早便自盡,穆延淳深覺母仇得報,可告慰母親在天之靈了。

    至於六王妃之事,穆延淳特意給了鐵家一道聖諭,說的就是六王與六王妃的親事,聖諭里說六王妃尚且年輕,可守一年喪,另行婚配,兩不相干。

    鐵家感激涕零的給聖旨磕了三個響頭。

    有個清流便說六王妃該為六王守節,穆延淳早有準備,道,“我朝不同於前朝,太祖立國時便說,前朝風氣閉塞,實不可學。自太祖,到先帝,都從未鼓勵婦人守節,何況江南多年戰事,人口凋零,哪個地方人口有增加還為政績呢,在民間,尚且鼓勵守寡婦人再嫁。皇家為民間表率,六王妃倘願意為六王守節,王妃尊榮自然得享。倘她願意改嫁,去王妃尊號,一應誥命收回,也就是了。”  

    朝中清流嘟囔了幾句,見穆延淳都說要收回王妃尊號,大家也就不說別個了。

    眼下理是春闈在即,穆延淳對於自己登基後第一次春闈還是相當重視的,再由於他從掌事皇子時便掌過禮部,上科春闈也是他做的主考,故此,穆延淳自己便經驗豐富,對賀尚書要求也比較高。

    賀尚書從封疆大吏轉為一部尚書,原是升遷的好事,但短短數日,就不知熬白了多少頭髮,便知內閣輔相如何煎熬費神了。倒是賀夫人成天神采奕奕,不為別個,她家孫女這個月都被召進宮陪皇后說話兩回了。賀尚書也知此事,他自是願家裡出一位王妃的,故此,當差上越發精心,希望能給孫女加分。

    與賀尚書家孫女一個待遇的還有唐家的姑娘,永定侯府崔家姑娘,永安侯李家旁支的李家姑娘等,雖出身各有不同,但也皆是帝都數得著的人家了。

    文康大長公主私下與丈夫道,“可惜咱家女孩兒太少。”不然,怎麼也輪不到旁支出頭的。

    永安侯笑道,“世間好事,哪能都被咱家占了。如今這般,已是大善。”

    “你呀,知足常樂。”文康大長公主也沒什麼不滿意的。她兩子皆為侯爵,於朝倍受重用,她自己是先帝嫡妹,今上姑媽,尊榮已極。  

    “也沒什麼不樂的。”

    文康大長公主同丈夫商量想讓二孫子李昶尚主之事,問丈夫的意思,永安侯想了想,道,“大公主自幼養在皇后娘娘膝下,陛下只此一女,帝後皆視若掌珠,誰要是能尚大公主,當真是好福分。”

    “你盡說這些個廢話有什麼用?”文康大長公主橫丈夫一眼,“我是問你,這事可不可行?”

    “大公主的好處,你看得到,自然人人也看得到。阿昶是次子,論出眾也不算拔尖,尚主之事,還是算了。”

    “就一點兒希望也無?”文康大長公主很有些不甘心。

    永安侯嘆,“我的殿下,阿初是世子,娶妻林氏。阿昶比阿初小兩歲,倘尚大公主,我只怕日後事多。”

    文康大長公主心頭一跳,知道丈夫說的是,倘二房強過長房,且大公主為陛下愛女,怕是要就爵位起爭端。文康大長公主道,“阿初阿昶都不是這樣的人。”

    “想一想老承恩公府,長房二房以往也挺好,二房尚寧榮大長公主,最終長房失爵。”  

    文康大長公主見丈夫不樂意,也只得不再提及此事。

    永安侯直接把二孫子運作到南安州二兒子那裡去了,永安侯府一向都是武將之家,孩子們大了,當各自有所安排方好。

    春闈在即,謝莫如卻是收到一個極壞的消息。

    段四海派使臣寧致遠來帝都,解釋一下江行雲在海上失蹤一事。

    寧致遠很久沒有來過帝都了,見帝都繁華富庶較記憶中更甚,卻沒心思欣賞一二。委實是,江行雲失蹤一事,不大好交待。

    當然,寧致遠也準備了優厚的條件,想來亦可令朝廷滿意。

    鴻臚寺卿上稟穆延淳,穆延淳初聞江行雲竟然失蹤了,連忙召來寧致遠一問,這事兒,寧致遠說來也不全是他們的責任,江行雲與馮飛羽打鬥中落海,再找吧,怎麼找也沒找著,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穆延淳問,“馮飛羽身邊人呢?”

    寧致遠道,“只有一個商月,小臣已為陛下帶了來。”

    穆延淳道,“你,再帶著那個商月,與朕一道去與皇后說說此事。”  

    寧致遠恭敬應下,心道,情報里都說這位陛下在未登基時就頗為懼內,江南之戰時,寧致遠不幸被朝廷俘虜,頗是吃了些苦頭,彼時瞧著穆延淳不似懼內之人,不想倒是真的。

    寧致遠平生第一次去鳳儀宮,鳳儀宮較之昭德殿更多了幾分精緻秀美,尤其正殿前兩株冠蓋亭亭的梧桐樹,正值暮春,梧桐葉翠綠欲滴,輕風徐來之際,樹葉嘩嘩作響,在寧致遠聽來,如同最輕柔的海浪。

    當然,在見到謝皇后的時候,寧致遠就完全沒有海浪的想像力的,他覺著,謝莫後的眼神如同暴風雨前夕的寧靜。放皇后道,“好了,事情我清楚了。把商月留下,寧使臣可以回去了。”

    寧致遠道,“我國亦為幫助搜尋江大人的下落的。”

    謝皇后揮揮手,寧致遠恭敬退下。謝皇后看向商月,聽聞此人是馮飛羽身邊的二把手,怎麼生得這麼幅娘娘腔的模樣,謝皇后道,“與我說說,這些年,你與馮飛羽都躲在哪裡?”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9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