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3頁

    謝莫如給謝太太行過禮,道,“聽素馨說寧太太來了,想見我。”

    世間如此直率講話的,寧太太僅見,她簡直不知要說什麼好了。謝太太與謝莫如打交道的時間久,微微一笑,並不介意,指了指寧太太道,“是啊,這就是寧太太。你是頭一遭見她,論起親來,我們還有表親呢。”

    謝莫如坐在謝太太下首,寧太太在她對面,略一抬眼看向寧太太,微微頜首,算是打個招呼,淡淡道,“想必您今日是以姨娘之母的身份過來的,恕我不好行禮,以免誤會。”

    寧太太這把年紀,經的見的也多了,這點兒難堪,不算什麼。此際定一定神,反而滿是歉意道,“我這個女兒調理下人無方,衝撞了大姑娘,我做母親的,既知道了,心下很是慚愧。過來看看大姑娘。”

    “既是下人之過,您無需慚愧。”見寧太太定力不錯,謝莫如再插一刀,輕描淡寫道,“女不類母,多矣。”

    女不類母。

    通俗的說法就是,您閨女和您可半點兒不像啊。這句話,多是指性情不像。  

    像這句話,被謝莫如在此時此地說出來,再加上謝莫如望向寧太太那淡然中帶著譏誚的目光,則真真切切的表達著另外一個意思。寧太太正經八百的正房!嫡妻!寧姨娘是她親閨女,可寧姨娘是啥?偏房!姨娘!妾!

    寧太太此刻的感覺,就不是一臉灰了,完全是臉上著了一巴掌,火辣辣。

    看,話不再多,夠狠就行。

    謝莫如很顯然已經超越狠的境界,簡直是狠辣。

    寧太太這把年歲,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老人家忍住難堪,滴下兩滴淚,道,“大姑娘這樣深明大義,我既寬心,又愧疚。”她老人家並不是謝莫憂那種淚流滿面的流法,眼淚剛剛滴下便已拭去,便顯得格外真摯,寧太太愈發懇切道,“大姑娘這般心胸,委實令老身敬佩。”

    “您太客氣了,您能特意跟我來說明此事,該是我感激不盡。”謝莫如看書時就知,對一個人一件事做出總結的話,往往是最後一句話。寧太太已經對她做出“深明大義,心胸開闊”的總結陳詞,可見是急著結束話題,便知這人心緒受擾,不欲多言。不然,起碼應該多收買她幾句,謝莫如卻不能叫寧太太如願,她迅速說道,“您是知道的,這世上雖有禮法,倘萬事皆按禮法而行,世間也就不會有諸多事端了。知道姨娘無奪嫡之意,我很是開懷。我祖母還在,這內宅,總是安穩的。只是,我是坐井觀天的人,不知外頭的事。內宅如何,終是外頭來定。您家是帝都名門,寧大人亦是朝中重臣,先時,我時常擔憂寧大人心疼姨娘,有朝一日逆轉嫡庶。如今,聽您親口說姨娘並無此意,還特意與我道歉,想來,您家亦無此意,對吧?”  

    剛剛謝太太說要請寧姨娘歸家時,寧太太也未如此坐立難安,她幾番想打斷謝莫如的話,可未等插上嘴,謝莫如已經說完,就等著她回答了。寧太太面紅耳赤,連連擺手,“大姑娘,這話可不能隨便說。再沒有的事。”

    謝莫如唇角一彎,露出一抹淺笑,她那眼神,那姿態,那口吻,是剛剛寧太太真摯懇切的n次方,她道,“那我就放心了。我與母親的性命,全靠您家手下留情。”

    “大姑娘,你實在想多了。寧家斷不敢有此意。”重複性的保證,我家是盼著你母親能早知歸西來著,但我死都不能認啊。因被謝莫如一語說中要害,寧太太急需一些佐證來證明她家絕對沒有奪嫡之念,謝莫如已經再次道,“我知道了。您原諒我多思多慮吧,這天下誰不知道呢,我母族已經無人,我母親足不出戶,我的外祖母寧平大長公主也已過逝,我一個女孩子,既不姓方也不姓穆,我姓謝。那些往日恩怨已與我而關了,唯一讓我憂慮的就是,我母親住在杜鵑院,她唯一的身份就是父親的正室,這個身份,唯一擋住的人就是令愛了。”

    “在陳嬤嬤說出那句話時,我不得不為母親的安危擔憂。儘管父親母親是御賜的親事,那也只是在母親活著的時候,不是嗎?”謝莫如長眉微蹙,說出的話愈發令寧太太如坐針氈,“今日,能得見太太,我因禮法不能向您行禮。不過,您一定得相信,我心中充滿感激,多謝您家願意遵循禮法,使我母女性命得以保全。”  

    寧太太出身高門,嫁入大戶,除了流放的歲月,人生幾十年再未經歷如此境地。她老人家知天命之年,第一次知道,生命竟有如此不能承受之難堪,臉卻漲的如同一塊紅布,寧太太急切之下,竟指天為誓,高聲道,“大姑娘,倘寧家敢有此意,天厭之!”

    寧姨娘搖搖欲墜,要不是素藍不著痕跡的扶她一把,她得癱地上。

    謝莫如點頭,認真道,“我信,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說完這話,謝莫如歡快起身,對謝太太道,“太太,請諒我無禮,我得趕緊回去與母親說,以後可太太平平過日子了。您好生招待寧太太,恕我不便相陪了。”說完,她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速度之快,謝太太只來得及“誒——”一聲,謝莫如已不見了蹤影。

    ☆、第30章 離間

    謝太太哪怕聽次子屢次說起謝莫如怎樣出眾,就是丈夫也在言語間對這個長孫女多有另眼相待之意,但謝太太還是第一次親眼所見謝莫如手段之凌厲。

    以往彈壓謝莫憂不算,那不過是姐妹間的摩擦罷了,謝太太一語便可彈壓平息。便是上遭謝莫如應對過來致歉的李氏,在謝太太看來也只能算言語相宜。均不及此遭雷霆手段,直接把寧太太轟成渣。  

    要知道,寧太太親來謝府,那絕對是帶著巨大自信才來的。這位婦人,自幼出身大家,二十八年前嫁予當時金科榜眼,然後,其夫官場起落,榮辱相隨大半生,眼瞅著知天命的年紀,她來謝府,一則是要擺平閨女先時犯過的過錯,二則是想借著失勢的杜鵑院來刷一刷自己的人品值。但,事與願違,人品值沒刷成,反倒叫謝莫如三兩人下給整得里外不是人,顏面全無。

    太厲害了。

    謝太太簡單驚心。

    她與寧太太相知大半生,不是不了解寧太太,別看一有事兒就愛掉個淚啥的,其實心比鐵石,剛硬的很。這位表妹,可不是沒手段的人哪,結果,渾身解數竟未能施展便被謝莫如逼入絕境。

    此刻,謝太太是真的相信謝莫如未將寧姨娘放在心上了,連寧太太這正四品的恭人都能在她面前吃了癟,寧姨娘簡直都不能稱之為對手,謝莫如又如何會放在心上。

    寧太太告辭的時候,那神態,可以用支離破碎來形容。謝太太安慰道,“表妹莫要多心,小孩子家,都是想起一出是一出的。”

    寧太太滿嘴苦澀,滿心苦水,卻是有苦說不出啊。她能一千次一萬次的表白自己,我家對正室沒有野望,可這話,說出來本身就帶了嫌疑。何況,謝莫如剛剛那一番唱作俱佳,簡直就是篤定了她家要怎麼著方氏母女,倘方氏有個好歹,那肯定是他寧家做的。  

    這種推斷,簡直是摧心肝啊!

    難道方氏要突發什麼急病,一命嗚呼,也是她寧家的干係?

    是的,在謝莫如的推斷中,就是這樣。

    謝莫如都說了,我母親現在唯一的身份,就是父親的正室。而這個身份,唯一擋住的人就是令愛了。

    所以,哪怕方氏有了好歹,為了洗脫嫌隙,那麼,寧家還不能支持寧姨娘扶正,不然就更惹人懷疑了。

    寧太太大半輩子也未見過如此毒辣之人,那些該死的下人,有沒有長眼睛,還說此女傻不拉唧!寧太太看,當初說這話的都是瞎子!

    當然,她閨女,起碼也是個半瞎!這麼厲害的嫡女,哪怕方氏不出門兒,你也得小心應對啊!哪怕不夠小心,你眼睛也不能當擺設,叫人傳遞我錯誤訊息啊!我要知道謝莫如這般手段,我萬不能在這滿屋丫環婆子面前想將她的軍,最起碼,不會如此沒臉!

    如同謝太太了解寧太太,寧太太一樣了解謝太太,應對謝太太,她有十成十的把握,只看兩家多年交情,還有她家老爺的官位,再怎麼著,謝太太總會給她個面子。

    但,謝莫如不一樣,她一進門就說,您是以姨娘母親的身份來的,恕我不能給你見禮了。直接先壓了寧太太一頭,您誰啊,我不認識,第一次見,我就知道您是姨娘之母。我父親妾室的母親,我都不能給你行禮,不然怕有誤會。  

    是啊,謝太太會給她面子,但從禮法上論,謝莫如可沒這般忌諱,她年紀小,她還有嫡系的地位,更要命的是,哪怕方氏在杜鵑院足不出戶,那仍然是寧平大長公主的女兒。而大長公主,正是謝莫如的外祖母。

    血緣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就像寧太太,再怎麼惱怒閨女不爭氣,還是得過來替她說項。就像寧平大長公主已經過逝,可方氏仍然安安穩穩的住在杜鵑院,朝夕供奉,一如往昔。方氏能活的這樣安穩,便是其母遺澤所至。就是謝莫如,她明明白白的說出來,我既不姓方也不姓穆,我姓謝。但是,寧太太最終忌憚的仍是謝莫如身體裡大長公主那一系的血脈,如謝莫如所說,方家已無他人,大長公主業已過身,表面上,杜鵑院身居劣勢,可實際上,寧家的強勢會讓人認為,她家的確是在欺凌母族失勢的母女二人。

    如果杜鵑院真的失勢,寧太太便真是欺凌了,她也不怕。軟柿子麼,誰都能捏一捏。但,倘杜鵑院真的失勢,方氏又如何能過得如此安穩呢?

    不是謝家真的就嫡庶尊卑如何嚴明,哪怕講究嫡庶尊卑,也不必把方氏當祖宗一樣供奉著吧?

    是陛下。

    陛下希望方氏活著。

    活著,不是有口氣兒就行的那種苟延殘喘,還得衣食住行,一如往夕的那般,有尊嚴的活著。  

    所以,即便方氏從不出杜鵑院,謝家也不敢有半分慢怠於她。因為方氏倘有個好歹,皇帝就要問一問緣故了。

    原本,寧姨娘走的也是“得實惠”的低調柔順路線,方氏是正室如何,寧姨娘得謝松專寵,孩子都生了三子一女,慢慢得到謝太太的認可,還有了賢惠的名聲,待方氏一閉眼,便可正位。當然,倘方氏死不肯閉眼,那也無妨,方氏沒有兒子。

    一切順遂至極,直到陳嬤嬤這豬隊口出妄語。這種事,人人心裡都有個計量,但,不能說。

    陳嬤嬤一說,謝家勢必要表明自己的姿態,而為了表白自身嫡庶分明,謝家就得重懲寧姨娘。

    而寧家,更是萬不敢認有此狼子野心。所以,寧太太得過來辯白此事,為女兒申辯事小,見不到方氏,取得謝莫如的諒解也很重要。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