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2頁

    太子妃把這些女眷們分批次邀來喝茶賞花話家常,當然,只要是腦子沒病的,都會激動榮幸的過來東宮給太子妃請安。然後,她們來了會發現,太子妃與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或是她們熟悉的家鄉風俗,或是帝都逸事,或是兒女子孫,總之,每個人會覺著,嘩,原來咱們被太子妃關注了啊。

    有見識的如蘇相夫人李相夫人,心下更是欣慰的了不得,想著,沒想到咱們還能活著見到皇室再出現一位靠譜的女主人,真箇死也瞑目了。

    當然,這樣想未免對悼太子妃有些不大恭敬,但也不知是謝莫如早便先生奪人的緣故,還是謝莫如血統的緣故,或者是一些說不上來的莫明其妙的原因吧,縱她們知道,謝莫如不比悼太子妃好相處,但,不得不承認,謝莫如絕對比悼太子妃更有太子妃的威儀。

    哪怕她談笑時和顏悅色,一幅絕好相處的模樣,但你就是不敢小瞧她不敢輕視她,你會不由自主的心生莊嚴,端謹。

    饒是蘇相夫人也要在心裡感慨一句:不愧輔聖之後。

    然後,讓蘇相夫人更加感激的是,太子妃在召見諸王妃時,還特別召見了安平郡王妃,與安平郡王妃道,“你母妃近來深居簡出,篤信佛事,我也不好打擾她。倒是你,閒了只管進宮來,咱們娘們說說話。”  

    不論太子妃是作態還是真心實意吧,總之,太子妃有這麼個姿態,蘇相夫人就感激不盡了。說來真是坑,安平郡王成親時悼太子尚在位,安平郡王身為悼太子嫡長子,穆元帝親自指了蘇氏女為正妃,蘇家也是樂意的。可尼瑪,安平郡王妃嫁過去沒兩年,悼太子就倒台了。好在,穆元帝心軟,安平郡王是悼太子嫡長子,還得封了郡王爵,孫女就由太孫妃成了郡王妃。

    穆元帝在位時,安平郡王是不必愁的,可為以後想,能與東宮交好,於安平郡王絕對是有益無害的。

    太子妃擺出這樣的姿態,蘇家也得承太子妃的情。

    就是穆元帝得知此事,也說不出二話來,尤其他老娘見到安平郡王妃只知道說,“哎,哀家還念叨你呢。”你念叨人家,可安平郡王出孝這些日子了,也沒見你宣安平郡王妃進宮啊!

    穆元帝是能幹,可穆元帝也不能把女人差使都兼了。再者,悼太子之死,穆元帝心下清楚明白,倘是真心疼安平郡王,就不能對安平郡王系太過親近寵愛。所以,安平郡王出孝後,穆元帝都沒給安平郡王安排差使。但這並不包括他娘不能宣召安平郡王妃,結果,他娘硬是半絲動靜皆無。

    相形之下,有個靠譜的太子妃,穆元帝都覺著輕鬆不少。  

    太子也是好人做到底,提及安平郡王,“先時他守孝,今孝期既滿,安平是父皇長孫,該給他安排個差使。”

    穆元帝問,“你覺著安平郡王去哪個衙門好?”

    太子顯然也想過的,道,“父皇看,宗人府如何?”

    “宗人府老七管著呢。”

    太子笑,“先時是讓七弟去宗人府歷練一二,自大婚後,七弟也愈發老成了,禮部還沒有掌事皇子,不若讓七弟去禮部。安平年輕,以往沒掌過實缺,先接掌宗人府。待他都熟了,再換別個衙門也使得。”

    穆元帝面上露出一絲笑意,道,“這就很好。”

    太子又道,“八弟九弟也到了大婚的年紀,外頭王府得讓工部擇扯,開始籌備了。還有八弟九弟的親事,父皇得指婚了。再者,阿棟與大郎同齡,他親事早指了的,該讓欽天監擇吉日,把親事辦了。”

    太子有條不紊的說著,“還有一事,北涼王太子說仰慕我朝文化,想去國子監念書,修習我朝學識。”  

    穆元帝笑笑,“王太子既是想去,就讓他去吧。”

    穆元帝又道,“紀容去歲來帝都述職,因到年下,朕就留他在帝都過年了。北靖關那裡離不得人,讓紀容去北靖關吧,把趙時雨叫回來,去你詹事府做個學士,如何?”

    太子笑道,“趙大人狀元出身,既有文採風流又能辦實差做實事,這樣的人,只要父皇捨得,給多少,兒臣也不嫌多。”

    穆元帝笑道,“朕留他在身邊多年,他是個穩重人,難得心正。”

    太子又表示了一番對趙時雨的欣賞,回東宮同媳婦私下說,“趙時雨與大哥一向走的近。”

    謝莫如道,“做臣子的,有私心再正常不過,只要不是不安好心,可用便可。倘殿下不用他,疏離他,才是把他完全推給大皇子呢。何況,趙大人親近大皇子之事,陛下既知道,不也一樣用他麼。”

    太子本也不是個小器的,他夫妻二人老夫老妻這些年,太子抱怨一句,覺著心下暢快,就去辦他爹交給他的差使了。

    只是,剛進四月,西蠻著使臣來朝,送來訃告:和柔公主於三月初在西蠻王宮因病過逝,同時,使臣再向朝廷遞交了西蠻王請求聯姻的國書。  

    和柔公主過逝,除了趙國公府,估計沒人傷心。

    眼下朝廷要商量的,是還要不要與西蠻聯姻之事。

    當然,宮裡現下沒有適齡公主,就是有,憑穆元帝這自詡絕世好爹的,他也捨不得親閨女去與西蠻和親。不過,公主們嫁了,還有郡主不是?不說別個,悼太子就有閨女未出閣,大皇子三皇子府也有適齡郡主……朝中一吵吵貴女和親之事,大皇子妃三皇子妃險些嚇癱了,悼太子妃沒啥反應,主要是,悼太子的郡主是庶出,親娘不是悼太子妃。而,大皇子妃與三皇子妃,可是有親生閨女的啊!

    東宮也有個憂心忡忡的徐側妃,近些天恨不能一天八遭的到謝莫如面前服侍,就是擔心昕姐兒的前程。畢竟,太子之女,比親王之女更加貴重。

    謝莫如一向不喜側室在身邊,她身邊侍女多的是,哪個都比側室服侍的好。再者,把側室當奴才,不是謝莫如的做風。謝莫如給徐側妃一句準話,“你只管安心,不是昕姐兒。”

    徐側妃感激的給謝莫如行一大禮,然后里里外外的說太子妃慈悲的大好人啥的。想徐側妃也是出身,行事向來委婉,今為兒女,也能拍出這樣直白的馬屁,真叫謝莫如感嘆一聲,天下慈母心了。  

    謝莫如覺著,她對於一個為了女兒而誠惶誠恐的母親時,總有一點心軟。

    徐側妃屬於近水樓台型的,她在太子妃面前夠恭順,得了準話,便繼續安分著去了。大皇子妃三皇子妃就要每日都來東宮坐一坐了,都說自己閨女老大該尋婆家了。大皇子妃家溫安郡主的確是年紀不小了,當初穆元帝賜了趙家的親事,結果,趙欽死在北靖關,這親事也就黃了。溫安郡主另行指婚是一定的,而且,溫安郡主年歲委實不小,都十九的大姑娘了。最讓大皇子妃鬱悶的是,她去婆婆那裡請安,談及西蠻和親之事,趙貴妃還要說,“當初要是溫安與欽哥兒大婚,也就沒現下煩惱了。”你說把大皇子妃鬱悶的,要是閨女嫁了趙家,現下就是寡婦了,比遠嫁能強多少!

    無法與婆婆交流的大皇子妃乾脆來謝莫如這裡拉關係,說的話都是,“閨女都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啊,要是兒子,我不擔心,好賴的,他娶進一個,我看顧他直到我閉眼。閨女不一樣,閨女是要嫁出去的。當娘的,一輩子不放心。”

    三皇子妃心照不宣的接口道,“是啊,尤其她們姐妹,比不得公主尊貴,公主以後是可以開府的,再如何,自己當家做主。她們姐妹嫁到公婆家,以後好壞,全靠自己。待日後咱們就藩,一輩子還能見幾回呢。”三皇子妃說著,自己傷感起來,不禁紅了眼圈兒。她閨女還小,十四歲,可這該死的西蠻王此時求親,也很危險的好不好。、  

    謝莫如聽大皇子妃三皇子妃訴了一通苦,晚上就問太子,“和親的事,到底定下來沒有?”

    太子道,“哪裡有合適的人選呢。”

    穆元帝是絕世好爹,這種對兒女的寵愛很幸運的延續到了孫女的身上,穆元帝當初捨不得閨女,現下也捨不得孫女。因老穆家孩子金貴,所以,穆元帝一時沒有合適人選。

    謝莫如便明白,穆元帝是又打算送哪個朝臣的閨女過去了。

    讓誰和親,謝莫如都無所謂,只要不是昕姐兒就成。不過,謝莫如本身就反感和親,她道,“和親能有什麼用?這些年,咱們與西蠻也沒斷了兵事,無非是送西蠻王一個女人與許多貴重嫁妝罷了。有了這些銀子,還不如補貼了兵部,多打造些兵器,把西蠻趕出糙原,也省得煩惱和親之事。”

    “我也不看好和親,說來不過是面子上的和氣罷了。”太子道,“聽宜安駙馬說,西蠻王正妃就有四個,和柔公主也只是西蠻王的王妃之一罷了。”

    謝莫如微微頷首,與太子道,“既如此,教你個乖,這幾天大嫂三嫂見天的來我這裡說話,就是擔心幾個侄女。大嫂三嫂擔心,大皇子三皇子都是做親爹的,一樣的心,殿下就與兩位殿下透個信兒,也叫他們安心才好。”  

    太子拍拍腦門,“這些天事情不斷,我倒沒留意這事兒。”

    謝莫如笑,“都是小事罷了。”

    知道穆元帝沒有拿自家孫女和親的意思時,整個皇室都放心了。

    當穆元帝重新冊封了一位和順公主時,謝莫如正在同紀容紀將軍的太太說話。謝莫如正式冊封后有個好處,穆元帝把所有該他娘承擔的事務,都名正言順的轉嫁到了太子妃身上。譬如,大將要去赴任,宮中要見一見將軍的夫人之類的事。

    這事按理太后出面更好,可有了太子妃,就是穆元帝也認為,太子妃更適合接見朝中誥命。

    不要以為太子妃就是個職銜,事實上,太子妃身上的責任,不一定就比儲君輕。

    胡太后做這事做的七零八落,好在,大家都知道她是個什麼出身,且人又年邁,只得忍了。如今太子妃接手此事,諸誥命都覺著皇宮的空氣都不一樣的味道了。

    紀太太江氏因是三婚,且,紀容將軍官位不算太高,出身亦是微末,故此,倆人在帝都社交界不大吃香。謝太子妃倒是挺喜歡紀太太,與她說了不少北昌府的事,包括北昌府的氣候飲食之類,然後,謝太子妃將話一轉,轉到了北靖關上,與紀太太道,“眼下北靖關還算太平,但,北涼王太子在帝都,想來北涼國的攝政親王也是明白的。先時他要穩定朝局,必會以安內為先。待他把國內局勢穩定了,北靖關必然多事。你們在那裡,凡事多留心。”

    紀太太認真聽了,難得的,她還能接兩句話,她道,“我聽將軍說,北涼國小,一向無外侵之力。就是一樣,今西蠻王去歲剛娶了北涼公主為王妃,只擔心他們狼狽為jian。”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