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頁
謝皇貴太妃這樣的心性,又怎堪為後位?
不得不說,穆元帝生前將她放到貴妃之位,眼光頗是精準。
謝莫如離開了死寂沉沉的慈恩宮,秋日將至,儘管慈恩宮華貴富麗一如往昔,但在這秋風中,似乎愈發蕭瑟起來。謝皇貴太妃的眼淚與道歉絲毫不能令謝莫如動容,而謝莫如,亦沒有半分想與謝皇貴太妃談一談當年的意思。
謝皇貴太妃的一生,其實已經走完了,雖然她還活著。
但她的一生,真的已經結束了。
溫慶郡主與北涼王太子之事已成事實,其實,整個帝都,除了謝皇貴太妃,就是謝家也沒什麼反應,如謝柏所說,“北涼王太子倒也值得郡主下嫁。”
謝柏搞一輩子外交的人,他比所有人都更明白這場聯姻的利益所在。
倒是晉王於藩地得知此事,頗是慶幸,與晉王妃道,“老五待我還不錯,提早給咱們溫安指了婚。”
晉王妃亦道,“是啊。”溫慶郡主之事,別人沒感覺,同為藩王妃同有親生女的晉王妃卻是感觸頗深,雖北涼王太子現下還在帝都,但終有一日是要復國的,在此情勢之下,哪個做親娘的願意女兒遠嫁到北涼國那樣的地方呢。
如齊王妃就正在跟齊王哭訴,“那北涼國,地處極北,冬天能凍死個人,聽說國內吃食都不寬裕的窮地方,閨女去了,要如何過活呢?”
齊王勸道,“你也想得忒遠了,北涼雖在北面,也不是你想的那樣,別的沒吃過,北涼產參,北涼參你也吃過的。再說,其紙張、米稻,也多有可取之處。倘若如你說的那般,北涼國的百姓早餓死了呢。何況,現下北涼王太子還在帝都,且有得住呢。這樁親事,雖非我想,但你回頭想一想,溫慶嫁過去就是太子妃,日後便是王后,生的外孫亦是一國之主了。”
齊王妃泣道,“哪裡有殿下說的這般容易。”
“你別不信。”齊王拿出帕子親為齊王妃拭淚,溫聲道,“你以為北涼王太子如西蠻王一般麼,他現下在我朝住著,以後還要靠我朝復國,自然不敢拿大的。咱們溫慶,雖比不得端寧公主的身份,也是堂堂藩王郡主,倘不是要緊聯姻,陛下不會單點了溫慶。你想,與西蠻聯姻,一個罪臣之女就打發了。溫慶雖是郡主,也有郡主的分量,北涼王太子如何敢虧待於她呢。就是想想以後,是為一國王后好,還是為臣婦好,起碼地位上還是王后占優吧。”
齊王妃此方略好些,道,“畢竟閨女出嫁,我這裡嫁妝也預備了好些,咱們能不能去帝都觀禮呢?”
齊王笑道,“哪裡這麼急了,我給陛下去封摺子,看陛下如何安排吧。”
齊王妃強忍心酸應了。
齊王心下嘆口氣,這親事他想都未想過,要說好,現下在帝都還好,可女兒以後是要去北涼的,一旦去了北涼,怕是生不得再見。但從政治上考慮,這樁親事並非沒有可取之處,這畢竟是他閨女,聯姻聯好了,亦是與國有功。就是閨女自己,能把北涼王后的位子坐穩,日子也不會差。
齊王這麼想著,又去同閨女說了一番聯姻之利弊所在。
反正親事都定了,就得往好裡面想,更不能心存怨懟,朝廷需要這樁聯姻,可閨女一旦嫁了,日後何嘗不需要朝廷做倚仗呢。
齊王的奏章很快送到朝廷,昭明帝看後龍心大悅,直說三哥明理。
謝莫如笑,“齊王齊王妃都是明白人。”
“朕讓欽天監算了吉日,定在明年三月,待過了年就讓齊王夫婦來帝都觀禮吧。”
謝莫如道,“這也好。”
北涼王太子得此賜婚,亦是歡喜,進宮謝了回恩。
借著給北涼王太子的賜婚,昭明帝同時給四兒子五兒子賜下親事,四郎賜婚唐氏女,五郎賜婚賀氏女,岳父皆是外在為官,但唐氏女曾祖父為內閣首輔唐相,賀氏女祖父亦是內閣為相,今禮部賀尚書是也,皆是內閣重臣。兩位姑娘不必說,是經謝皇后親自考察過的,自是出眾之人。
北涼王太子的賜婚是舉朝樂見,但四郎五郎的賜婚就頗出乎人們的意料了,在權貴圈看來,謝皇后娘家不是沒有適齡淑女,今謝皇后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昭明帝為她,秀女都不選了。但,謝皇后可不是沒有遠見的人哪,這位在昭明帝成就帝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元配皇后,唯一的缺憾就是沒有自己的嫡子了。權貴圈的分析是,謝皇后看哪個庶皇子順眼,怕就要將娘家侄女許配給哪個庶皇子的。以此,增加庶皇子與嫡母之間的聯繫。
原本,人們看好的六郎六皇子。
但,先帝臨終前,特意給六皇子賜了蘇氏女為妻,這婚事,是再改不得的。
因有此賜婚,六郎原本在諸皇子中的大位侯選人排行榜中下降了兩位,人們的眼睛就盯在四皇子五皇子的身上了,看這兩位皇子中哪個能得嫡母謝皇后青眼。不想,此次昭明帝賜婚,竟是選的唐氏女與賀氏女,而不是謝氏女。
這就說明,謝皇后在皇子妃一事上完全退出。
實在太過出人意表。
不要說權貴圈,但是宮裡徐淑妃於賢妃二人聽到四郎五郎兩位皇子的賜婚,也是沉默半晌,輕輕的嘆了口氣。
不要以為謝皇后完全退出皇子妃一事是好事,這或許也說明,在謝皇后自己沒有生出嫡子之前,她的選擇不會有分毫的動搖。
而謝皇后還能生出嫡子麼,這位皇后專寵幾十年,今都四十有一了,倘她能生,怕早就生了。
處於焦眼所在的六郎很是平靜,他還在念書,以前什麼樣,現下仍是什麼樣。如今,兩位兄長得了賜婚,六郎自然也要過去恭喜了一回。
尤其四郎的賜婚,四郎的伴讀中便有唐氏子弟唐曉,因小唐先時在王府當差,小唐是唐曉的叔祖,所以大家常稱唐曉為小小唐。大家都笑,“先時是伴讀,現下成大舅哥了。”四郎娶的就是唐曉的妹妹。
昭明帝為四郎五郎賜婚後,朝中便有御史上奏章,請昭明帝早立太子早定國本。
昭明帝道,“朕初登帝位,愛卿們就急著立儲了,朕知愛卿們忠心,此事暫且不急,倒是諸藩王就國後,各部已無掌事皇子。皇子們也大了,該學著當差了。”然後,大郎安排到禮部,二郎自內司務出來,安排到戶部,三郎依舊在兵部,四郎五郎,一個工部一個刑部。以前大郎三郎是跟著叔伯們做事,現下都成了一把手。
至於立儲之事,暫且擱置。
昭明帝用早膳時將此事與謝皇后說了,謝皇后笑,“大臣們這也太急了,孩子們都還小,縱是要立儲,也不急於一時啊。”
“可不是麼。”昭明帝道,“總要看一看賢愚如何?”
“陛下說的是。這事還當慎重,儲位非同小可。不說別個,先帝因何過身,追根究底還不是因悼太子之事傷了龍心龍體麼。這儲位,倘給了撐不起來的孩子,就不是愛他,而害了他。”謝皇后道,“我說句不當說的話,咱們沒有嫡子,幾個孩子說起來,都是庶出。雖有子以母貴的說法,陛下倒是不必考慮諸妃嬪,我知道她們的,她們也不懂政事機要。要依我說,陛下不妨細辯幾個孩子的資質,看誰好,多給些機會,慢慢兒的就能顯露出來。就如同當年陛下一般,陛下先治閩地,大敗靖江。其後,收復江南,戰功之盛天下皆知。當年,先帝立您為儲,朝中百官擁戴,如此,水到渠成,就是如今的幾位藩王,哪個不是心悅誠服呢。”
“我也是這樣想。”打發了宮人內侍,昭明帝悄與妻子道,“六郎年少,他畢竟是跟著你長大,身份上就有所不同,當初也是他代父就藩,只是,儲位不比藩位,還是要再大些,才好斟酌。你心裡有數就行,別說出去。”
謝皇后好笑,夾了一筷子小青菜給昭明帝,“我曉得。”又道,“我雖養他長大,當時也是有緣由的,凌霄不喜這孩子,我卻是見不得這種生而不養。可話說回來,這儲位容不得半點私心,陛下只需考慮誰更合適,不必想多餘的。陛下不論相中了誰,都是我的孩子,都要叫我母親。”
昭明帝心下熨帖,深覺妻子可親可敬。
夫妻倆說一回儲位,待用過早膳,昭明帝就提起閨女與忠勇伯之事來,謝莫如笑,“忠勇伯頗是知禮,我問過端寧的嬤嬤,教的也很是認真。”
昭明帝道,“這成親做夫妻,要的可不是認真。倆人之間,到底有沒有好感?”
謝皇后將一盞茶塞丈夫手裡,嗔道,“可急什麼,你倒是聽我說呢。”
“好好,說。”昭明帝喝口茶,洗耳恭聽。
“咱們端寧還是小姑娘,忠勇伯可是二十五的人了,大咱們端寧八歲,這男人要是想哄小姑娘,多的是手段。倘忠勇伯不尊重,那也是不行的。先得人品好,這才是第一關。如今忠勇伯舉止有禮,可見是個知禮的。他人品先過關,才能繼續教端寧,待過些日子再看,如果端寧對他有好感,再問問忠勇伯的意思,這做親事,總得兩人都樂意才行呢。”謝莫如道。
昭明帝點頭,“這事兒,還就得你們婦道人家來,你們心細。”
謝莫如笑,“反正我是想多留端寧兩年,慢慢兒來吧,忠勇伯於男女一事上,也有些冷淡,必得叫他開個竅才好。”
昭明帝深以為然。
嫁閨女可不是娶媳婦啊,兒媳婦不滿意還能換,這女婿不滿意,當然,也能換,但,昭明帝還是盼著女兒能順心順意。
說一回兒女親事,昭明帝就說到秋狩上來了,謝皇后道,“宮裡都誰隨駕,陛下可有數?”
昭明帝道,“自然是你隨我去了。”
“這我如何不知,我是說淑妃賢妃她們。”謝莫如道。
不得不說謝皇后提此事的時機,剛說完儲位的事,謝皇后此時提妃嬪,昭明帝直接道,“她們還是算了,一個個的不像會是打獵的,太皇太后也動不得,不如讓她們留在宮裡服侍太皇太后吧。”
“這也好。”又說到諸皇子,誰隨駕誰留守。謝皇后先道,“三郎媳婦正有身子,怕是不能隨駕的。”
昭明帝道,“那就讓大郎三郎留守吧。”
謝皇后自然稱好,至於朝中大員都有哪些人隨駕,謝皇后便不過問了。
此是昭明帝登基後第一次秋狩,故而,場面頗是盛大,內閣之中,留下禮部賀尚書兵部柳扶風,其他都可隨駕。就是如永定侯這等致仕老臣,昭明帝也點了隨駕,還有趙國公這在先帝時頗得重用的,昭明帝命他一併去,另外,昭明帝看著順眼的,朝中有體面的,都能跟著去熱鬧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