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沈父就更高興了。
這倒不是沈父膚淺愛聽好話來著,當然,誰不愛聽好話呢,皇帝也愛聽。主要是,自來了帝都,實不若在老家自在,沈父能說到一處的人就少了,難得有李九江這等人品,還願意耐心的聽他說話,於是,老人家自然開懷。
沈太太親自去廚下瞧著丫環料理飯菜,一時,席面兒備好,沈素請李九江與小唐師徒過去用飯。
蜀菜最大的特色就是辣,又麻又辣。
李九江自幼在老家長大,他老家也吃得辣,唯小唐,自稱蜀中有族人的,辣的嘴唇紅且腫,又一個勁兒的叫過癮,夸沈素家的菜好。沈素笑,“覺著好吃,只管常來。”
小唐道,“嫂子真是好手藝。”
沈素笑,“倒還湊合。”
“這道豆腐鮮、辣、麻、嫩,四樣俱全,實在不凡。”李九江讚許道,“在外頭也吃過不少麻辣豆腐,都不比阿素你家燒的好。”因相熟起來,大家便互稱名字了。
“九江你是行家,這豆腐其實燒法不稀奇,幾樣配料都是容易得的,只是一樣,豆腐燒好裝盤時,那盤子要在事先加熱,如此,這道麻辣豆腐方不失真味。”沈素說出其中訣竅。
“原來如此。”李九江道,“嫂夫人慧質蘭心。”
沈素笑笑,“九江你過獎了。”
小唐認識沈素的時間長些,他文章學的不咋地,亂七八糟的可是知道不少,道,“師傅,這你就是夸錯人啦,嫂子的手藝,還是阿素哥教的呢。”一幅得意模樣,“源頭在阿素哥這兒。”
李九江大為驚嘆,“不知阿素你還善烹調。”
沈素道,“我還不是家裡燒菜最好的,我家外甥女燒菜才是有天分。”
小唐跟著點頭,“阿玄跟我說過,說何家姑娘生下來就懂燒菜,燒得菜那叫一個香啊,全縣都有名的燒菜小能手。”阿玄說的是沈玄,沈素沈翰林的兒子。年歲還小,跟小唐特談得來。
沈素心說他兒子這張嘴可真不牢靠,笑道,“倒也不是生下來就會燒菜,大概是從我這兒遺傳的,外甥女麼,多像舅舅的。”
小唐一面聽一面點頭,“我也像我舅舅,尤其是我小舅,我娘說我跟我小舅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小唐嘰哩呱啦的說起自家事來,主要是誇他天才小舅的事,說來小唐的小舅以前也是一名人,無他,忒會敗家。小唐的外公是個有本事的,曾位居相輔,老頭兒一輩子攢下不少,待老頭兒死前分家,也沒委屈小兒子,結果,該小舅一年就把家業敗個精光,回老家種田了。
小唐覺著自家小舅是個天才,他道,“我小舅跟那個潘安一樣,長的差不多,喜好也差不多。我小舅也可愛打鐵了,他還送我好幾把寶刀呢,都是自己打的。”
李九江道,“不是說許公子回鄉了麼。”
“是啊,我小舅不喜歡帝都嘈雜,不過,他也沒回鄉,想要出好刀,得有好的礦石,他老家那裡不產鐵礦,我小舅到處遊歷找礦來著,趕明兒給師傅你看看我的寶刀,保管你大開眼界。”小唐又開始自豪了。
李九江含笑,“那是得開開眼界。”
沈素也是個博古通今的,道,“我曾在一本古書上看說當年大鳳王朝時,一位姓許的鑄劍師曾為鳳武皇帝鑄過一刀一劍,劍名天祈,刀作驚鴻……”
不待沈素說完,小唐便忍不住道,“那就是我小舅他家祖上,我小舅家祖上就是鑄劍起家的。”說來,也是很有歷史的家族啊。
小唐愈發覺著自己的敗家小舅有許氏祖宗之風采了。
有歷史的家族就是這樣,等閒回憶個家族史都能說上三天三夜。
小唐倒沒說三天三夜,主要是天色將晚時,李九江就帶他告辭了,他們得進城去,怕晚了會閉城門。沈素起身相送至門外,李九江請他留步,方帶著小唐去了。
因已近中秋,傍晚天涼,李九江出行多是坐車,小唐便與師傅同車,還問他師傅,“阿素哥人不錯吧?”
李九江推開他被辣的紅嘟嘟的嘴,道,“沒人勸酒,你也能吃這許多酒。”渾身酒氣,李九江恨不能把小唐扔到車外去。
小唐道,“我這不是勸你跟阿素哥麼,勸了你又勸他,勸了他又勸你,勸著勸著,我就喝多了。”
李九江靠著靠背思量事情,小唐因吃多了酒,打個呵欠,頭一歪就打著小鼾睡了過去。小唐自己都不記得怎麼回的閩王府,但據說,是他師傅抱他下的車,你說把小唐給驚的,暗想,平日裡瞧著師傅手無縛雞之力的一書生,不想力氣還挺大。
小唐不是個胖的,也是正經成年男子。
小唐想去尋他師傅,李九江這會兒正在五皇子府與謝莫如說話,李九江道,“那位沈素沈翰林,家裡有一道麻辣豆腐,做法與娘娘這裡小廚房的味道十分相似。”
這裡要說一下,謝王妃的小廚房與五皇子的小廚房不是一碼事,謝莫如嫁給五皇子時,是帶著杜鵑院使慣了的廚子一道嫁過來的。所以,她與五皇子的小廚房其實是單獨分別設立的。謝莫如自己本身不喜歡麻辣的菜色,她偏愛清淡,倒是李九江自幼在江西長大,那地方的人也吃辣吃得多。謝莫如待人一向周全,李九江自從任職五皇子府後,謝莫如命人預備菜色,會注意各人口味兒。
這倒也不是重點,謝莫如道,“那位沈翰林出身蜀中寒門……”想到先時她派人去蜀中查凌霄底細,人卻被穆元帝給扣下的事……難不成蜀中還真有什麼不能查的東西……
“蜀中的事,您心中有個數就好。余者,反正已是這些年過去了,有沒有此事,都無關大局。”
“這事就這樣吧。你也不要再查了。”謝莫如不是特別關心蜀中有什麼,謝家是她的母族都要對她待價而沽,何況是其他人。
如今,她需要的,自會用雙手去取。
而蜀中的一切,對她已經沒有意義了。
她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第233章 心急
謝莫如對蜀中的興趣不是很大,相較之下,她對薛帝師的興趣更大一些。
只是薛帝師太過有名氣,他的事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年輕時就是個天才人物,文韜武略,醫卜星象,樣樣精通。
這樣的人,又不在帝都,也只能遠觀了。
謝莫如琢磨著,命人取出一對平安符,對李九江道,“這是我與王爺去西山寺,王爺請來的,你一個,給扶風一個。”
饒是以李九江的淡定,也不禁動容,道,“殿下如此厚愛,臣,臣何以為報。”
“平平安安的就行了。”謝莫如道,“東宮必要在江南事務上插一手,南安侯軍略雖好……不管什麼時候,先保重自己再說。”
李九江道,“東宮選南安侯為江南大總督,其實是一步妙棋。”
謝莫如神色一如既往,只是道,“這步棋只是開始,還沒走完。”
李九江鄭重收了平安符,道,“回來這幾日,也為娘娘賀了壽辰,我想著,後日就回閩地。”
“你手頭上的事要怎麼辦?”
“殿下的意思是暫且交接給江姑娘。”
謝莫如道,“也行。”
沒有根基就是這樣,人手總是不足。
倒不是說找不著願意為五皇子做事,事實上,願意在五皇子這裡混口飯吃的人應有盡有,但,那些混日子的五皇子也不樂意收啊。五皇子要求一向高,不是薛長史這等兢兢業業的,就得是李九江柳扶風這等才幹出眾的,便是如謝芝小唐這等關係戶,也得知道做事的道理。這三類之外,五皇子都不大瞧得上眼。
所以,他就人手不足了。
人手不足,便是一人身兼多職,以至於五皇子手下的人,都是多面手。像李九江吧,開始管著軍糧軍餉,後來還兼任軍師,待五皇子還都,他連一些藩地的雜務也包了。
要不說南安侯手快呢,他選李九江選的是真正好。
李九江回帝都一趟,五皇子也不叫他白回,五皇子在宮裡還給李九江刷存在感呢,在他皇爹面前,對李九江的才幹大誇特夸,穆元帝對李九江卻是不怎麼買帳,穆元帝道,“照你這麼說,他才幹是不錯,就不知品性如何?”
五皇子道,“自然也是好的。”
“朕看也好,不然回帝都也不能三過家門而不入。就這份因公忘私的精神,也不是尋常人能有的。”穆元帝淡淡點評一句。
五皇子一見他爹不大痛快,立刻不敢多話了,上前端起案上的茶奉給他皇爹,穆元帝看五兒子那眼巴巴的模樣,道,“你就是太心實,看誰都好。這個李九江,才幹有,德行上卻要斟酌。當初朕給他個三品你還不樂意,非要給他求個二品職。原以為他能知你的恩典懂事些,如今看來,不過爾爾。”接過茶呷一口。
五皇子道,“這也不是家家都跟咱家似的,我每想到我與父皇的父子情分,就覺著與父親生疏,天下至憾之事,就想著給他們和緩一二,和和氣氣的才好呢不是。”
穆元帝覺著五兒子心腸太軟,道,“你姑丈又不是沒兒子。”
“人年輕時,誰還沒個糊塗的時候。和尚們還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九江於兒子,自然不比宣表兄他們親近。只是,既相識一場,他做事還是成的,我就想著,能點撥他的地方還是要點撥一二,他能不能明白,兒子盡了力,沒虧待過他,兒子覺著心安。”五皇子這一席話說出來,穆元帝也就不再提李九江了。本就是個不值一提的,倘不是被五兒子給絮叨的心煩,穆元帝也不願意提李九江。五兒子素來厚道,穆元帝也是知道的。這厚道的人,對誰都厚道。一個李九江,不值得父子因此生隙。
穆元帝遞給五皇子一本奏章,道,“看看,這是南安侯著人送來的。”這倒不是穆元帝格外看重五兒子,主要是五皇子有治理閩地的經驗,穆元帝才給他看的。
五皇子翻開細瞧,南安侯說的是江南各地駐防兵的情形,一目十行閱過,五皇子道,“南安侯真幹才也。”江南的形勢不大好,五皇子贊南安侯是因為南安侯做的數據統計,各地到底有多少可用之兵,軍備如何,將領如何,南安侯都是用數據說話,而不是文臣慣用的什麼“十之一二,十之三四”之類的話。南安侯精確到各地軍種,在役兵士的具體數目,還有,各年齡段的軍士各有多少人,樣樣記錄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