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71頁

    穆元帝無需太子妃插手,太子妃眼下也沒太多空閒管這事兒,眼瞅冊封禮在前,文康長公主帶著內務司的嬤嬤過來給太子妃說一說冊封禮的章程和規矩。

    太子妃把靖南公夫人和承恩公夫人叫來一併聽,道,“禮部送來的禮儀的章程有一尺厚,我哪有時間細看,不如都聽一聽,王楚二位嬤嬤對這方面素來精通。”

    二位嬤嬤俯身謙遜一二,倘是給別個新晉的貴主講規矩,她二人還敢拿大。太子妃何等樣人,又是身居高位多年,二人只剩滿心恭謹,爭取給太子妃留下個好印象。

    四人足聽二位嬤嬤講了三天的禮儀,以及冊太子妃的流程。前頭悼太子冊立時,其實就冊過一回太子妃了。文康長公主上回也是正使,此次穆元帝點妹妹繼續做正使,叫謝莫如說,真是鐵打的正使,流水的太子妃。不過,也說明穆元帝對文康長公主的信重,以及,文康長公主畢竟是熟手,也能指點謝太子妃一二。

    文康長公主行事極其仔細,待二位嬤嬤講完這些規矩,還提醒謝莫如仔細檢查太子妃一應所用禮服,當日的首飾環履,萬不能出半分差錯。文康長公主道,“這些事聽著小,卻是極要緊的。當初悼太子妃冊立時,鳳釵上的大珠不知因何掉了一顆,幸而及時找來內務司的匠人,方沒耽擱了。此事你們興許不知,我卻是知道的。大喜的日子,就怕小人作祟。”現下想想,悼太子妃可不就是無福麼。

    謝莫如知文康長公主好意,道,“姑媽放心,我心中有數。”

    文康長公主並不擺出教導太子妃的長輩氣派,一笑道,“我知你是個細緻人,也不過白囑咐你一句。”

    太子一家提前搬回東宮,三月先是春闈取仕,發榜當天,太子妃也命人取了一張榜單來看,這也是太子妃的習慣,歷屆春闈,榜上有名的進士們太子妃不一定認識,但榜單太子妃肯定是看過的。太子妃見何姑娘父親女婿皆在榜上,其中,何姑娘的女婿排名還十分靠前,竟在前十之列。

    太子妃再看進士的出身年歲記錄,不禁道,“這位江貢士實在年少。”今不過十五歲,比當年薛帝師十八歲的狀元還年輕了三歲。

    太子比太子妃更早看到榜單,回家時笑道,“現下不是貢生了,已是江探花。”

    春闈後排名,榜上有名皆為貢生,待貢生經殿試後再排名次,方是進士。前十名都是陛下親點,太子妃聞此話笑道,“可見江探花容貌不錯。”

    “非常不錯。”顯然是見過江探花了,太子補充一句,“就是年紀有些小,卻是難得一筆錦繡文章。”

    太子妃問,“何姑娘的父親在幾榜。”

    何姑娘得了他爹的眼緣,對於這家人,太子也有幾分關注,道,“在二榜,名次也不過,二榜四十五名。”

    太子妃頷首,便不再問了。

    過了春闈,方是太子妃的冊封禮。

    太子妃的冊封禮比起太子的冊封禮,排場上自是有略小一些的,但,正式冊太子妃,同樣要祭天地的。這就是正妃與側室的差別,就如同蘇皇后當年,若蘇皇后等到正式冊等那日,一樣要祭天地皇陵。但如蘇謝二位貴妃,縱再尊貴,貴妃位一樣的寶有冊,不過,冊貴妃並無祭禮。

    提前找了吉日祭過天地,再跟老穆家的老祖宗絮叨一翻,要給太子冊太子妃了,還不是外人,輔聖的外孫女,太祖皇帝的甥外孫女,再夸一通太子妃的各樣美德,寫一封祭詞燒給天地祖宗知曉。

    待到太子妃冊封正日,當真是旭日東升,晴空萬里,據謝家人事後私下說,那日,太子妃娘家那株杜鵑樹滿樹鮮花怒放。謝莫如一襲太子妃的大紅鳳鳥服,頭戴八尾鳳釵,端坐東宮寶座,在正使副使陪同下,接受朝廷正式冊封。與太子冊封相同,正式程序並不複雜,只是太過莊重,事前準備的東西太多罷了。

    謝莫如接了聖旨,轉交於身邊女官,再接過文康長公主手中捧著的太子妃的玉印,以及承恩公夫人手中的太子妃金冊。至此,謝莫如便正式有太子妃的權柄。

    接受寶冊之後,還要去慈恩宮見過胡太后。胡太后臉有些僵,好在也很儀式化的完成了程序,並且沒有出差錯,也沒有出什麼么蛾子。

    胡太后說了幾句官面話,便打發謝莫如去東宮接受諸誥命的大禮朝拜了。

    這就是正式冊封與非正式冊封的區別,先前諸誥命也會過來給謝莫如請安,但只是初一十五禮節性的。如今,是正式的覲見,自此,謝莫如有正式宣召諸誥命的權利。

    誥命拜見也自有規矩,先是皇室公主,諸公主自然是在文康長公主的帶領下給太子妃見禮。然後便是諸皇子妃,由大皇子妃打頭。其次才是公侯夫人,再則是朝中誥命。

    謝莫如望向寶座之下盡皆俯首的諸人,右手緩緩握住寶座的飛鳳扶手。

    天空之中,一顆大星驟然爆發奪目光華,縱白日之下,猶能看到。

    ☆、第355章 東宮之十八

    這個年代可能還沒有狼來了的故事,但,相仿的情節已發生在王朝之中。

    譬如,自從太子得立,有關謝太子妃的流言便是成車成船的出現在帝都城中,而且,清一色的都是預言謝太子妃日後必定把持朝政之類的話。所以,在謝太子妃正式冊立當日,天空又顯異像,這樣的話說出來,信的也只有胡太后了。太子更是只有厭煩的,私下與他爹嘀咕,“真箇沒完沒了了,這些人也不知怎麼回事,可著勁兒的給太子妃造謠。太子妃是挖他家祖墳還是殺他家父母啊!”太子少時接受的是皇家教育,年輕時是個斯文人,後來在南面兒打仗打久了,這嘴上就有些平民化了。

    穆元帝:……

    良久,穆元帝咳一聲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朕知道太子妃是個好的,不必你這麼見天的來朕耳邊唧咕。”

    “兒子這是心裡話,不跟父皇說,可跟誰說呢。”太子一幅很有理的親近模樣。

    穆元帝心說,這樣的心裡話,朕不愛聽。還是得道,“身居高位,就不能怕人說。便是朕,還不是得忍著御史台。非但現下有人說,千百年後,你我父子亦會為人所評判。眼下這些閒話,只要不過頭,也便罷了。不然,倘處置太過,嚇壞了文人的膽子,朝中無一人敢說二話,也不是好事。”

    太子道,“說兒子,兒子不怕,兒子就是不想他們總說太子妃。”

    “太子妃又有什麼不同,你身為太子,都要善納諫言,她是你的正妻,妻者,齊也,你們夫妻一體,自然也是一樣的。”穆元帝瞥太子一眼,“朕看,太子妃沒覺著怎麼著,你倒先上躥下跳的沒個定力。”

    太子道,“太子妃是不想我為難,才不說的。太子妃看著強勢,其實並非銅牆鐵壁。她心軟,易受傷。”

    聽這話,穆元帝險沒吐把早飯吐出來。

    所以,有先前的流言攻勢在前,太子妃冊封當日,天空有大星閃耀之事,竟沒在帝都激起些許波瀾。這可真是……尤其欽天監苦逼著一張臉,默默的碎碎念:這回,這回可是真的呀!!!

    太子在他爹這裡唧歪了一回,就去詹事府幹活了。自從他媳婦正式冊封后,太子每天都是陽光燦爛的模樣。太子高興,詹事府諸人的日子便好過。

    說來,自從太子妃正式冊封,詹事府也算放下了一樁大事。

    而且,詹事府很快發現,非但太子比先前好伺候,就是他們在詹事府的日子,也大有改觀。

    首先的改觀就是每日工作餐,詹事府的待遇當然不會差,但,太子妃一向不喜宮中肥雞大鴨的做膳方式,當然,穆元帝的御膳房,胡太后的壽膳房,還有東宮的膳房,都不是這種膳食。可除了這三處,還有趙謝二位貴妃的小廚房,余者都是吃大鍋飯的,而大鍋飯,便是肥雞大鴨的模式。以前謝太子妃剛與太子成親時,於宮裡住過倆月,很是吃過幾回。待自己開府拍,謝太子妃自帶廚娘陪嫁,再加上皇子府是自己當家作主,一家子膳食上便有了質的提升。連帶後來謝太子妃發現長史司的伙食依舊是延續宮裡那種重油重料的做法,也順便叫他們改了。無非是多安排幾個廚子,何必讓人在吃食上受苦。衣食住行,食排第二,謝太子妃一向注重生活品質,於是,長史司跟著沾光。

    自從五皇子得立太子,先時搬進東宮,太子太子妃都忙的很,太子妃還沒來得及關心到詹事府,就給胡太后氣出宮去,也就管不到詹事府的伙食如何了。

    如今謝太子妃正立冊封,事務也不少,這詹事府的伙食,還是小唐這司直郎跟太子妃提了提,小唐道,“料忒足,香的喲,馮學士都受不住,拉好幾回肚子,只得每天帶些醃菜來下飯。”

    太子妃道,“成,我知道了。”直接中午命人取了份詹事府的伙食,一看就是宮中配置,而且,東宮供給向來豐富,太子對詹事府一向信重,所以,廚子不敢有半點懈怠,所以,是比豐富更加豐富。想到先時自己在宮外,太子偶有留在詹事府用膳,倘是吃這樣的膳食,太子妃覺著怪對不住太子的。雖然,太子在這上頭並不挑剔。

    太子妃找來自己身邊的大太監劉景說了此事,劉景笑,“要是別個,膳房的人不一定樂意。要是這事兒,他們再樂意不過。”

    太子妃也知其中緣故,詹事府的膳食房每日每月的供給都是定例的,不過是叫他們做得精細些,供給是不減的。膳房自有膳房的貓膩,他們說不得還能多落下些。太子妃吩咐劉景道,“你去跟他們說,別個我不管,日後必要細緻,別弄那些油汪汪的東西,雞鴨本就是葷食,再給油一泡,鮮亮是鮮亮,如何下嘴?這麼大個膳房,怎麼當起差來連外頭的館子都不如。還有,熱菜就得是熱的,涼菜就得是涼的,別弄那些溫涼不盞的東西去搪塞。”

    膳食房的事,太子妃一清二楚,劉景聽了,過去敲打了膳食房一通。然後,詹事府諸人發現,唉喲,伙食大有提高啊。非但伙食有提高,連他們家眷也跟著在東宮露臉兒。因為太子妃除了每天去慈恩宮請安,還擇一天氣晴好之日,宣召了詹事府各位大人的家眷。接理,五品以下誥命是沒資格進宮,不過,太子妃的宣召除外。

    如張薛二位詹事的太太,以往在皇子府時,每月都能見到太子妃,連帶先時長史司諸官的家眷,都給太子妃請過安。今日太子妃重點要見的,就是新加入太子詹事府的各位大人的家眷。

    顯貴的有蘇相夫人,李相夫人,二人中,蘇相夫人為正一品誥命,李相夫人為正二品誥命,官職比較低的,如錄事啊、通事舍人、司諫等,在詹事府不過從九品小官,但能進詹事府的,起碼都是穆元帝心中有數之人,他們在詹事府官職低,實際上這詹事府的官職也多是兼職,有的是御史台掛名,有的在翰林院掛名,或者是出自權貴之家,走後門過來詹事府熬資歷的,譬如,北昌侯就給家裡孫子安排了個校書的活兒,南安侯把孫子交給太子,太子給安排了個清紀郎的職司,蘇不語家二子做的是九品錄事,有些家裡後台不夠或是名額已滿沒搶到的,回家還難免生一回氣,氣自己手太慢。所以,若一樣都不占的,根本到不了詹事府。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7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