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蘇不語道,“大老遠的,北嶺先生來都來了,我覺著,怎麼也得住上小半年吧。”
謝柏道,“九江,你要不要去聽北嶺先生講學?”
李樵道,“當然去。”
蘇不語嘿嘿一笑,問,“你可有票?”
李樵還不明白哪裡的事,怎麼去聽個講學還用票了?蘇不語笑,“你可是不知道,北嶺先生人還沒來呢,國子監已把北嶺先生講筵的地方安排好了。依北嶺先生的名氣,誰不想去聽啊。國子監就想出這麼個法子,憑票入場,省得到時人太多擠不下。”
李樵都聽愣了,道,“倘這般,豈不是沒票的就一直聽不到北嶺先生的講學了。”
蘇不語道,“我估計也只是現階段這樣,以後定會放開的。”說著自袖管取出一張聽課票,遞給李樵。李樵接了,謝莫如望去,李樵遞給她,謝莫如只是沒見過,覺著稀奇,見這票上印著國子監的印鑑,連位子都寫得清清楚楚。
素白的指尖兒在票根上輕輕一按,謝莫如唇角微不可察的一翹,將票根還給李樵,道,“二叔也有票麼?”
謝柏道,“你要想去,到時咱們一道去。”
謝莫如對於聽講筵無甚興致,不過,她倒是想去見識一下這位北嶺先生,便點頭,“好。”
謝莫如又問,“南薛北嶺。聽你們說,北嶺先生已是偌大名氣,難不成還有一位薛先生在北嶺先生之上?”
蘇不語素來嘴快,道,“莫如妹妹,你竟連薛易山都不知道?”
謝莫如瞟謝柏一眼,笑道,“沒聽說過。”看來這位南薛先生與她有些掛礙。
“這也不怪你,你一個女孩子,年歲小,又不常出門,沒聽說過南薛也正常。”蘇不語道,“薛易山也是一代學問大家,薛易山點評的時文,歷來為讀書人奉為科舉經典。薛易山本就是狀元出身,他年紀較輕,如今也不過四十來歲吧。”
謝莫如便愈發不解了,道,“我聽二叔說北嶺先生都快七十了,這位薛先生不惑之年,比我祖父都年輕,如何能與北嶺先生平分秋色,名聲竟還在北嶺先生之上?”
“這也簡單。薛易山做過帝師,今上……”頓一頓,蘇不語方道,“今上順利親政,薛易山功居至偉。”
謝莫如面無殊色,她甚至笑了一笑,道,“想來這位薛先生已不在帝都。”
“陛下親政後,薛先生便辭官回了老家,今上苦留不住,聽聞他如今隱居青城山。”蘇不語語焉不詳,倒不是有啥隱情不能說,實在是薛帝師如今只余傳說。
謝莫如頜首,“原來如此。薛帝師居江北嶺之上,方是理所當然。”端起茶想喝一口,到唇邊才發現茶盞里沒有茶了。謝莫如只得再將陶杯放下,李樵為謝莫如續上茶水,謝莫如淺呷一口,道了聲謝。
大家說一回話,便到了午飯的時辰,李樵居鄉間,廚子也只是做些粗食飯菜,自不比各家飲食精緻,不過,春日菜蔬鮮嫩,只要火侯得宜,自有鮮美之味。
待用過午飯,諸人還一併去賞了杏花初開。
謝莫如第一次見這般大片的杏花林,因時節尚早,杏花多是含苞,開者寥寥,不過倘佯其間,已令人心曠神怡。謝莫如請教李樵一些西蠻語的事,李樵一一為其解惑,又問,“是漢喬與姑娘提過我通西蠻語的事麼?”
“二叔下月要出使西蠻,與我提及過先生精通西蠻語的事。”謝莫如的眼睛在燦爛如錦霞的杏花林中駐足。
李樵聞弦歌知雅意,道,“但有機會,我也想去西蠻看看。”
謝莫如側頭看他,微微一笑。
謝莫如年歲小,其實五官還沒長開,但她相貌偏於凌厲,並不似尋常女孩子柔美,這一笑間,眼尾微微上翹,倒有些冰消雪融的味道,李樵聽謝莫如道,“先生不像汲於功名之人。”
李樵初時以為謝莫如在說他去西蠻是藉機攀附尚書府,可又一想,這可不是謝莫如說話的水準。心思電轉間,李樵已明白謝莫如說的是他科舉的事。李樵淡淡道,“做不做官,有無功名,於我,並不要緊。但是,不能讓別人提起李樵就說,吶,這是一坨狗屎。”而檢驗名聲的最好方式就是科舉,沒有比這個地方更重名譽。
“那先生其實不必與二叔一道去西蠻,北嶺先生的機會很難得。”
李樵笑,“江北嶺那裡,去上一二遭也就罷了,成則成,不成便罷,又不打算拜他為師,不必久待。要是薛易山來帝都講學,說不得要多留些日子。”
謝莫如笑,“也有理。”
待賞完杏花,天色不早,謝家叔侄告辭,李樵送至村口,道,“漢喬什麼時候去西蠻,別忘了跟我說一聲。”
謝柏先是微有訝意,繼而眼睛在李樵與謝莫如臉上逡巡而過,點頭,“好。九江別忘了北嶺先生的講筵。”
送走謝家叔侄,蘇不語問,“你要跟謝漢喬去西蠻?”他是不走的,要在李樵這裡住上幾日。
“我也一直想去西蠻看看。”
蘇不語想了想,此事不能說謝家占便宜,本身李樵也不吃虧,索性便不再去想,反道,“你跟莫如妹妹在杏花林里唧唧咕咕個些什麼。”
李樵笑,“隨便聊聊。”
蘇不語嘖嘖兩聲,隨便聊聊,他也想隨便聊聊。
直待回府,叔侄二人去松柏院,謝太太只是略問幾句便打發他們各回各院收拾洗漱了。謝柏並沒問謝莫如是怎樣同李樵說起西蠻之行的,很明顯謝莫如已經把事定下來了。既成定局,這事不提也罷。謝柏道,“一會兒來我書房說話。”
謝莫如點點頭。
洗漱後換回長裙,重挽了髮髻,謝莫如喝了盞茶,方去了蒼柏院。
謝柏亦換了家常長袍,待謝莫如坐了,丫環捧上茶,打發了丫環,謝柏方道,“江北嶺的事,李樵怎麼說?”江北嶺的機會,他看得到,蘇不語看得到,李樵肯定也看得到。既然要與他一併去西蠻,看李樵的樣子,倒不知他是如何打算。
謝莫如道,“李先生來帝都這幾年,一直努力恢復名譽,如果江北嶺帶給他的利益遠大於西蠻之行,想來他會婉辭西蠻的事。”江北嶺的確是難得的機會,但關鍵,這個機會變數太多。像李樵說的,成則成,不成則罷,他並沒有打算拜江北嶺為師,可見李樵並不願在江北嶺身上付出太多。李樵不打算付高價,江北嶺除非真是聖人,不然怎肯為李樵背書擔保名譽。
看來,李樵的意思很明白了。謝柏為之惋惜,道,“錯過這次機會,再覓良機怕是不易。”名聲這東西,站的越高,你就會發現,實在太過重要。像李樵,少時為人陷害,已至科舉都屢屢受挫。
謝莫如道,“我倒有個法子。”
謝柏知謝莫如素來不說沒把握之事,忙道,“說說看。”
謝莫如望向謝柏的眼睛,輕聲道,“二叔已是駙馬身份,與以往尚書府二公子的身份比,天壤之別。以往,二叔見李先生都要遮掩一二,不能讓祖父祖母知曉。如今,二叔已經可以以駙馬的身份來行事了。”
謝柏不由自主的考慮起父親的意見來,謝莫如卻道,“二叔是二叔,尚書府是尚書府,立場不同,也不稀奇。”
謝柏皺眉,“你是說,只管光明正大與李樵來往。”
謝莫如一笑,“為何不可?”
她道,“很多人喜歡看兵書,兵書第一句便是,兵者,詭道也。要我說,詭道之上,猶有王道。便如陰謀之外,猶有陽謀一般。身份不同的人,道是不一樣的。二叔先時為家族著想,不能明示與李樵的關係。一則,是二叔的孝心;二則,也是二叔的身份尚有不足之故。我們為什麼會覺著江北嶺是個機會,不外乎是江北嶺有這個身份,他說的話,有人信,人們肯信。二叔為駙馬,你說的話,雖然沒有江北嶺的份量,但你的身份已經可以為李樵一事表明立場了。”
謝柏立刻就明白了謝莫如的意思,他還是第一次這樣直視自己駙馬的身份。是的,尚主之後,官場之路艱難是一定的,但是,駙馬這個身份本身就代表了極大的話語權與豁免權。何況,為李樵張目之事真說不到豁免權上去,李樵畢竟也是永安侯的長公子。謝柏道,“這倒是沒問題,北嶺先生講筵就是機會。”
“既然二叔肯擔此風險,再有兩人,這事便成了一大半。”
謝柏道,“蘇不語和李宣。”他們三人出面,幫李樵站穩腳跟是沒問題的。
“對。”謝莫如道,“北嶺先生畢竟只是白身,他不是薛易山,所以,他註定成不了決定成敗的關鍵。這步棋,要放後一些用,才有最好的效果。”就像太祖皇帝,江山打下來了,拿江北嶺做個牌坊。你愛做官也好,不愛做官也好,我開國皇帝的身份親自上門,延請三次。你死活不肯低頭,我也不殺你,你死活要走,那就走吧,咱送車送儀程。江北嶺因此名聲大噪,但,太祖皇帝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也傳遍天下。多少前朝那些不大貞烈的臣子就此低頭,繼續為東穆王朝服務。
謝柏素來善斷,他道,“就這麼辦。”
以往力有不逮,方會藉助外力。既有良機,他自當為其張目,何需再借他人之手。
☆、第61章 位子
謝莫如出了個好主意,但具體實施起來是需要技巧的。譬如,此事當然是由謝柏出現聯繫蘇不語和李宣,但,最終還是要李宣打頭兒比較好。畢竟,李樵是永安侯府的人。但,一切的前提得建立在李宣願意的基礎上,如果李宣不願意出頭兒,謝柏不介意由自己出面。
他會先徵詢一下李宣的意思,不過是給永安侯府一個面子罷了。
李宣別看性子似個麵團兒,其果斷不在謝柏之下,他略思量一二便道,“這倒是極好的法子。”之後,一口應承下來,“多謝小姨丈,這事便由我來安排。”謝柏尚主後,兩家就是實在親戚了。
謝柏笑,“我是一葉蔽目,不見泰山,是莫如給我提的醒。”
李宣笑,“莫如妹妹委實智慧,我身在其中,竟不見大道。”謝莫如這法子,簡單的令人髮指,她直接指出,你們都是有身份的人,給李樵正名有什麼難的,你們表明自己的立場與姿態,就夠了。
這法子很簡單,卻又很不簡單。
就像謝柏先時做中人讓蘇不語同李樵在自家別院見面,還要謝莫如給他做掩護,不能叫家裡知道。李宣在他娘面前碰了壁也沒別的好法子。蘇不語直接就打上了江北嶺的主意。